APP下载

基于“政用产学研”合作模式的设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策略研究

2019-11-11黄言涛尹洁

工业设计 2019年7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黄言涛 尹洁

摘要: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与社会发展状况密不可分。文章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政用产学研”为目标来研究人才培养新方案。简析“政用产学研”创新合作系统工程,了解应用型人才培养,剖析“政用产学研”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系,总结“政用产学研”在设计类专业落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政用产学研”设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与紧迫性角度出发,对应用型人才需求进行分析,探讨设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在落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有示狗落地方案。

关键词:政用产学研;设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19)07-0039-03

21世纪经济飞速发展,知识社会构架日趋完善,在全面发展创新机制的今天,衍生出一种创新合作系统工程——“政用产学研”。“政用产学研”指政府、大众用户、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五个主体,五个主体密不可分,相互联系,在这个机制中,高校与企业的联系尤为紧密。高校作为人才培育的摇篮,为企业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校企之间的合作不可分割,在高校与企业的合作过程中我们将面临哪些问题,怎么去解决,都是需要考虑的方面。

设计的核心就是创新,设计类专业是满足社会人才需求的主力軍之一,逐渐发展成为高校专业群中的重要学科之一,也是设计类公司、部门需要的专业技能极高的人才输出途径之一。但目前设计类专业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培育“政用产学研”设计类应用型人才已然成为当下的热门话题。

1 “政用产学研”与应用型人才培养

1.1 政用产学研

总体来说,“政用产学研”是一种由政府牵头,以实践运用、生产、学习、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创新合作系统工程,强调了政府对平台搭建的支持、政策引导的作用。良好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可以解决科技成果技术供给和有效需求的矛盾,推动先进技术向产业化转移,促进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1]。搭建平台为企业提供互相交流合作,分享经验与成果的地方;有利于吸收八方资源,寻求新鲜血液,提升质量发展,共同前进;更加方便地连接用户、高校,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同时,科研机构在技术开发过程中依托“政用产学研”系统工程,通过社会中良好的平台及资源,收纳高校以及社会培育的高能人才参与科学研究。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减少技术创新的盲目性,缩短新产品从研发到进入市场的周期,研发出符合用户消费需求的创新产品,带动“政用产学研”创新合作系统工程发展。

1.2 应用型人才培养

人才是一个社会、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应用型人才即技能型人才,他们能够将知识技能转化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之中。应用型人才对企业来说就是“即用型人才”,能够节约大量培训时间成本直接上岗的员工,可减少企业的用人成本,加快企业发展。只有充分认识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真正做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顾名思义,应用型人才培养就是如何培育出社会需求的“即时人才”,与社会需求接轨,直接参与工作,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1.3 “政用产学研”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

“政用产学研”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不可分离,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政用产学研”发展需要人才,尤其需要应用型人才,而应用型人才培养就更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高校功能从人才培育、科学研究到社会服务的延伸,高等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强。尤其是在知识经济社会中,大学将被推向社会发展的中心,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2]。“政用产学研”模式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前提,同时,也只有不断培育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才能为“政用产学研”系统工程合作发展提供新的能量。在“政用产学研”模式下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反作用于科研、企业、教育,从而完善健全“政用产学研”合作系统。

2 “政用产学研”设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2.1 当前设计类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较低

从国家大局来看,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缺乏劳动力,同时设计类专业的专业对口就业率低,整体就业率同样较低,情况不容乐观仁首先,在高校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不能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使设计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工作吃力,无法胜任工作岗位,失业率增高;其次,对自己专业的了解度不够,设计类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很少会从事设计类的工作,更多的是去寻找当下更为赚钱的职业,只有极少部分从事与所学专业相符的工作,这是现如今高校学子毕业后的普遍现象;最后,非设计类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选择的工作与专业不对口,不熟悉设计行业的发展内容,这也是造成当下设计行业人才缺少的一个原因。

2.2 高校与企业之间存在断差式就业

根据《国家旅游局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旅游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基地遴选工作的通知》文件以及《国家旅游局旅游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入选名单》显示国家对校企间的合作给予了鼓励和支持,而且目前校企之间已经存在着台作意识,但也存在合作程度不够深入、企业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够、企业与高校之间的产学研转化率较低等问题。

高校输送人才与企业所需人才间存在差异。高校固有的教学模式重视理论,使高校毕业生不了解社会的发展方向,对工作无从下手,这不符合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在高校的学习中,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完成固定、单一的作业,固有的教育模式重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高于实践创新,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多缺乏创新精神,面临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应变能力不足等问题,缺少把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术的能力。

就业者工作能力不强、效率不高都是高校传统教育模式下产生的弊端,最终也会导致就业难、就业率下降等社会问题。对企业来说,企业招收没有工作经验的工作人员要进行相关的人才培训,就会涉及到培训人才的成本问题。员工没有能力胜任工作,企业不敢招收这样的员工,这样的恶性循环导致企业发展缓慢。这就迫切需要培育出“政用产学研”新型设计类应用型人才,提升就业率,推动企业发展,缩短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就业差距。

2.3 “找不到工作”与“找不到工作的人”

就业者能力不足,找不到称心的工作。对于刚毕业的设计类就业者来说,公司的工作环境、职位、薪资等都是他首先考虑的。自己喜欢的工作薪资不高,薪资高的工作自己又不喜欢,两者之间相互矛盾,就导致就业者“找不到工作”。

毕业人才与就业人才之间的交织点一直没有实现完美对接。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之中,高质量人才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发展前提,而传统的设计类公司缺乏创意,体现其缺少设计类人才的弊端。设计出的作品缺乏创新性,长期单调的样式会使大众审美疲劳,公司发展缺少动力,现有的人才资源库发展不完善,企业找不到能够促进自身发展的员工,最终導致经济市场发展缓慢。

3 “政用产学研”在设计类专业落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

党的十九大也提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同时呼吁全社会关注创新发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创新若干问题的意见》提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按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不断深化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主导作用,树立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理念,优化科技创新法治环境,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建设知识产权强国、世界科技强国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在此之前,我国的知识产权方面存在很大的政策缺陷,大众缺少对知识产权法的认知。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出台政策开始重视知识产权的建设,“政用产学研”创新系统逐渐完善,知识产权就是为其保驾护航的舵手,但是有关的政策落实并不到位,近年来知识产权纠纷等问题仍然很多。对设计类专业以及设计行业来说,是很重视自己创意的保护以及自己应得的其他权益的。但设计的产品自己没有所有权,想要得到产品的相关法定权利受到阴碍等问题频出,如果没有完整的法律保护以及政策的坚定支持,就会间接影响设计者的创造性与积极性。缺少推动行业发展的动力,“政用产学研”在设计类专业的落地就成为了问题。

3.2 现有高校内部管理不利于设计类专业发展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不断改革,原来的教育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高校教育的需要。尤其对于“政用产学研”模式下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来说,就需要对学校的管理模式进行重新定义。

第一,统一的教学管理模式不利于设计类专业教学特色的体现。一般情况下,统一的教学管理模式都是从综合类院校借鉴的,比较好的是从艺术类院校借鉴的,加之如果管理层对设计类专业认识度不高的话,设计类专业的教学特色就难以体现,只能在统一管理模式下去适应。

第二,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项目团队的创新能力培养。设计类专业的要求核心便是创新,需要不断有新产品以及新设计理念的出现,但现有的高校教学模式较为传统,不利于设计类专业向着创新思维方向发展。固定的格式、固定的作业,都会对设计类专业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长此以往,便会使学生原有的创新思维受到破坏,不利于设计类专业的发展。

第三,项目实践存在表面化、形式化问题,与专业关联性低。现在的高校虽然已经在开展项目实践活动,但活动开展力度是远远不够的,大多只是停留在社会调研以及基础调查等层面。这样的项目实践活动对设计类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仅没有任何收获,反而还不利于良好学习态度的养成。因此,设计类专业的项目实践吻合度不高,对于专业认知与技能提升的促进作用不强。

3.3 设计类专业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认识不足

第一,设计类专业缺乏“量身定做”的人才培养方案。现有的专业建设基本构架均相似,没有因为专业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专业建设缺乏新颖性,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偏向于理论学习。目前的设计类专业建设更多的是关注培育学子,而非应用型人才,缺少与社会的融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认知不足。

第二,专业教师的创新思想观念不强,师资比例结构不合理。教学内容脱节,需要融合创新[3],现在的教师都是在传统模式下教育出来的,思维还停留在以前的时代,即使有一些新思维也是比较局限的。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如果作为最高学府的大学缺少创新意识,就会很难对学生的创新进行正确的引导,无法带动学生在创新意识方面的积极性,这会渐渐地消磨掉学生的创造性。

第三,学生对创新发展认识不到位。大多数学生仍然抱着“苦高中,耍大学”的心理,在进入高校以后学习态度不端正,致使自己没有学习到应该具备的能力。只是按照传统方式学习,对创新没有自己的见解与认识。除此之外,长期处于封闭的校园环境,不关心时政,也不关心社会发展方向,对政策方面的创新支持没有了解,也不会利用时势调整自身发展以适应社会。

4 “政用产学研”设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途径研究

4.1 推进专业课程群与教学团队建设

课程资源与教学条件有限,教师上课存在很大的难度,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难调动起来,最终导致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实践能力不强,教师与学生的满意度都不高[4]。因此,构架以学校为主体的政用产学研模式,改变传统的专业课程教育方法是十分有必要的。

第一,高校可以在保留优秀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色发展,引进现代管理方法,搭建起新的设计类专业课程群。在理论基本认知、软件基础操作、以及创新思维培育等方面形成一个课程体系,使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可以受到系统的知识创新教育。

第二,建立起学校的“政用产学研”课程机构,使之与新的课程体系相结合,开展不同级、不同校的“政用产学研”设计类人才培养交流会,增强教师与学生对“政用产学研”体系的认识,提高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

第三,引进青年教师、双师型教师,加强教师团队的建设,丰富课程资源,提升教学质量。通过项目实践,历练学生项目团队,提升教师实训团队,形成良好的实践氛围,进而促进设计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4.2 实现基于学分制条件下的新型教学实践

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工作室要在教学上发展创新思维,推动教学的针对性,提高实效性[5]。对高校设计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实践是接触社会最直接的方式,也是锻炼自己设计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第一,新型的教学实践模式将更加注重“实事实践”,即高校与企业合作、对接。“实事实践”为学生提供更有利于未来就业方向的实践作业与实习岗位,真正达到锻炼学生的目的,便于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转换为技能储备,完善“政用产学研”体系,培养应用型人才。

第二,完善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分、学年制。弹性学分制是指除了专业课程学分,还要增添实践学分、创新学分,让每一个设计类专业学生的作品都可以兑换为教育学分,以此刺激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习兴趣。实行弹性学年制是给积极参与项目实践的学生缩短修读年限,给不积极参与项目实践的学生延长修读年限,进而提升专业培养质量。把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对接就业岗位,让不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继续留校培养。

4.3 搭建校企联合平台

第一,构建“班主任双轨制”。培育“政用产学研”设计类应用型人才需要借力于政府,搭建校企联合平台,将高校现有的班主任制发展为“班主任双轨制”,即校内班主任与社会班主任相结合,共同管理班级学生。“班主任双轨制”是校企联合的一个重要方式,校内班主任为在校老师,代表高校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管理,引导学习方向,培养创新思维;社会班主任则为企业人士代表着企业,让学生能够通过社会班主任提早接触到社会环境,对学生未来发展方向有一定的了解,同时,社会班主任也是部分学生实习岗位的来源途径。推动校企发展,“政用产学研”五体共同合作,培育设计类应用型人才。

第二,构建“项目孵化平台”。“项目孵化平台”是搭建课程项目成果和企业成果转化之间的平台,一是把课程教学成果通过二次设计转化为商业项目,二是根据企业需求进行针对性设计创作。“项目孵化平台”是校企项目合作的平台之一。对于高校来说,“项目孵化平台”是学生项目团队和教师教学团队进行项目运作的途径之一,有利于项目成果在高校层面的成果认定,比如学分兑换、教学工作量核算等。对于企业来说,“项目孵化平台”是项目对接的直接窗口,省掉高校内部的相关流程,有利于项目落地和执行。

5 结语

发展“政用产学研”,培育设计类应用型人才迫在眉睫。通过构建新的课程专业体系对设计类应用型人才的培育,推动“政用产学研”体系不断完善。不仅提高了高校的人才培育质量,同时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这样方能带动“政用产学研”各方发展,培育出新的设计类应用型人才。

本文系四川文化艺术学院2018年校级教学研究与质量下程项目人才培养方案课题《基于学团制、导师制、项目制、工作室制的“四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产品设计类专业为例》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王海涛,梅雪松,许睦旬.“三位一体、多元驱动”产学研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05):28-32+41,

[2]秦彭宏,梁林蒙,史高峰.产学研台作模式比较及其优化,粥裴建议[J].知识经济,2019(18)179-180.

[3]姚利权.“政用产学研”协同创新教育体系下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西部广播电视,2019 (G3):51-52.

[4]温芳,朱文静.文创人才培养中沉浸式教学模式应用探讨[J].高教学刊,2019(13):9293+96,

[5]潘婭利.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工作室建设实践路径[J].湖北农机化,2019(09):38.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浅析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改革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泛北部湾区域经济视野下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数学建模课程教学改革
高中英语书面表达问题分析及策略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政务微信的借势发展策略研究
应用型人才培养下作物栽培学教学方法改革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目的论角度下的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