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国防教育创新发展的思考

2019-11-11陈发杰邹志友唐艺瑕

知识文库 2019年21期
关键词:井冈山国防军事

陈发杰 邹志友 唐艺瑕

国防教育是国家、民族安全的需要,是当今世界日见风云、复杂局面的需要,是当今时代进步的需要。学校国防教育是国家“五位一体”国防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工程,尤其在普通高等学校的整个教育体系中,国防教育属于基本素质教育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对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策略探索,就其相关完善对策进行研究。

高校作为人才培育主阵地,对国防教育工作的开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有利于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化格局,加之国家一系列政策引导, 大多数高校充分认识到了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并认真落实相关工作。目前来讲,軍训作为高校国防教育的有效方式,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并在锻炼学生各方面能力素质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得益于长时间的探索积累,高校还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军事理论课程体系,将之作为一门必修或选修课纳入到整体教学计划中,所采用的方式方法不断创新,确保了相关内容的有效落实。此外,高校还十分重视军事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教研培训等多种途径, 提升了其综合素养, 为国防教育工作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 高校国防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高校国防教育的法律、法规依据是2001年《国防教育法》以及2002年6月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联合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从文件的内容来看,党和政府将高等学校作为整个国防教育的重要基地。尽管涉及到国防教育的法律法规一直在做积极的调整,但是仍然有部分法律法规的现实操作性不强。国务院、教育部、中央军委等部门颁布的一些法令文件偏重于宏观层面的指导,有关具体操作的部分较少,各地区和各高校由于对政策的理解各不相同,必然就出现了国防教育在操作层面上的若干问题。

1.1 各级领导重视不够,机构设置不规范。

军训开展的好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级领导的重视程度,“军训就是搞搞纪律教育、走走队列,站站军姿训几天差不多就行了”的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在训练组织、学科建设、经费划拨、师资力量投入等方面明显不足,军训效果不明显。

1.2 师资力量不足,理论研究薄弱。

军事教师编制难以落实,专职教师配备不足,师生比差距较大,专职军事教师,兼职军事教师成分比较复杂,有的来自院系的辅导员或从事其他专业的教师,有的来自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

1.3 训练安排不到位,效果不明显。

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规定,“军事技能训练时间为2-3周,实际训练时间不得少于14天。”要求学生既要学习解放军共同条令的主要内容,掌握队列动作要领,又要了解轻武器射击原理,完成基本的实弹练习;既要学会格斗基础动作,又要掌握战场医疗救护和核生化防护;既要熟悉基本战斗队形和内容,掌握单兵战术要领,又要熟悉战备规定,进行行军拉练。在短短的14天里完成上述内容,难度较大。没有对此统筹安排、精心设计,而是避重就轻,只进行便于组织、易于操作的训练,而轻武器射击、战术基础、野营拉练等训练科目,几乎不开展,降低了训练质量。

1.4 教练员队伍能力有欠缺,正规化建设需加强。

随着军队编制体制调整改革落地,部队员额压缩精简,备战训练任务加重,难以抽调更多力量帮训,即使抽调帮训,也是初级士官和上等兵,缺少对大纲的系统研究,满足队列等基础课目训练可以,但深入开展技能课目训练的能力不足。军分区(警备区)和人武部组训力量不够,组织民兵教练员教学法集训时,主要内容还是单个军人队列动作,大纲规定的其它课目训练较少甚至不训,导致部分教练员按纲施训能力不足。

1.5 训练保障不完善,训练监管缺手段。

在训练过程中的保障至关重要,一是要扩大组训力量来源。高校相关部门要合力保障,发挥各自作用,各司其职,落实到位。二是探索推广“驻校+基地”相结合的训练模式,解决内容训全的问题。三是提高教练员能力素质,创新组训方式方法,解决军事技能训练质效问题。四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解决军事理论教学师资不足问题。五是完善经费保障渠道,更新配套训练器材,解决训练保障问题。

2 高校国防教育工作完善对策

2.1 坚持“按纲施教”,努力提升军事理论课质量

全面开设国防教育课程,要认真备课,讲好军事理论课,要深受学生欢迎,让学生印象深刻,长久回味,要达到“一低一高”的效果,“一低”指的是上课的时候学生的瞌睡率低,“一高”指的是下课后学生邀请率高。首先,从备课,讲课的角度讲,第一要考虑如何去设计好课程;第二课程内容安排上要如何逻辑和推敲;第三现代教学方法特别是教学课件的挑选和使用;第四要有效地和学生进行沟通学习。其次,如何做好以上四点,教师团体要下足功夫,要注重积累,要培养兴趣,要树立自己的风格,全面提升自己讲、写、导、学的能力。最后,以爱国主义为主线,以军事理论教学为重点,结合实际,按纲施教,这样才能保证一堂军事理论课顺利的开展。

2.2 着眼“富国强兵”,培养和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 赢得青年就是赢得未来。大学生是青年中最优秀的群体, 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将来不但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而且还将成为军队、民兵、预备役当中的一员, 肩负着保家卫国的光荣使命, 培育和增强大学生的国家观念意义更加重大。一是要坚持开设国防教育理论课程。做到丰富教学内容,弘扬井冈山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要坚持把井冈山精神充分融入到立德树人的全过程。把井冈山精神与高校国防政治教育工作紧密融合, 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所形成的“坚定信念、艰苦奋斗, 实事求是、敢闯新路, 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与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脉相承。使井冈山精神在课堂教学、科学研究、社会实践、校园文化中不断传承。要坚持把井冈山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相结合,综合运用讲授式、参与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帮助大学生直观感悟革命历史,深刻理解井冈山精神。坚持利用假期开展井冈精神为主题社会实践,积极将“红色元素”融入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和学术、科技、文体等活动中,不断提炼新时期井冈山精神的时代内涵。二是继续开展好学生军事技能训练。组织高等学校学生参加军事技能训练,是贯彻《兵役法》《国防法》《国防教育法》以及《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提高学生国防素质、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环节,是改革学校教育、培养“四有”人才的有效途径,是学校国防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大学生履行兵役义务,接受国防教育的基本形式。应当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做到按纲施训,规范训练,提高质量。坚决防止偏训、漏训和随意删减训练时间、随意降低训练标准的现象。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防教育理论课程教学和学生军事技能训练已经基本普及,但其规范化、正规化和教学训练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即要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身心特点,以及国防准备与国防斗争形势的需要,适时开展各种国防教育主题活动。比如“举办国防专题演讲会”“军民联欢晚会”“军事体育运动会”“国防知识专题讲座”“周边安全形势报告”以及“国防教育征文”等活动,使大学生经常性地接受国防教育。

3 小结

总之,在新形势下,要把大学生国防教育看成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必须按照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围绕国家人才培养的长远战略目标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努力促进军训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法制化,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

猜你喜欢

井冈山国防军事
走进革命圣地:井冈山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巴基斯坦国防日
毛泽东首用“井冈山”之名
井冈山十里杜鹃
中国国防预算增速下降
军事幽默:局
军事
军事幽默
俄罗斯2009—2011年国防预算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