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水下花园话语音变异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2019-11-11周婷刘旭忻徐红红
周婷 刘旭忻 徐红红
摘 要:通过对下花园村外迁人口语音变项和变式的考察与社会相关因素分析发现:年龄越大,保持老派读音的比例越高;年龄越小,使用新派读音比例越高;女性接受和使用新变式的能力强于男性;接触普通话和使用普通话较多的人选择新式的比例更高。
关键词:语音变异;变项;社会相关因素
基金项目:本文系我校2018年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外迁人口的方音变异研究——以吉水下花园村为例”。
语音是语言中最基础、最底层的系统,由于发音器官有限、人们说话时遵循的各种交际原则,语音系统往往呈现出较强的规律性。社会语言学研究表明,语言的变异与变化不仅受到语言系统内部因素的影响,还受到一些社会因素的制约。
本文主要考察语音变异与年龄、性别和职业三个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以揭示语言变项在不同社会因素中的扩散趋势。根据吉水下花园话和吉水下花园外迁人口语音共时比较的结果,结合过往研究概况,并在考虑文白异读现象的基础上,我们把本次下花园外迁人口的语音变项确定为四个:韵母[i]变为[ei],音节[ti]变为[??],韵母有无介音[u],韵母有无介音[i]。
年龄是影响语言变异的一项强势因素。语言在时间上的差异造成语言的年龄差异,即使用同一种语言的同时代的人,因年龄层次不同,语言的特点也有差异。
由年龄因素分布显示,旧式的使用比例呈阶梯型下降,总体规律是老年组居多,其次为中年组,再次是青年组。老中青三个年龄组的变异分布趋势为:年龄越大,保持旧式的比例越高;年龄越低,使用新式的比例越高。在表1-1-3中,被调查者使用旧式的比例略高于新式,每个年龄段使用旧式的比例都偏高,这与其他三个变项不同,反映出在韵母有无介音[u]这个变项的变异过程中,被调查者保留旧式较多一些。
语音变异中,老年组使用旧式的比例高于新式,年轻人则是使用新式的绝对力量。亦说明了老年人在语言使用中的特点是保守、稳定;而年轻人的特点是创新、变化。这种变式的分布,表现出方言变化的方向是向普通话靠拢。
經研究发现,男性和女性在语言习得、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上有一定的差别,而这主要是心理、生理和社会三方面的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从性别因素分布看,女性一直是语音变异中新变式的引领者。女性接受和使用新式语言的能力强于男性,在规范读音形式上走在男性前面。而男性在语言保守形式上保持得比女性好。在四个变项中,变项韵母有无介音[u]不同于其他变项,它的男性使用旧式的比例比新式高了20%,女性则是新旧式使用比例比较接近,这是在其他变项中未出现过的现象。说明在该变项中,男性和女性都倾向于使用旧式,保留老派读音更多。
人们因职业不同所使用的语言也会有所不同,语音变异与职业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次调查将被调查者的职业分为九大类,学生原本不是职业类别,但为方便统计分析,也作为职业类别处理。
由职业因素分布显示,四个变项的职业分布具有显著差异。在四个变项的变式分布中,学生群体使用旧式的比例都是最低,商业、服务业人员和教师群体使用旧式的比例也偏低,这几类群体正是接触普通话较多的人群,在他们的语言使用中更倾向于与普通话接近的新式读音。而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是使用旧式比例最高的群体,有可能与这类职业与普通话接触不多,受普通话影响较少有关系。
通过这项调查研究,我们对语言的同质性与异质性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有了更为直观的感受。我们观察到:年龄越大,保持方言旧式的比例越高,年龄越小,使用新式的比例越高;女性接受和使用新式语言的能力强于男性;接触普通话和使用普通话较多的人选择向普通话发音靠近读音的比例更高。如果按同质论者的观点,四个语音变项的研究价值可能不大,就像索绪尔所主张的,研究语言的共时结构,实际上就等于不管那些不重要的变化。然而,下花园村外迁人口的这一个案却告诉我们,原本一些不起眼的语言项目也可在社会因素和语言自身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进入语言的结构系统,并逐渐对语言结构系统产生影响。这说明语言的发展变化不是从一个结构系统到另一个结构系统发的僵化替代,共时状态的语言变异现象其实是历时语言变化的具体体现和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
参考文献
[1]付义荣.论拉波夫的语言变化机制—以安徽无为县傅村父亲称谓变化为例[J].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2014,(1):60-68.
[2]李荣刚.城市化对乡村语言变化的影响[J].重庆社会科学,2011,(10):95-101.
[3]孙德平.社会语言学和方言学有机结合的力作[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1,(2):68-70.
作者简介
周婷(1989-),女,汉族,江西吉水人,讲师,硕士,吉安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社会语言学与方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