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馆》英译本中礼貌用语“请”的不同译法

2019-11-11张若琪

卷宗 2019年30期
关键词:原文中英译本茶馆

摘 要:《茶馆》是现代文学家老舍于1956年创作的话剧。作品通过茶馆老板王利发对祖传“裕泰茶馆”的惨淡经营,描写他虽然精明圆滑、呕心沥血,但终于挡不住衰败的结局,从侧面反映了中国社会的走向。该剧作是中国当代戏剧创作的经典作品。本文以加拿大作者约翰霍华的译本和我国著名话剧演员英若诚的译本为例,通过对原文以及译文的分析,对比赏析在此话剧中的“请”的翻译。以此来分析这两个来自中外不同背景的译者在相同译本的情况下分别是怎样处理“请”字的翻译的,分别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关键词:“请”;译本对比

本文主要分为四部分。首先介绍分析两个译者和译本,以此来明确翻译背景和目的,同时帮助我们理解译文不同产出的客观原因;第二部分统计分析“请”在原文和译文中分别出现的次数,以量化的方法来分析译文;第三部分主要就这些“请”字的不同语境进行分析归类,并通过个别典型译例进行解释说明;最后是结尾,总结指出这两个译本中“请”字翻译的异同,以及这样翻译的得失。

1 译本介绍

英若诚(1929年-2003年),出生在北京,满族人,出生在一个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思想融合的文学世家。由于家庭的影响,英若诚在年少时就已经掌握了流利的英语。1980年,由于剧本需要,英若诚翻译了《茶馆》。

霍华是加拿大人,他在加拿大是就一直在学习汉语,之后他在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生活了很长时间。他热衷于中国文学,翻译了很多中国作品。最著名的就包括老舍的《茶馆》。但和英若诚相比,他的成长环境和生活阅历都是以西方的色彩为主。他的文化认同、思维模式和性格特点都是西方化的。

2 “请”的数字统计

通过数据统计得出:“请”字《茶馆》原文中出现了13次;其中以动词形式出现次数为为8次,其余五次是以敬语形式出现,比如说在“王胖子:……我请安了”这句话中。而在译本中的统计是按照“please”一词的出现频率做统计的。在霍华译本中,“please”出现19次,动词3次,作为副词出现16次;在英若诚的译本中,“please”共出現25次,动词形式出现两次,副词形式出现23次。

3 分类及分析

通过对以上的统计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两个译文文本里的“please”使用都要多于原文文本中的“请”字。有关于“请”的翻译情况大致可以分为四个种类,一为原文中有“请”字,两个译文都没有译为跟“请”有关的直接对应词“please”;二为原文中有“请”字,并且两个译文文本都将请翻译成与之相对应的“please”;三为原文中没有“请”字,但是两个译本都译出了“please”;四为原文中没有“请”字,一个译本译了“please”,另一个译本没有译请字。接下来需要挑选几个典型的例子来分析说明这四种情况存在的原因以及表达效果。

第一种情况:

原文:黄胖子:(严重的砂眼,看不清楚,进门就请安)哥儿们,都瞧我啦!我请安了!都是自家兄弟,别伤了和气呀!

英译本:Tubby Huang: (a severe case of trachoma, with consequently very poor eyesight. Bending one knee as soon as he enters)Now, now, folks, for my sake, I m here greeting you all! Were all brothers, aint we? Lets have none of them bad feelings!

霍译本:FATSO HUANG (suffering badly from trachoma, he has poor eyesight. Greeting everybody in the teahouse as soon as he enters):Brothers, look at me. Im paying my respects to you. Were all one big family----dont do anything to upset our friendship.

原文中有两处使用了“请”字,都是在“请安”中用作敬辞。可以看出请安中使用到敬辞跟英文中相对应的“please”是不相对应的。两个译本都将请安处理成“greeting someone”。“请安”这个词是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词语,不能直接翻译出请字,而是和西方人交往中的向某人问好有相似的表达效果,所以这里两个译者都不约而同地将这个词语意译。在第一种情况中,原文有“请”字,译文却没有体现出来是因为原文中是将“请”用作敬辞,在英文中不能用相对应的“please”表达出来。

第二种情况:

原文:松二爷:那,有话好说,二位请坐!

(英译本):Song: We can easily settle this. Please take a seat.

(霍译本):SECOND ELDER SONG: Well, if there s some problem, lets talk over. Please sit down.

中西不同母语背景下,由于有着不同礼貌原则的制约,礼貌词“请”并不是总译作副词“please”的,两者不是完全对等的。根据上文中的数据,英文译本中表敬副词“please”的使用频次明显高于原文中的礼貌词“请”,而对比两个不同译本,又发现英氏译本中表敬副词“please”的使用高于霍氏译本。结合中西不同礼貌原则,礼貌词“请”的使用与否及使用频率主要反映了交际双方的关系深浅和生疏程度。虽然在很多对话情境中使用“请”字能降低语句中的命令口气和对面子的威胁,但如果使用得太频繁,反而会给说话对象一种见外的感觉,如果双方在社会关系坐标上差距比较大,为了表示礼貌,可以选择用称呼语表示礼貌。而英语文化中,人们崇尚个人主义,推崇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例如他们在对待师长、上级、父母、兄长时通常也是直呼其名。同样的,“please”使用与否也并不能像礼貌词“请”一样反映交际对象之间的关系及其社会距离,在英语国家中亲朋好友之间也常使用“please”。在这个例子中,是两位为洋人当差的人要抓走松二爷的好朋友常四爷,松二爷此时是为了缓和矛盾和气氛所以使用的语气是非常谦和友好的。而在英语中“请坐”无论实在初次见面的陌生人或者不熟悉的场合中还是在家人朋友之间也经常带有“please”。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原文明显地表达出非常的具有礼貌性的“请”的时候,两个译本也一致地选择将之译为“please”。

第三种情况:

原文:谢勇仁:(看看墙上,先把茶钱放在桌上)老人家,沏一壶来。(坐)

王利发:(先收钱)好吧。

(英译本)Xie Yongren:(after a look at the wall, places money on the table)Old manager, a pot of tea, please.(Sits)

Wang Lifa: (Takes money first) Right.

(霍译本)XIE YONGREN(noticing the signs on the wall and putting his money on the table): Oldtimer, some tea, please. (Sits)

WANG LIFA (taking money): Right away.

中国传统的礼貌原则中,“长幼有序,内外有别”是一条重要的准则。上例中王利发已年过七十,而谢勇仁不过三十多岁,因而谢称王为“老人家”,有尊敬之意,但谢是茶馆常客,又是王利发孙女的老师,彼此熟识,相互间如用“请”字会显得生分,故而原文中仅用称呼语来体现礼貌。而在英语表达中,客人到商店去买东西,或到饮品店喝东西点餐时,在说完需求之后加一句“please”几乎是一种习惯,所以此处英译中加上“please”才更加贴近译入语。 由于英霍二人都熟知西方文化,所以此处两人并没有不同。

第四种情况:

原文:常四爷:(凑过来,要对马五爷发牢骚)这位爷,您圣明,您给评评理!

马五爷:(立起来)我还有事,再见!(走出去)

(英译本)Chang:(coming over to Ma, wishing to air his grievances) Sir, youre a sensible gentleman, Please tell us who you think was right?

Master Ma: (standing up )Im busy . Goodbye! (Exit.)

(霍译本)FOURTH ELDER CHANG(Walking over to Fifth Elder Ma to continue his argument): You, sir, youre an intelligent man. Who do you thinks in the right?

FIFTH ELDER MA (rising): Ive got other things to attend to. Goodbye. (Exits)

上例中,常四爷请马五爷评理,根据之前语境中二德子对马五爷的态度以及中国人习惯抬高他人的身份来彰显自己的礼貌的特点,他称马五爷“这位爷”,恭维他“圣明”,为了显得亲近不生分,他在提出请求时用了礼貌词“您”,而略去了“请”。英若诚谙熟中国传统礼貌原则,因而在翻译时,他用“please”来体现这种礼貌,以补偿从“您”到“you”中敬称含义的缺失。而在西方礼貌原则中,特别强调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而是要让人选择,因而西方人更多的用问句来表示请求。由此霍译本有别于英译本采用了问句“Who do you think s in the right?”的形式来表达礼貌的请求。这一类的不同就体现了英译更偏向于中国式的思维和表达而霍译主体上还是西方思想的体现比较显著。

4 结论

综上所述,“请”字在两个译本中出现的频率都要高于原文是因为中西之间的文化差异。在汉语中,在较熟悉和亲近的人面前是不拘泥于形式上的客气与礼貌的,而是在用语气词或语调等来表达对对方的尊重和恭从。而英语里是比较注重形式上的礼貌,即使是家人以及不认识的陌生人,尤其是在一些公共场合比如餐馆,商店等场所,西方人在说话的日常用语中比较习惯用礼貌用语比如像“please”。而且虽然译文文本里的“please”出现频率比原文要高得多,但却并不是原文本中所有的“请”字都被按照“please”翻译出来了,因为汉语的的“请”在做敬辞使用时并不能用“please”来表达,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意译。除此之外,两个译者在翻译时也根据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不同的地方加入“please”的使用,这种情况的出现和译者本身对中西方文化的理解和译者翻译目的是分不开的。英若诚的翻译注重舞台表达效果;而霍华作为以英语为母语的译者,就更懂得将自己所读到的文章用自己的母语快速简便易懂的传递给跟自己相同母语的读者。

参考文献

[1]老舍.茶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2]老舍.茶馆(英若诚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2008.

[3]老舍.茶馆(JohnHoward-Gibbon译)[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1.

[4]任晓霏.登场的译者——英若诚戏剧翻译系统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5]李美.母语与翻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6]錢厚生.礼貌语言研究:理论与方法[J].外语研究,1993,(4):13-17.

作者简介

张若琪(1996-),女,汉族,硕士在读,陕西师范大学,研究方向:英语口译。

猜你喜欢

原文中英译本茶馆
《孙子兵法》罗志野英译本研究
《茶馆》
Subcutaneous sarcoidosis of the upper and lower extremities: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功能对等理论下《醉翁亭记》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横看成岭侧成峰——浅析《红楼梦》两个全英译本
导数的应用之局部不等式的构造
操控理论在文学翻译教学中的应用——以《生死疲劳》英译本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