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AR新闻报道的运用及发展现状
2019-11-11李斌玉张梦琪
李斌玉 张梦琪
摘 要:AR技术是Augmented Reality Technique,全称为增强现实技术,通过影像技术将虚拟影像与现实世界融合至同一空间或者同一画面中,拥有较强的空间表现能力,随着AR技术的逐渐成熟,其应用范围越发广泛,新华社在2018年的两会报道中融入AR技术,使得新闻报道更加生动形象。本文将探讨AR技术在新闻报道的运用以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AR技术;AR新闻;增强现实
AR技术全称为Augmented Reality Technique,是增强现实技术,1990年这种技术首次被提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增强现实技术对现实的增强感,沉浸感、娱乐感等特点,并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军事、古迹修复等多个领域。新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AR技术被引入到新闻报道中,传统的新闻报道方式在新技术的加持下,有了一定技术上的改变,美国《纽约时报》就多次运用了AR技术进行新闻报道,并推出一系列的AR体验,例如荣誉盒体验、奥运体验等,获得了良好的反响。[1]
我国在两会报道中也在融入新的技术,在2016年,《人民日报》采用了VR技术,利用全景相机展示人民大会堂全景,受众可以在VR视频中实现实时互动效果,大大拉近了受众与新闻现场之间的距离。在2018年,新华社运用了AR技术报道两会新闻,增强了新闻报道的空间表现能力,满足了受众对于信息获取的参与感和自主性。
1 AR新闻报道
AR技术是运用计算机影像的位置与适当的图像补充技术,将现实世界中在一定的时间空间中体会不到的信息进行模拟并叠加,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进行实时叠加,达到良好的感官体验。
随着AR技术的日渐成熟,其应用领域也在逐渐扩大, AR技术被应用到新闻报道中,并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2018年,《纽约时报》运用AR技术进行新闻专题报道,上线AR新闻专用APP,AR技术作为一个辅助工具,用来补充完善书面新闻报道上的新闻信息。AR相关专题新闻也在逐渐丰富。在我国2018年两会期间,新华社发布《AR看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民生福利》,用户通过新华社新闻客户端下方小新机器人,扫描居民身份证国徽面,即可获得习近平总书记的办公室AI立体模型,受众通过点击画面,就能够用新颖的方式浏览政府工作报告。在这份通过AR技术展现的政府工作报告让用户的互动感和自主性更强,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2 AR新闻报道在两会中的运用
1)新闻视角改变,增强感官体验。在传统的两会新闻报道中,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的渠道,采取多个报道角度向受众传达两会信息,现场新闻信息依靠记者采集,新闻角度与内容由记者编辑决定,新闻视角有一定局限性,此次将AR技术运用到两会新闻中,对于新闻的报道内容有了一定的延伸,将受众引领到新的新闻报道体验中,通过新华社客户端小新机器人扫描居民身份证就可以得到AR景象,选择不同的场景,点击感兴趣的物体获得新鲜的新闻资讯。AR技术通过影像处理,实现虚拟与现实叠加在同一个空间中,使得一条新闻所包含内容更加丰富全面,三维立体影像的加入让新闻的报道增加受众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互动,相对于传统的电视新闻报道更具有立体感和空间感,新闻在一定程度上更加鲜活,受众更加具有现场参与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传播隔阂。
2)科技与新闻结合,提升娱乐趣味。传统的两会新闻报道中,呈现方式有限,新闻报道内容缺乏一定的趣味与活泼性,AR技术为两会报道注入了新的血液,两会报道更具有亲和力,新闻信息的可视化得到加强,受众通过新华社客户端扫描物体,点击就可以获取隐藏的新闻资讯与新闻彩蛋,例如可以扫描得到习近平总书记办公室三维立体图,点击不同的位置,就可以获得政府工作报告等故事,转换场景也可以获得新的新闻场景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其他故事,这样的报道方式增加新闻读取的趣味性。而且新技术的加入也让新闻信息的传播突破事件和空间的限制,两会报道风格逐渐由“老干部画风”转换为年轻语态,使得年轻阶层的受众更愿意去接受新闻,受到更广泛的欢迎。
3)增强现实带来的交互感。交互感指的是可以感知到物体并能够获得来自于物体的反馈信息。在新华社2018年的两会报道中,通过AR技术制作总书记办公室模型,植入政府工作报告,引导受众进行感知,受众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点选不同新闻内容延伸观看,还可以把自己的想法意见通过实时互动展现出来,也可以完成与记者之间的互动,增加了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互动感,作为受众在获取新闻时更加方便自由,受众被授予了自主选择的权利与参与感、沉浸感,调动了受众的积极性。这是传统新闻报道所欠缺的地方。
4)新技术加持下,真实性的强化。在传统新闻报道中,无论是图片还是视频,最终呈现在人们面前的都是通过记者主观选择后的信息,真实性有待加强。AR技术在报道新闻时,需要通过影像的多角度采集,最终通过计算机图像技术生成虚拟画面,所有的生成画面都是来自不同角度的真实照片,并且在AR技术支持下,可以生成三维模型,实现按比例多角度还原新闻现场,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新闻信息的真实性。本次新闻报道按比例还原的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办公室场景,扫描完成的用户通过点击屏幕,多角度参观办公室,在解谜办公室的同时也增加了新闻的真实性。三维立体模型的加入让受众在脑海里对于新闻现场有了更多的真实感,多角度的新闻信息收集也使得新闻报道更加全面,新闻深度得到加强。
3 AR新聞报道发展前景
AR技术在新闻报道上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受欢迎,其原因之一就是报道所用的设备简易轻便,AR新闻的呈现不像VR新闻一样需要专业的设备,在VR新闻报道中,要求有VR视频电脑,全景相机,用户需要专业的VR眼镜等设备才能体会VR新闻报道所带来的沉浸感和交互感,AR新闻报道在需要的设备简便,相机采集信息,后期电脑技术合成即可,受众在观看时只要用手机扫描相应物体就可以享受AR新闻[2]。
科技与新闻融合,看似大有益处,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AR新闻报道的制作耗时较长,需要大量采集视觉上的信息,以此为素材组成AR新闻报道的模型构建。而突发性新闻需要快速报道,在新闻时效性上AR新闻不能满足快速直播的需求。所以在新闻报道的类型上,AR新闻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未来的发展中,传统的新闻报道方式势必会受到冲击,AR新闻报道需要更加生动有趣,提供更多新闻资讯吸引受众,如何达到新闻趣味性与新闻深度的平衡还有待探索;而AR新闻的获取方式用客户端进行扫描获取,不同阶层受众知识储备不同,对于新事物的接受程度也有所区别,新的新闻报道方式是否适合全面推广,如何满足不同阶层新闻受众的需求,是AR新闻报道要解决的问题。
麦克卢汉说过媒介即讯息,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媒介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人类社会的发展也需要媒介技术进步的不断推动,在两会的报道历程上看,主流媒体的报道方式也在由纸媒、电视媒体、网络媒体不断进步,2016年上线VR新闻报道方式,2017年通过中央厨房的新模式报道两会,2018年上线AR新闻。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不断的融合,在新技术的加入下,新闻报道方式多样化,新闻内容更加深化,力求满足更多受众的需求,AR新闻报道虽然在时效性、传播上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在新闻个性化、新闻报道的深度化上AR新闻报道达到了一种创新,相信在未来发展中,AR新闻会在新的话语结构下,拓展新闻深度,谋求新闻传播价值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新闻行业进入AR时代?《纽约时报》和BBC推AR新闻应用
[2]贺大为, 焦旭锋.AR新闻亮相全国两会, 媒体应用人工智能再上台阶
作者简介
李斌玉,汉,博士,副教授,长春理工大学,研究方向:新闻与媒介。
张梦琪(1994-),女,蒙古族,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新闻与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