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南民族地区中小学劳动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9-11-11宝艳光

卷宗 2019年29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劳动

摘 要:劳动教育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关键。教育者必须从实际出发,把劳动作为教育资源审视与利用,挖掘劳动潜藏的教化价值,探讨劳动教育的有效形式。西南民族地区劳动教育一直以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存在轻视劳动、误用劳动、劳动与民族文化相脱离的问题。立足西南民族地区实际,需从转变观念、制度建设、模范带动、特色发展四个方面探索劳动教育发展策略。

关键词:西南民族地区;劳动;劳动教育

1 有关劳动教育基本界定

“劳动教育”中的“劳动”,不应包括狭义的脑力劳动,即那种脱离实践、与生活脱节的纯粹智力活动。我们所界定的“劳动”指的是知行合一、体脑相结合的劳动。同时,还需认识到,“劳动”也是一种不言之教。在劳动过程中,需要身体的辛苦、劳累、耐力、毅力;需要心灵的专注、投入、紧张、兴奋;需要知识的实际运用和创造性的发挥。只有身、心、知达到高度融合、协调统一,活动主体才能够以自觉的、能动的、快乐的态度投入劳动过程,从而促使个体整个身心在忘我状态下默然成化。推进西南民族地区劳动教育发展,其主旨就是要在劳动教育中真正实现人的整体的化育。

2 西南民族地区劳动教育发展问题

1)重视脑力劳动、轻视体力劳动。通过调研,发现当前西南民族地区学校劳动教育更多地强调书本知识却忽视了学生的体力劳动,学生更多地被固定在书桌旁,埋藏在书堆里。这里的体力劳动是指学生与自然接触的体力活动,这种劳动在现代社会已经渐渐地淡出了现代人的视线,它的化育价值也受到现代人的忽视。“重教轻劳”“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这样的观念在民族地区仍存在。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学生中被轻视、在社会中被淡化的现象还未从根本上扭转。劳动教育的基础性和战略性意义在社会舆论和宣传上还没有形成广泛共识。另外,有劳无教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即劳动教育實施过程中劳动单调、注重形式、缺乏深入性、缺乏教育性、忽视学生内在精神的涵养,学生在劳动中没有很好地感受对与错、美与丑、善与恶。

2)劳动被误用。劳动应当成为个体发展的第一需要,但是,在西南民族地区学校教育活动中,劳动却存在着被误用的现象。劳动成了教育者手中驱赶儿童的棍棒,成了强制儿童学习的工具,成了惩戒儿童的手段,致使偏离劳动教育的本真,而使劳动趋向于单一化、刻板化以及僵化的活动,导致学生对劳动产生厌恶的情绪,渐渐地远离劳动。通过调研发现,劳动被误用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劳动被误用为规训的方式。二是,劳动被误用为惩罚的手段。三是,劳动被误用为追逐利益的工具。总之,劳动的误用致使劳动成了压抑个体的工具,人被奴役,远离劳动教育的本真。

3)劳动教育与民族文化脱离。西南民族地区学校劳动教育与民族文化脱离现象相当普遍,学校几乎就是一座“文化孤岛”,无论从人际交往,还是劳动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来看,都未能与民族文化相融合。究其原因,有些教育者认为,民族手工艺的传承没必要引入劳动教育中,因为在民族职业学校都有开设相应课程。还有些教育者指出,学校缺乏聘请民间技艺人的资金,想开展这方面的劳动技术课程也无能为力。有些教育者也指出,虽然学校融入了些民族技艺,但都过于粗糙,精细度和创新都不够。

3 西南民族地区劳动教育发展对策

1)转变观念、扭转认识。在观念层面,推进劳动教育要凸显综合性与统领性,让劳动教育成为一种对全民的价值召唤。这就需要从三个方面做起:一是,地方政府及教育部门要充分重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向教师、家长、学生及社会普及劳动教育的重要战略意义及对于个体成人的重大实践价值。二是,加强教育者和家长对劳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学校方面,要避免以往为劳动而劳动、为应付检查而劳动、为考试而削弱劳动、只劳动不教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家庭方面,家长应培养学生正确劳动观。这需要从培育态度即对劳动价值的认识、养成习惯、促进创造、健全心灵四个方面入手。三是,发挥社会的协和作用。以复杂系统理论为指导,围绕让劳动成为生活第一需要这一根本目标,积极倡导引人奋发进取的价值取向。

2)完善制度,加强督导。在制度层面,推进劳动教育要突出主体性与责任性,让劳动教育成为一种制度建构。这就需要以法律制度形式规定劳动教育主体,明确各主体的责任,建立评价、督导机制,明确劳动教育成绩的使用范围等一系列的制度建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国家权力机构依法治教。管理部门需促进社会公共教育资源向劳动教育开放,为劳动教育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资金保障。落实劳动教育责任制,建立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联动机制,使劳动教育实施具有主体动机。完善劳动教育考核评价督导机制。可以探索建立以激励机制为重点的考核评价制度,同时,加强督导,保证督导的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在劳动教育专职教师的评价上,应该加快完善相应的评价标准,保障劳动教育专职教师的职业化发展。

3)推进典型案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对于劳动教育实施效果好的典型案例要予以重视并积极推进,扩大影响,发挥模范带动作用,从而在借鉴经验的基础上带动区域内劳动教育的发展。例如,云南省保山市潞江镇中心校的科普田园实践基地可作为典型案例在西南民族地区进行推广。潞江镇中心校推进劳动教育的经验可以总结为三点,即劳动教育走进自然;充分利用民族地区优势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争取社会帮扶。这三点经验都具有普遍的推广价值。劳动教育不是简单地深入自然,而是在自然体验中,实现自身与大自然的互动,在互动中,展现自然界的教化价值。潞江镇中心校在遵从学生内在本性的基础上,使学生自主地接触自然,深入地挖掘现实客观世界所潜藏的教化资源,达到了引领学生的精神自由、快乐以及生命完满发展的目标。此案例给我们以启示,在劳动教育中,必须遵循学生内在的发展秩序,即遵循学生内在的心灵秩序,在此前提下,引导学生深入现实的自然界,挖掘自然界的教化资源,给予学生更多的感悟自然的机会,使其在与客观世界的沟通中,开启自我的智慧,充实自我的德性、发展自我的能力以及养育自我的心灵。

4)立足文化传承与创新,推进民族地区学校劳动教育特色发展。在坚持因地制宜原则的前提下,结合当地自然地理条件、经济状况和文化积淀,将民族传统文化纳入劳动教育课程。地方政府要不遗余力支持民族文化与学校劳动教育融合,在资金上予以保障,使得学校能够有充足的资金聘请民间技艺人,购买设备、材料,租赁场地等。在制度上教育管理部门可以将民族文化硬性纳入民族地区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并实施考评与定期监督,避免民族文化传承流于形式。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在以往时代获得适应性的稳定模式会失去存在的条件,糟粕的剥落是必然的。因此,劳动教育传承民族文化,不能一味的复旧,它需要在更高的层次上关照起始点,是在起点与归宿之间建立互动的关联性,包含了一个自我扬弃、自我更新的过程,也是吸收、同化、融合它文化的过程。从复杂理论来看,这一过程也是系统维持生命力的根本机制。

参考文献

[1]孙喜亭.教育原理(修订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赵荣辉.劳动教育及其合理性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2.

[3]傅添,姜啸.劳动教育需要新的时代内涵[J].中国德育,2017(10):16-19.

作者简介

宝艳光,女,蒙古族,贵州六盘水人,讲师,教育学硕士,中共六盘水市委党校,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论。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劳动
让劳动实践真正发生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劳动使人快乐
热爱劳动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