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2019-11-11王建强李云

卷宗 2019年29期
关键词:提问能力培养课堂教学

王建强 李云

摘 要: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会质疑是创新的开始,学会质疑是启智的关键。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面临的课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心理是相互影响的,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能力,就必须创设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问;联系实际教学,让学生有同题可问;创设探究情景,让学生想问,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会问。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关键词:课堂教学;学生;提问能力;培养

1 转变观念,明确意义

提倡提问不仅是教师的事,更是学生的事。让学生能够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本身就是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学习过程来说,产生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这对于达成学习目标也是十分重要的。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也就是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人类的每次发明和创造都是以提出问题为起点的,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是从“苹果为什么会落地”这个问题开始的,弗莱明发现青霉素是从“为什么霉菌菌落周围不长细菌”开始的。不能发现问题就谈不上创新。在课堂教学中,激励学生广开思路,探索求异,对习以为常的现象和权威理论敢于持怀疑、分析、批判的态度,而不是一味盲从,同时不过于牵制学生的思路或用自己的思路取代学生的探索过程使学生完全摆脱了长期形成的“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思维习惯。

2 创设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问

专科大学生的思维正在形成,他们的思想活跃,敢于否定一切,但是在课堂上,他们往往是一片寂静,这是什么原因呢?纵观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他们并不是没有问题,课余,他们的问题层出不穷,但是一到课堂上,他们往往沉默不语。究其原因主要有:①教师教学方法陈旧,习惯于传授现成的结论,而忽略知识的发展过程,过分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无视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②胆怯、害羞心理。学生担心自己提出的问题,档次不高或过于简单,遭到别人耻笑,所以有问题也不敢在课堂上提出:①学生提问技能欠缺,不知如何提出问题。因此,要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必须创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不再是课堂上的主宰者,学生也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师生之间应该是相互了解、相互影响。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由课堂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的兴趣爱好、活动的引导者。让学生在人格上独立,思想上自由,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创造的源泉。课堂上每位学生都有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问题的权利。不管问题是多么肤浅、多么粗糙,都不应该遭到别人的挖苦、讥笑;不管问题与教学内容相距多远,也不应该遭到人格上的侮辱,尤其是当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材或教师的观点不一致时,千万不可训斥,相反,应该对学生这种敢于否定权威的思想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让主动提出问题的学生有一个较好的安全感和成就感。教师的鼓励、引导,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也就会由不敢问到敢问,进而发展到会问、善问,问题的质量也会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深入。

3 联系实际教学,让学生有问题可问

科学研究表明,问题往往来源于自己周围的各种自然现象或自己有兴趣的方面,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科学,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自身的发展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些都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极好素材,可惜的是以往的教材受知识系统性的影响,教师的教学不得不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而忽视了联系自然界生物生命现象的实际,使学生无问题可问,即便是偶然问出了好的问题,也往往由于课堂时间紧,而无法让学生充分讨论,老师早早的就把答案灌输给学生,没有给学生一个在探讨问题过程中产生问题的机会。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我认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能较好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自己平时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过自己的充分讨论去解答问题,老师仅仅是给予适当的引导,学生在解答问题时,又会产生一系列新的问题,在这种发现问题一一解答问题一一发现新问题的过程中,了解生命活动的奥秘,揭示生命的真谛。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与日俱增,创新能力得到了极快的拓展。

例如:在学习生物的适应性时,学习到落叶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影响时,学生会根据自己平时的观察,很容易发现这样的问题:秋天,有些植物落叶,有些植物并不落叶,这是什么原因呢?不落叶的植物又是如何度过雨水稀少、温度低的严冬呢?为什么长在路灯下的落叶乔木,冬季落叶较晚,有时甚至不落叶呢?如果将这些落叶乔木移种到四季如春的温室里,它们又会怎么样呢?随着问题的提出,学生之间的争论也越来越强烈,并逐渐趋于一致。这样的事例还是很好,关键是老师要充分挖掘自然现象和学生的实际,给学生充分的发现问题、讨论问题的机会,从而领悟自然界的生命现象,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主动发问、自我解答的能力

4 创设探究情景,让学生有问题可问

探究式学习,就是一种由学生主动参与,由问题开始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提出问题是探究式学习的第一步,学生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从而想方设法去解答这个问题,最后得出结论,正是科學探究经常釆用的方法。教师要善于营造探究式学习情景,从而打开学生思维的源泉,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例如:在学习生物多样性时,老师可向学生展示园艺工人精心培育出的盆景,通过录像,向学生展示园艺师经过自己的修剪,创造出的各种各样的园林奇观,学生在欣赏这些园林奇观时,不禁要问:这些园林奇观是如何形成的?带着这样的问题,学生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想法,尽管这些想法不一定正确,但是他们的思维正在高速运转。由于中专学生的思维正在形成之中,逆反心理,敢于否定一切的心理,还会使学生亲自实验,主动探究,在实验、探究中自己解答。再如:课本中有许多科学家科学研究的小故事,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小故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因为这些故事,最具营造科学探究的感召力,会在学生心目中产生共鸣,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引起新的探究要求,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猜你喜欢

提问能力培养课堂教学
以“问”发展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
在数学建模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