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岗位任职课程“岗位角色模拟”教学法探索

2019-11-11赵建华

卷宗 2019年30期
关键词:教学法

赵建华

摘 要:采取“岗位角色模拟”教学,可促进岗位任职课程教学与岗位任职的有效对接,本文通过对“岗位角色模拟”教学的内涵与特点分析,重点介绍“岗位角色模拟”教学方法的组织实施程序,并提出“岗位角色模拟”教学法运用应把握问题,以便在具体实践中借鉴。

关键词:任职课程;角色模拟;教学法

“岗位角色模拟”教学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法,体现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思想。在专业岗位任职课程教学中采用“岗位角色模拟”教学法,充分体现了任职岗位课程“实用、管用”、围绕典型工作任务开展情境式教学、以能力形成为标准的具体要求,大力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推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1 “岗位角色模拟”教学的内涵与特点

1.1 “岗位角色模拟”教学的内涵

“岗位角色模拟”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亲历近似真实岗位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学习训练的教学方法。是在岗位任职课程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创设近似真实岗位的情境,让学生模拟岗位角色,开展完成典型工作任务过程的教学训练。该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理念,实现“做中学、学中做”,使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相融合,有效促进岗位任职综合能力的形成。

1.2 “岗位角色模拟”教学的特点

1)有效增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有效解决常规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实施“岗位角色模拟”教学,通过赋予学生岗位任务,促使其主动履行岗位职责,自觉承担责任,并激发其独立思考、密切协作,收获完成任务的成就感。

2)不断加快学生知识向能力的转化。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是教学的最终目的,采用“岗位角色模拟”教学,让学生在“岗位模拟”中,针对具体任务,主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形成决策,并付诸实践,较好地解决了以往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不紧密的问题,通过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有力促进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岗位角色模拟”教学是基于岗位任职需求,不断深化教学内容改革,设置基于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教学内容,基础上开展的教学,“岗位角色模拟”教学促进了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解决课程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岗位指向性差的问题,实现了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内容的接轨。此外,“岗位角色模拟”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一定的情意中,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主角”的身份,主动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教学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2 “岗位角色模拟”教学方法的组织实施

2.1 工作情景模拟

1)教学案例准备。广泛收集岗位工作实践的相关资料,根据课程教学目标要求,结合学生知识结构和岗位任职情况,编写教学案例,创设符合教学需要的事件情景,激发学生参与课程教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亲历感、责任感。

2)模拟场景布置。逼真的场景有助于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创造性思维。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模拟仿真技术创设逼真的教学场景;根据具体任务的真实背景需要,充分利用环境布置、流程设置等创设出近似岗位的训练环境。

2.2 模拟岗位作业

1)定位岗位角色。结合学生毕业任职岗位,根据案例任务的具体需要,定位学生在任务中的岗位角色,模拟编组,为保证教学过程的连贯,教学实施前,提前将案例相关背景资料发放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具体任务具体步骤及个人扮演角色的工作内容,按照职责要求,围绕特定情境思考,进行相关理论准备。

2)模拟岗位实践,充分发挥教师的“导演”作用,针对具体任务,提供分析问题思路,引導学生发现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不断营造工作氛围,修正学生行为偏差。学生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矛盾与问题,在决策中进行交锋、体会决策过程,达成决策共识,掌握决策方法,形成实施任务决策,并按照任务流程进行模拟岗位实践,在完成任务中经历知识巩固,职责熟悉,技能强化,思维决策、组织管理锻炼,全面提高综合能力,促进岗位任务能力的生成。

2.3 模拟经验交流

1)经验交流体会。任务结束后,组织学生针对自己扮演角色,总结完成任务情况,对主要经验、教训及收获进行具体分析,模拟作业过程中的理论与实践的疑点问题。通过交流在更大范围共享经验和智慧,全面提升学生的学识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交流时应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交流中自我总结提高,教师为主导,起引导作用。

2)及时点评总结。在交流体会的基础上,由教师实施或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实施,重点对学生结合岗位职责,运用理论知识形成决策的过程和合理性进行具体分析讲评;对学生经历模拟岗位作业取得的主要经验、教训及收获进行具体分析讲评;对各学生岗位角色模拟过程中遇到的疑点问题进行答疑;对岗位角色模拟作业进行整体评价。

3 “岗位角色模拟”教学法运用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3.1 不断创造有利条件,推动应用

“岗位角色模拟”教学是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的,要广泛应用,就必须加强课程教学内容的深化改革,重点是以完成任务的实际工作过程为参照,重构课程知识体系,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主要内容,实现课程学习与岗位实践的相融合,创设“岗位角色职模拟”教学实施的有利条件。此外,“岗位角色模拟”教学需要创设情境,情境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教学组织实施,情境既包括贴近岗位任务的事件案例,也包括贴近真实岗位的教学环境,因此,要及时收集岗位工作的资料,认真梳理加工,建设满足“岗位角色模拟”教学需要的教学案例;还要从实际需要出发,采取一切模拟仿真手段,创造一种贴近岗位工作环境和条件,以增强真实感,必须充分运用模拟仿真手段,最大限度地创造一种近似岗位工作的教学环境和条件,使学生有亲临其境的感受,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3.2 正确把握应用时机

“岗位角色模拟”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进行具体过程实践,因此,其应用时机通常是在岗位任职课程相关理论知识完成后,开展具体任务教学时。同时,还需注意的是,在实施“岗位角色模拟”教学时,还必须针对具体内容特点与其它方法手段配合使用,以便于各种教学方法手段效能的优势互补,达到增强教学效果之目的。

3.3 注重加强教师组织管控能力的培养

在“岗位角色模拟”教学中,虽然由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不可替代,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仍然是教师。当学生扮演中出现问题时,要及时引导纠正,确保任务的顺利完成;当学生角色扮演或研讨辩论中出现冷场,或者学生发言偏题时,需要由教师及时引导或纠正。因此,实施“岗位角色模拟”教学,必须加强教师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通过至用人单位实习锻炼等形式,提高其综合素质,以保证有效把控“岗位角色模拟”教学各环节的进行,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3.4 拓展课程实践教学平台,及时检验教学效果

“岗位角色模拟”教学目的在于提升岗位任务能力,因此,不能只限于课堂教学,应积极组织教师、学生参加各项课后实践活动,拟实案、编实岗,延伸课程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赴用人单位开展岗位实习工作,将学生编配到具体岗位要素与具体工作岗位人员共同完成任务,通过多途径的岗位预实践,检验教学效果,不断提高学生胜任岗位要素任职能力,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祁慧.角色模拟在课堂教学中的应[J].教育教学论坛,2016.

[2]屈耀伦.角色模拟在实践性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高师学报,2013.

猜你喜欢

教学法
Fourier变换的工程例证式教学法探索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合唱教学法之合唱训练中的“和”与“合”
PBL教学法在内科见习中的实践与思考
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