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社团在文化育人中的作用及应用策略探究

2019-11-11王伯正

卷宗 2019年30期
关键词:高校策略

摘 要:高校学生社团是学生在校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依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载体,是学生认知社会的一扇窗户,是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据不完全统计,大部分学生都将参加社团活动、组织筹办社团活动,视为大学生活的重要标志。高校社团活动的大学学生们开展社团活动,社团活动是社团文化的具体体现,是校园文化的承载和延伸。社团活动学生參与度高,目标统一明确,形式丰富,在高校的社团活动当中开展德育教育,将其与高校育人相结合,能够推进学生们其思想教育的良好发展。优良的社团文化不但能够达到育人的效果,还能够促进高校学生思想的晋升。本篇文章依据社团当中产生的社团文化,并且对其在高校育人中的作用展开探讨分析,同时提出相关的应用措施。

关键词:高校;社团文化;高校育人;策略

社团,也被称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是学生课外实践,综合能力拓展,品德素质养成的重要基地,也是校园文化的一个载体,学生通过参与社团活动,可以将第一课堂的知识学以致用,开拓视野,培养团队精神和服务社会的意识。社团在运营过程中,形成了规章制度、运行模式、管理体系,这些综合起来就是社团文化的体现。高校学生组建社团的初衷主要在于兴趣热爱,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同学们集中在一起,拥有共同目标,相比之下,学生们自主性、参与性、积极性更高。

1 高校学生社团的特征

1)自主性。高校社团通俗来讲就是,学生依照校园当中的相关章程以及兴趣喜好自愿组建加入的社团,在其中陶冶思想情操,提升人文素质和专业素养。社团成员注册门槛相对较低,活动时长频次没有特殊要求,灵活自助度相对其他活动形式较高,社团成员的能力水平也高低不均。在其中学生们可以教学相长,相互促进,对别人的长处进行学习,更有效的取长补短。因此,高校当中的社团含有非常强的自主性。

2)实践性。人们在进行一系列活动的时候是需要存在一定的动机,依据动机去展开行为动作。学生们通过组建或者是参加社团,以此达到各自的期盼与目标,因此,校园当中的社团也成为了学生们完成目标的关键路径。经过实际情况而总结出,学生在参加社团活动的时候能够拓展视野,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人员组织能力,对信息捕捉能力,科研以及社交能力,对增进学生其综合素质有莫大的帮助。

3)制度性。学生社团属于一级学生组织,虽然具有一定的自主自发性,但是为了保证社团正常顺利开展活动,相应的组织结构、办事流程、规章制度必须配套完善。目前,国家对社团管理的要求愈发完善,重视度越来越高,建立科学系统的管理模式有助于社团的正常运行,活动保证社团的生命力。配套什么样的管理制度,体现社团的管理思路,也是社团文化的养成方式。

2 将社团文化作为关键载体,丰富思想教育模式

经过社团活动的不断实践总结,所产生出的文化素养,能够促进学生们形成一个良好的三观,多数的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的时候都具有很大的主动性。运用社团活动使学生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效的相结合,进而让学生们能够自主思索并处理实际的问题。不管是将学生培养成全能型人才,还是塑造健全的人格,都并非靠单一的教育手段所能实现的。思政教育的路径不只是运用“两课”的理论讲解或者是单一无趣的教学,还可实施多样化的活动,把思想教育融入到其中。以传统的思政教育手段来讲,其形式只是专注于教师的讲述,并不能有效的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能会触发厌学的心理。而社团活动则是与之背道而驰,以组建各样的实践活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之上与学生的心理观念产生共鸣,进而促使学生们积极踊跃的参加。在日常的实践活动当中,对学生们其行为规范以及交流原则形成了关键的作用。在社团中教师与思政指导人员的教学和引导之下,可将社团平台进行更好的运用,积极的进行多种课外教学活动,让思政教育能够获得充分的实践,达到教学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所以,社团文化在校园素质的教育当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但能够协助教师有效的完成思政教育工作,同时还能够提升其工作的实效性。在实践活动其中,强化学生的思维以及理论知识,增进其综合素质的提升。

3 运用社团活动将思政教育效果“隐性化”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及校园活动之中。学生们是依据自己的喜好与志向去自愿融入社团的,因此,会更为积极的加入实践活动当中,所以,社团文化在高校育人工作中能够散发出关键性的作用。开展社团活动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其综合素质,激发出学生内在的潜能,促使学生养成独立的人格,让学生们占据主阵地。高校当中的学生们其心智都已经逐渐的完善,而正处在一个充满活力且精神充沛的阶段,若一味的实施枯燥古板的理论教学,那么其最终教学效果将会大打折扣。经过对社团活动的形式展开思政教育和“两课”讲座进行对比,后者明显存在着各种缺陷,而前者所展示出来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能够针对学生们其不足之处展开有效的培养,促进其全方面的发展进步。

4 社团活动能够帮助学生社会化

一方面,社团作为高校重要的学生活动载体,必然载着高校社会服务的职能。大学生在大学时期除了独善其身,必须兼爱天下,树立鸿鹄志向,将来才能把自己所学所用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实现人生价值。此外,社团与社会的紧密联系还体现在社团在校外开展活动,参加比赛,来自校外的商业赞助等,这些都让大学生和社会有更多接触,了解社会现状,紧跟时代潮流。

高校对学生的教育要求主要就是熟知并掌握各个学科的理论知识以及基本的技能等,培养学生们未来既能够从事专业的工作又可以选择科学的研究工作,使学生们成为全能应用型的人才。高校社团是学生们与社会亲密接触的重要途径,在这个过程当中,能够对社会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与认知,进而学习更多的知识去服务于社会,这也是学生熟悉并且融入社会的主要门径。所以,在组建社团的方法上,要专注于其开放性、拓展以及延伸性,将其和理论知识联系在一起,和实际的实践结合在一起,与自主创业以及职场入职相关联,在了解、体会以及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有效的转换学生与社会人员的转变。高校的社团在有针对性的进行一系列和实际生活相关联的实践活动时,已然是踏出了舒适区,使高校的学生们离开校园,扩展视野的宽广度,使其能够深度的理解并认知社会,提升其创新能力以及实践的能力。所以,经过参加各种社会当中的服务活动,能够增进校园与社会其二者之间的关联。对于一些在校就读的学生们,经过参与社团实施多样化的社会服务活动,不但能够促进处理问题的能力,还能够提高对理论知识以与实际生活其关系的认知,可以帮助把学生的实习、科研与社会实践的活动相结合。但是,也会存有一些应届生志大才疏、实践能力欠缺等状况出现,不能够符合于招聘方的需求。所以,高校当中的学生社团逐渐的向社会化的方向发展,也是目前社会对应届生其自身素质的必定要求。人尽皆知,高校是一个拥有塑造人才、探究科学以及社会服务其三项职能的教育机构。高校社团应该构建出综合素质扩展的方案,强化和社会互动交流的路径,进一步的和社会当中的各个领域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例如:可以构建出针对贫困地区的支教以及服务乡村等,假期短暂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让学生从一个寡言寡欲性格转换至社会性开朗活泼的性格。进而促使社团文化能够更有效的助力于高校育人教学质量的提升。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国家一直都比较注重文化育人的优良传统,再其理念当中主要秉着文化育人思想。在高校当中的各个团体组织的产生,不但能够促使学生们的业余生活更丰富多彩,还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之上对学生们展开有效的思想教育。其教育的关键因素就是社团当中所包含的文化理念,通过社团活动、精神以及内在涵养等进行逐渐累积,对社团的成员们进行有效的陶染。因此,在社团创基的过程当中,高校应该重点关注其中所蕴含的育人功能的影响。进而将其效率发挥到极致,提高学生成长进步的时候,培养学生社团可持续的进展。

参考文献

[1]于淼.大学文化视域下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研究——以长春市9所高校为例[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

[2]王大宏.高校社团文化建设的德育价值与实现路径[J].宿州学院学报,2012(12).

作者简介

王伯正,男,陕西西安,硕士,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政教育类。

猜你喜欢

高校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