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职业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

2019-11-11刘丹

卷宗 2019年30期
关键词:新常态职业教育

摘 要:我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化发展阶段。作为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职业教育,其发展必然发生变化。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职业教育根据产业结构的变化,积极改革课程体系;根据就业结构的变化,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同时,职业教育由外延扩张向内涵建设转变。

关键词:新常态;职业教育;发展方式转变

“新常态”最为准确并生动描绘了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状态。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并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进行了全面阐述和解读,中国经济基本面不仅发生了量的变化,更发生了质的飞跃,主要体现在变化速度、优化结构以及转化方式方面。根据高层的解读,我国经济发展主要呈现三方面的新特征,首先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其次是经济结构的优化,最后是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为创新驱动。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最为紧密以及最为直接的职业教育,必然对经济社会的重大方针政策予以回应。同时,职业教育作为为社会培养并输送高质量、高品质、高技能人才,需要紧密联系社会实际,紧跟时代步伐,准确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全面服务新常态,为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培养更多技术技能人才,提升我国人力资本素质。

1 根据产业结构变化的需要,改革课程体系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发生了变化,传统的以高能耗、重污染、粗加工和劳动密集为主的产业向社会服务业、高端制造业以及科技产业等相关产业转变。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对专业进行调整以适应产业结构的变化,使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相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

首先,调整专业设置。目前职业院校主要是数控、电工电子、服装等主体专业,第二产业服务的特征十分明显,然而第一和第三产业服务相对滞后。依据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要求职业院校对已有专业进行调整和再造,淘汰部分传统陈旧且不符合社会发展的专业,增设新专业,如符合以物联网、云计算、3D打印为代表的新工业革新技术浪潮的专业。

其次,重构课程体系。一是在课程内容方面剔除陈旧且不符合社会生产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科目,紧跟科学文化的发展,紧跟科技的革新,实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进而体现当今最新的科技成果。二是改变传统的以单一学科为导向的课程目标学习系统,要结合市场的导向与引领,以社会需求为中心,注重实习实训,进而培养社会需要的技术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三是调整课程评价体系。职业院校不仅要注重人才的培养,更要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了解企业对他们专业技能、职业道德、理论知识的评价,进而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根据调查结果,及时调整课程设置。

最后,注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在于产教深度融合,它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举措。同时,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也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有效途径。面对经济结构的转型,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也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常态。

2 根据就业结构的变化,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

作为民生之本,就业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近几年,职业院校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大胆实践,并取得巨大的成就。然而,大多数学生以及家长认为到相当规模的企业或者事业单位才算就业,自主创业或者微小企业的就业不属于就业。

首先转变就业观念。要主动打破传统的就业观念,要敢于创新,大胆实践,树立灵活就业的观念。结合社会发展实际,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并引导职业院校的学生认清当前社会发展趋势、就业形势。同时,引导学生主动转换观念,大企业并不是唯一的就业途径,纠正部分大学生的理念上的偏差,鼓励自主创业以及微小企业的就业。其次,根据市场需求,探索符合职业院校学生心理特征以及职业特征的就业培训模式,就业指导不仅仅局限于理论层面的指导,更要在实训以及实习演练中升华并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进而增强就业指导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最后,科学测评学生的职业能力。通过科学系统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能力倾向,发现自己的职业兴趣,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进而实现职业院校学生的人生价值。

3 注重内涵发展

新常态背景下,职业教育必然由扩大规模转向内涵建设,即从做大转向做精。然而,内涵建设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设计教学质量、办学理念、办学质量、办学特色等各个方面,因此,需要职业院校扎实苦练,抓住重点,重点突破。

首先,抓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职业院校始终坚持教学质量的核心地位不动摇,始终推进并落实教学质量建设,并落实到教学各个环节包括实习实训环节。职业院校不仅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帮助学生扎实学习专业知识、社会知识以及人文知识,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更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仅注重智的提高,也要注重情商的培养,包括性格、习惯、思维、心理等各方面。同时,教学质量不能只重学生各方面的提高,不能忽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即要打造精良的教师队伍。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与本校实际,重点建设一支掌握现代职业教育理论,政治立场坚定,业务精湛,品格高尚,师德高尚的师资队伍。同时,一方面多引进一线企业与本行业的技能人才到课堂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促进学生对行业和本专业技能的更直观的认识;另一方面,鼓励在校青年教师深入企业,深入一线,不局限于理论层面的教学。

其次,大力发展本校的特色专业或核心专业。作为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核心,职业院校必然有自己的核心专业,并且要提高核心专业的能力,突出本校的专业优势,打造出本校的特色专业品牌。打造核心专业并非易事,需要学校不断的摸索和积累。职业院校不能“急功近利”,办好很多专业,而是要集中力量办好几个专业,将特色专业和核心专业做好、做精,突出本校的特色,提高本校的竞争力。

最后,确立先进的办学理念。先进的办学理念是内涵发展的基石。职业院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打造过硬的人才质量,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职业素养、道德素质、团队合作、创业就业、终生学习、敢于创新等关键能力。同时,根据人才市场需求,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高技能技术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鲁昕,职业教育,加快适应经济新常态[N],光明日报,2015-02-03(15).

[2]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 ,2014-06-22.http://www.gov.cn/zhegnce/content

[3]任宏娥,經济新常态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天津电大学报,2015(6),02.

[4]庄西真,职业教育的新常态:从“做大”到“做精”[J],交通职业教育,2015(1).

[5]杨贵方,刘晓岩,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创新职教发展大逻辑[J],职业技术,2015(1).

[6]蔺思涛,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就业形势的变化与政策创新[J],中州学刊,2015(2),02.

[7]程宇,新形势下中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选择与取向-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综述[J],职业技术教育,2015(6),36.

[8]刘立红,新常态下职业教育转型发展的创新探讨[J],成人教育,2015(8).

作者简介

刘丹(1988-),女,汉,重庆云阳,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青少年文化。

猜你喜欢

新常态职业教育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