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下“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9-11-11郭越
摘 要:“00”后的大学生与传统的大学生在心理上和行为上都有不同的特点,这也是在网络时代的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新特征,因此高等院校的教师应该面向“00”后大学生所呈现出来的特异性,根据这些人的心理动态为他们的全面成长与个人的成熟奠定良好的基础,提供科学的指引。
关键词:“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当前“00”后的大学生在人生发展以及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都与过去的大学生有着明显的不同,高等院校在开展这一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方式与方法,特别是要以循循善诱的方式引导我当前的“00”后大学生逐渐掌握当前的思想政治理论,以及自觉的运用科学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指导自己的社会实践以及日常的学习与生活,这对于当前的高等院校市场政治教师而言,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这是值得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加以注意,为国家培养出更加优秀的高等院校人才。
1 网络时代下“00”后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新心理特点
第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在各种社会现象以及人生的交际过程中都有自己的想法,因为他们通过移动互联网的方式接触了多元化的信息,他们在理解这个社会的过程中也形成了不一样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互联网的文化带动下,他们对于人生的发展以及自己个人的职业规划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想法,这种想法和动态也正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该关注到的主要问题。随着这种时代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人生观与价值观所产生出来新的特点,这些都是需要在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引导,避免这些当代大学生误入歧途。“00”后的大学生对于自己的人生和发展而言,都有自己的观点,这些观点其实都有不同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应该在市场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加以关注,从而帮助当代大学生逐渐建立起更加强烈的自信心,应对当前时代的挑战。
第二方面,“00”后的大学生也更容易受到网络上面负面文化的冲击,随着当前中国通过互联网走向世界,互联网当中的各种信息参差不齐,有着各种负面的思想和情绪,也在网络上面接触各种便捷的途径进行传递,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针对“00”后的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一些心理上的特点,应该注重对他们这些思想上的帮助,特别是避免他们受到负面文化的影响,产生消极的观念,或者是拜金主义等腐朽的思想对他们思想意识上的影响,这些都应该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引导,从而帮助当代的大学生形成更加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理念。
从上述的两个层面可以看出,当代的大学生其实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是不同于以往的,这也表明“00”后的大学生其实有着更加强烈的个性,而这种强烈的个性也让“00”后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变得更加复杂,根据这种复杂的形式,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需要关注这些学生的心理动态,帮助这些大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从而让他们为之后的工作和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
2 “00”后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的优化策略
面对“00”后的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关注“00”后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新的特点,针对他们更加乐于通过移动互联网的方式进行沟通,当代的高等院校像政治教育工作者,更需要通过这种相同的途径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动态,由于“00”后的大学生在了解当前时代的发展,主要还是通过手机等方式进行了解,所以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需要通过这些途径进行进一步的了解,这样能够帮助他们建构起更加完整的“00”后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框架,从而能够针对他们的心理问题对症下药,更进一步地解决他们可能出现的一些心理上面的负面情绪,这对于当代的高等院校的思政教师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
而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也应该多元化,随着当前的时代不断发展,特别是“00”后大学生接触网络的文化更加频繁,所以不能够仅仅是通过传统的理论教学或者道德说教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是不可能真正打动“00”后的大学生,反而让他们觉得这是一种灌输式的教学,容易产生厌烦的心理。因此当代的思政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考虑到如何合理的引导“00”后大学生逐渐了解科学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也就是当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面向“00”后的青年学生的心理动态,特别是借助互联网的方式,让“00”后的大学生能够便捷地接触到这些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能够进一步的通过对比了解到自己与正确的人生观之间的差距,从而让他们能够推进自身的人格养成与思想道德体系的构建,对于这个世界以及个人未来的发展有着清晰的了解,这对于“00”后的大学生而言非常重要,因为他们通过互联网所了解到的世界往往是相对比较片面的,只有让他们认识到真实的世界,并且接触到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思维,为他们日后投入到社会里面奠定良好的基础。
3 结束语
思想道德教育其实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面对“00”后大学生所表現出来的新特点,高等院校的教师也应该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与实施意见等方面,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本身的适应性,能够为当代大学生解决一些心理上面的实际需求,只有打破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真正为“00”后的大学生提供比较科学的人生价值观的引导,才能够为国家培养出更加合格的人才,这也是时代对于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所提出来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战炫彤.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及对策探讨[J].决策与信息,2017(12).
[2]张婷陈明林冬冬.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仰的现状及教育对策[J].学理论,2015(27).
作者简介
郭越(1990-),女,汉,湖南邵阳,硕士,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