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好教材建设的核心要素

2019-11-11任中义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21期
关键词:核心要素思想政治理论课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好教材建设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基本前提,是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理论课好教材建设要统筹规划,综合协调,既要处理好教材的规范性与针对性问题,又要处理好教材的观点和体系的关系问题,同时还要避免教材的纵向和横向的重复、重叠问题。推出更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要坚持政治性、学理性、针对性、时代性、知识性和通俗性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好教材;核心要素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团队择优支持计划”《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和表达方式研究》(15JDSZK098),郑州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专项课题《“三个结合”提升“概论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郑州大学研究生教育项目《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研究生教育教学模式研究》和郑州大学线下精品课程项目《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史》(2019XXJPKC021)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1-00-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质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前提。我国高校思政课“05方案”教材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它只解决了教材庞杂的问题,至于教材内容的重复性问题、时代性问题、缺乏针对性和配套性等问题仍存在改进的空间和余地。这就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好教材建设提出了要求。

一、思想政治理論课好教材建设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经过努力,我们在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过程中,教材建设取得了重要成果,但总体看这方面还是一个短板。”①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好教材建设是一项紧迫而又重要的现实问题。

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好教材建设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基本前提。好教材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开展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之一。其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基本依据,因而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建设在注重理论严谨、表述准确的同时,如果根据时代的发展和青年大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更好地改进和修订,增强时代性和针对性,使学生更加满意、教师更加满意,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有效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好教材建设有助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好的教材是学科传承发展的基本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好教材建设规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对象、内容、形式和目的。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两门课程,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下面的二级学科。另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门课程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下面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写被纳入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反映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也透视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本身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发展的重要性。

最后,思想政治理论课好教材建设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实使命是传播社会正向、积极、健康的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主渠道。教材建设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有效地开展思想道德和法制观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判断;同时,还要初步总结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有益经验,着力回答当代大学生存在的思想困惑,向青年大学生传递正能量,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培育人、教化人、熏陶人的目的。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好教材建设需要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复杂性、系统性和多样性特点,决定了其教材建设要统筹规划,综合协调,既要处理好教材的规范性与针对性问题,又要处理好教材的观点和体系的关系问题,同时还要避免教材的纵向和横向的重复、重叠问题。

1.教材的规范性与针对性的关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颁布实施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意见》强调把统一使用“马工程”编写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作为建设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举措之一。这就对青年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规定了规范的教材文本,必须要坚持。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落实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统一要求,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我们也应该看到强调思政课教材规范性的同时,也并不排斥在内容设计上的针对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的设计要符合教学规律中的“育人律”、“发展律”要求,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心理特征,贴近学生的思想和日常生活,重点在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需求和发展需求。教材要明确以学生为导向,讲与学生发展密切相关的话语,关注学生构建青年大学生容易接受的话语体系。教材内容的针对性主要是根据教材使用对象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以及其关心的社会现实问题来组织编排教材。教材的规范性主要是教材要按照中央“马工程”的要求,编写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点教材和辅助教材,以及教辅读物。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的针对性与规范性可以同向并行,相互促进。

2.教材的观点第一还是体系第一的关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由于自身的特点,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不能像一般教材编写过于强调系统性和完整性。邓小平同志指出“学马列要精、要管用”②。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编写中,没有必要为维护理论体系的完整而面面俱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内容极为丰富,数量相当庞大,要从理论上全面深刻地把握它,不花费相当长的时间,不耗费相当大的精力是不可能的。对于青年大学生来说由于所学专业不同、时间有限,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恐怕绝非易事。然而,对大学生来说本着“取其精华”的精神,阅读大部分著作,掌握其精要是有条件的。此外,大学思政课教育的很多内容在初中、高中都讲过,如果再面面俱到讲述势必引起学生的反感,使其产生抵触心理。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材的编写中尝试坚持观点第一、体系第二,观点和体系紧密结合的原则或许能使青年大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吸引其注意力。

坚持“观点第一、体系第二”的教材编写理念,不是面面俱到,什么都讲,结果什么都没有讲透彻、讲清楚、讲深入,而是既注重了“精”,又体现了“管用”,避免学生产生视觉疲劳和厌学现象。

3.高校思政课教材与中学政治课教材的关系

一般来说,意识形态社会化的文本载体应该随着个体年齡的增长、理性的完善和阅历的增加,呈现出内容不断充实丰满、抽象程度逐步提高的特点。我国思政课教材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这一客观要求,但是也产生了中学阶段的政治课教材和大学阶段的思政课教材存在某种重复现象。有些内容在中学政治课教材中讲过,到高中又讲,到大学还讲,从而很难吸引青年大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厌学心理。

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辛辛苦苦讲授,学生却积极性不高,原因就在于此。如果青年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阅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在内容体系上几乎一样的话,往往使他们不感兴趣,成为他们上课做其他的事情、睡觉的主要原因。青年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要求高校思政课教材要树立衔接意识,研究并熟悉中学政治理论教材的内容,强化整合意识,加强与中学政治课教师的交流与互动,满足学生发展阶段对政治理论课的要求,避免内容的重复性。因此,编写思政课教材必须统筹协调大学教材与中学教材的内容,强化沟通意识,做到既注重宏观把握、衔接紧密,又做到重点突出、内容精当、互不重复。

4.四门必修课教材之间的关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对高校思政课四门必修课的教材进行了原则性的规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注重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教育,旨在帮助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弄清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和精神实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侧重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旨在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帮助大学生理解我国选择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历史背景及其必然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侧重于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帮助青年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四门课程之间蕴含着一种内在的逻辑关系,形成了空间上的并存序列。然而四门课的教材为追求各自体系的完备性和内容的系统性,教材之间存在着内容上的重复性。四门新版教材编写小组各自分割、自成一体,一旦各自为政、缺乏沟通,就必然影响到四门课程之间体系的逻辑联系和相互衔接。因此,在思政课教材的编排上要确立整体意识,科学合理地安排好内容设置,处理好教材内容的横向交叉问题,避免内容的重叠。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好教材建设的核心要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推出更多高水平教材。”③那么,推出更多高水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确立优秀教材建设的标准和核心要素,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保障。

1.政治性

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性质,课程性质决定着对课程教材各方面的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高校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必须坚持政治性第一的原则。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总体目标是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确定其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观点和政治信仰,具有鲜明的政治导向性。这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在评价标准和内容设计上必须坚持政治性,坚持“价值立场一票否决制”。因为教材给一个民族带来的最大伤害不是知识对错、质量好坏,而是其在价值观上对新生代的误导。从这一意义上看,努力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正向价值导向,坚决避免在教材内容的设计中,搞“去意识形态化”和“价值中立”,是优秀教材的首要关注点和特征。最大程度地围绕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识形态属性和功能来选择、编写教材,保证教材中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好教材建设的核心要素之一。

2.学理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好教材建设标准的政治性并不意味着教材内容就是简单空洞的政治说教,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应该看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内容是由一系列概念、范畴和原理按照逻辑方法建构起来的知识系统,具有严谨学理性。当前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研究与教学,积极运用学术话语展开,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浓厚的学理色彩。

理论只要正确,就能说服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是广大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学习的主要渠道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熏陶的根本方式。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在内容设计上,还应着重于“讲道理”,按照科学的方法和原则组织素材,充分吸收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成果,以严密的逻辑、充分的论证来分析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把政治性寓于学理性之中,使教材内容能够以理服人。为了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性与渐进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必须从理论上在深度和广度上进行升华,在教材的编写上重视内容结构的层次性,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针对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想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必须要针对青年大学生的特点组织编排教材。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④。

我国高中文理分科的现象导致思想政治这个学科受到文科老师和学生的高度重视,而理科学生则相对陌生,致使文科生对这个学科知识掌握的情况要远远好于理科生。然而,高校思政课教材缺乏针对性,对理科学生来说教材偏难,对文科学生来说教材偏易。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根据高校不同专业学生的特征,明确对象,由浅到深分层次编排教材内容。比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材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对于理科学生而言内容复杂而抽象,难以消化,而对于文科生来说则较为容易,因此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只有在完全符合教育规律的前提下,针对不同学生群体采取不同的内容,才能使学生所接受的课程内容不至于脱节。

4.时代性

任何一个人都生活于特定的时代,都毫无例外地打上了那个时代的印记。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编写要讲符合时代特征的话语,不能用过时的、陈旧的话语来编写教材内容。

我国进入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产生的结果,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抓住时代脉搏最生动的素材,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感染力的契机之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必须及时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取得的新成果、新经验,充实和改进教材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如果不能融入新的时代特征,就无法与学生和谐共融、有效沟通。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必须站到时代前沿来解读马克思主义,把全球化、信息化、现代化等时代热点问题纳入教材,并适当引入一些网络流行词阐述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来解答时代问题,引导学生做时代的主人。

5.知识性

青年大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真正吸引青年学生,必须用实实在在的一系列知识体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唤起青年学生对知识的向往与追求。

知识是理论的基点和载体。知识具有累积和潜移默化的效应。教材正是把一系列知识点贯穿起来的逻辑体系。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应将一系列概念化、抽象化的思想理论做知识化的分解,使其成为大学生不可缺少的知识素养。为深入贯彻党的理论、方针、政策,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必须具有知识性,还要不断对知识性材料进行更新,将教材的知识性内容分为经典性的与鲜活性的两类。根据两类知识的不同属性,不断更新替换过时话语,不断充实最新知识和研究成果,以满足大学生追求知识的心理需求。由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内容既可以吸引大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又易于使其接受,变成其自身的知识素养,从而提高其思想政治水平。

6.通俗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还应该更多地关注生动的社会生活,在教材内容上增添一些既通俗易懂又耐人寻味、启人心智的鲜活的社会生活话语,让学生从中得到启示、收获智慧、汲取力量。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要接地气,就必须回应现实社会问题,加强对现实的解释力。这就要求我们要用一些通俗的、生活化的话语阐释教材中的一些理论和现实问题,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做到“三贴近”。如在“概论”课第六章“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既要讲清消灭剥削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剥削现象的必然性。教材必须向学生讲清,消灭剥削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生产力从不发达到高度发达的漫长的历史过程。我国现阶段生产力还比较落后,经济发展不平衡,这决定了我们在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同时,必须将非公有制经济看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消灭剥削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正因为如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剥削在一定范围内的存在有其必然性。这样的话语叙述方式,青年大学生会易于接受并喜欢深入学习研究。

注释

①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5月17日),http://news.xinhuanet.com/2016-05/18/c_1118891128.htm.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82页。

③《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016年12月8日),http://www.moe.edu.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612/t20161208_291306.html.

④《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016年12月8日),http://www.moe.edu.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612/t20161208_291306.html.

参考文献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双重授课人效应及其启示[J].邢建辉.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1).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因需施教”刍议——基于“按需分班”分类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J].袁贵礼.大学(研究版).2016(02).

[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三大自信”的路径研究[J].刘世仁.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5(04).

[4]思想政治理论课过程评价的影响要素研究[J].韦世艺.教育评论.2008(06).

[5]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测评系统探讨[J].于明盛.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2).

[6]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评价体系与实施主体[J].贺金浦,刘姗姗.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2).

[7]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张烁.人民日报.2016(001).

[8]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基本问题研究[J].杨子强,单文鹏.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11).

作者简介:任中义,河南禹州人,1983年10月,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历史学博士,研究方向:中国共产党思想文化史。

猜你喜欢

核心要素思想政治理论课
责任教育下数学课堂核心素养的培养
特色彰显 品在其中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基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浅析界定恐怖主义的四个核心要素
把握核心要素是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