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辨缺席对大学英语写作的影响及写作策略的使用

2019-11-11韩伟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21期
关键词:写作策略思辨能力

【摘 要】思辨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综合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英语写作作为较高级的语言输出方式,更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写出高质量的文章。本文主要结合我国大学英语学生的思辨缺席和英语写作教学特点,分析产生思辨缺席的原因并研究相关写作策略,以期培养学生在写作中的思辨能力;在教学与研究的同时也提高教师自身的思辨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思辨能力;思辨缺席;写作策略

【基金项目】山东省社科外语研究专项 “基于自主学习构建大学英语思辨能力的策略研究”(15CWZJ20)

【中图分类号】G6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1-00-01

一、思辨能力研究现状

思辨能力,即“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可追溯到古希腊苏格拉底倡导的探究性质疑( probing questioning),即“苏格拉底方法”或“助产术”。中国也早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慎思之、明辨之”的提法。在现代教育领域,批判性思维的渊源美国教育家杜威被公认为现代批判性思维之父,并提出“反思性思维”这一说法。美国批判性思维测评专家Ennis建议教师应在学生从事反思性的、理性的、旨在形成信念和做法的思维活动时,给予协助。

从20世纪60年代起,批判性思维在西方先后被引介到写作、阅读教学等语言教学领域,进而引发了批判性思维发展与语言发展的关系研究,如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之间的相互作用。90年代开始,美国各层次教育都将批判性思维作为教育和教学的基本目标(武宏志,周建武2010)。国外思辨能力研究大致可分为界定思辨能力的分项能力、构建思辨能力量具和探索高等教育中思辨能力培养的途径及有效性(文秋芳,2009)。

近年来,写作课改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理论研究,以孙有中(2011)教授为首,他认为写作是培养思辨能力最有效的课程之一,并整理了外语界多位知名学者对专业写作与思辨能力培养关系的独到见解。也有致力于具体培养模式构建的研究及评测模式构建等。余继英(2014)参照文秋芳(2008:30)提出的思辨能力层级理论模型中的认知标准,对Paul 和Elder(2007)的目标进行了整合修改,制定“一体化”教学目标及构建起英语写作课程的写作思辨“一体化”教学模式。这些研究对开拓批判性思维培养与写作整合研究的全新领域具有重要参考借鉴价值。

思辨能力是掌握知识、获取真理的必备技能;思辨能力也是提升智力水平的有效途径。孙有中教授(2011)认为,思辨能力是最重要的“可迁移能力”,应该成为大学全部教学活动的核心目标。 思辨能力作为一项核心竞争力,是优秀人才的重要素质。一旦批判性思维的情感倾向得到培养,相关认知技能得到发展,就可以被运用于不同专业和学科领域,还可从课堂内迁移到课堂外,从大学校园移植到日常生活,提高学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正确认识问题、仔细分析问题、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极大提高自己的可雇性、决策力和职场中的成功机率。

二、大学英语写作中的思辨缺席

大学英语学生的思辨缺席在写作中体现得更加明显,主要有以下问题:

首先,思维混乱。大部分同学在写作前没有仔细思考拟提纲的习惯,或者即使有也会偏离提纲;想一句写一句,总是为下句写什么发愁。笔者对本校大二、大三及大四的135名学生做了问卷调查,图1为问卷调查第22题询问写作中哪个部分比较难?其中仅内容构思和结构布局两项占了三分之一,可见思维混乱是个普遍现象。

再次,语篇混乱。这是思维混乱的必然结果。笔者在担任大二的作文评卷工作时发现,约有五分之二的学生写作段落不清晰,有的学生整篇作文不分段,有的一句话一段,段落松散,段落之间缺乏衔接;同一个段落内中心意思模糊,句子之间缺乏逻辑性。问卷第42题询问学生在分析话题时,是否能充分利用逻辑性论述或推理。(如:是否体现因果关系、递进关系、并列、让步关系等),结果如图2:有近五分之二的学生不确定自己写的句子是否有逻辑性,五分之一的学生逻辑性缺失。

第三,语言运用能力低下。大多数学生都明白英语词汇的重要性,但是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情况居多,只记住了词汇的汉语意思而不会正确使用且准确无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使得篇章中出现大量错误,如词性错误、词义不清、拼写错误等等。在图1中可以看到,无论哪个年级的学生,语法措辞都是英语写作中的主要难题,随着英语学习地不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是可以逐步提升的。

第四,阅读量低。问卷调查各年级学生平时的阅读情况中,80%以上的学生每个月阅读低于两本书,思考是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上,没有大量的阅读输入,又怎能实现“学而思”?

当问及在课内外是否主动寻找各种阅读材料积累论据素材,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会主动阅读。

三、大学英语思辨缺席的原因

写作仅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一部分,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虽然很多老师意识到写作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在实际教学中,通常以阅读为主,写作教学方面花的时间和精力也与他们的意识不符。如果班是大班授课,教师需花大量时间批改作文,更容易导致教师降低写作在整个大学英语中的比重。

传统的教学及评价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很多教师遵循着这样的写作教学模式:布置作文——学生课后写作——教师批改——课堂个案点评。在布置作文时,教师通常只是给出题目,没有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和思考。学生在课后写作时,不愿积极分析思考,流于形式,草草了事。批改作文时,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否用词准确及拼写正误,而忽略了作文的逻辑性和觀点的创新;课堂点评也主要放在语言措词上。

应试作文的命题误导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应试作文通常给出文章的结构,要求考生支持或反对某一种观点。因此,教师不得不以应试作文的要求为导向进行写作教学。为了能够使学生顺利通过各种等级考试,教师传授写作技巧,提供模版结构和句型。作文命题中如果缺少了汉语解释或者结构要求,学生反倒看不懂题目的意思,这样的考试只能产生模式化的作文,禁锢学生的思想,无法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教师自身缺乏思辨能力也是原因之一。即使是优秀教师,长期教授某一门课程也会固守成规,造成批判性思维综合素质不高。要想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首先自身要勤于思考,善于创新教学,引导学生跳出模式化课堂,发散思维去思考分析问题,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培养大学英语写作思辨的策略

写作策略是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外关于写作策略的研究主要有母语策略(Kobayashi H,Rinnert C.,1992)、母语文化(Friedlang A.,1996)和元认知策略(Whalen K,Menard N.,1999)对外语写作水平的影响。国内吴红云、刘润清(2014)对二语写作的元认知策略做了系统的研究。杨淑娴(2002)在研究不同的策略对英语写作成绩的影响时,把写作策略分为五种:准备策略、草稿策略、修改策略、读者意识和避免母语。本文基于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写作现状,将写作思辨策略簡单分为提纲策略、语篇策略、观点组织策略和逻辑策略,目的是让学生具有明确的策略意识和策略运用能力,进一步提升思辨能力。

第一,提纲策略。要求学生在英语写作之前拟提纲或按提纲写作( frame/outline driven),成为提纲的制定者。这样可以有利于学生避免跑题,而且可以在有限时间内写出清晰的段落。

在布置作文时,巧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展开思辨,鼓励合作学习。例如让学生针对题目及要求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或以brainstorming 的方式让学生列出相关词汇与短语。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在完成交际任务之后写出一个书面报告,即提纲,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该主题表达的理解和记忆,又培养了他们的写作的提纲策略意识。

第二,语篇策略。我们目前使用的新视野大学英语,把语篇分析结合在课文结构分析和写作指导中。通过分析读写课文的篇章结构、段落中心句来渗透写作技能。每一个段落都有中心句来辅佐全文的主题思想。中心句和结构分析的过程恰好是培养学生语篇意识的第一步。作为语言运用的高级形式,英语写作需要的不仅是丰富的词汇和准确的语法,更需要学生有缜密的布局谋篇的思维能力,而这种思维能力是以完善知识结构和丰富的知识积累为基础的。因此同时要求学生在课后阅读大量课外读物 ,从而开阔视野和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

第三,观点组织策略。这里的观点就是我们常说的ideas。一篇好的文章不仅有清晰的结构和明确的中心句,更重要的是论据是否具有说服力、思想观点是否表达得当又有创新。因此,学生应该多学习文学、文化以及一些跨学科课程,广泛阅读课外书籍,拓宽知识面,提高人文素养,积累丰富的素材,这样才能在写作中凸显丰富的思想和新颖的观点。

第四,逻辑策略。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英语注重逻辑思维和结构完整,在写作教学中,要向学生灌输衔接与连贯的概念,并侧重分析汉英在语篇上的不同衔接方式;从而慢慢习惯英语表达重形式上的衔接关系:如因果关系(常用原因/结果状语从句),递进关系(常用连词有therefore,hence),让步关系(常用although/though,even if),转折关系(常见连词有however,but,nevertheless)等。逐步将学生的注意力从字、词、句的简单罗列引向对英语篇章的流畅且富有逻辑性的语言表达上来,从而能够有意识地使用写作的逻辑策略。

综上,有效利用写作策略对提高写作水平有积极作用。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写作策略训练;在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同时,大学英语教学应该放眼全局,将思辨能力的培养融入其中。此外,注重培养学生自评和同学之间互评的能力,从而提高个人分析 、判断和推理能力。教师应该注重自身思辨意识的培养和思辨能力提高,并且完善对作文的评价机制。这些策略的综合运用可以有效提高英语写作中学生的思辨能力,同时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Paul,R.& L.Elder.Critical Thinking:Learn the Tools the Best Thinkers Use [M].New Jersey:Pearson Prentice Hall,2006.

[2]Holec 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 Press,1981.

[3]文秋芳,王海妹,王建卿,赵彩然,刘艳萍.我国英语专业与其他文科类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对比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5).

[4]文秋芳,刘艳萍,王海妹,王建卿,赵彩然.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的修订与信效度检验研究[J].外语界,2010

作者简介:韩伟(1978.10),汉,山东日照,硕士学位,大学英语教师,讲师,二语习得与教学。

展开全文▼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写作策略思辨能力
基于培养思辨能力的大学外语教学策略探究
浅议加强英语专业实训课程实践的必要性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
“英语教学法”课程改革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应对策略
高中议论文写作指要
基于读者意识的农村初中写作教学策略与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