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融合下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发展研究

2019-11-11刘佳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10期
关键词:人才培育媒介融合

刘佳

摘要:本文从界定媒介融合入手,探究了播音主持与主持艺术专业发展历程:产生的溯源、基础建设时期、基础建设时期,及其基本特点。并以此为出发点,重点阐述媒体融合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发展策略:以课程体系为依据,建立个性化培养新模式;媒介融合趋势下,提升专业人才综合素养;借助新媒体,打造播音主持专业教育新氛围;加强师资建设,扩展学生培育路径。以动态的角度,研究媒介融合下高校播音主持教育出现问题和解决对策,对于促进我国媒介融合下的播音主持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媒介融合;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育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9.11.02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9)10-0106-04

网络和数字媒体的产生与发展严重影响传统媒体,并且打破了传统媒体“一统天下”的局面。在此背景下媒介融合是媒体发展的新趋势,其产生也为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教学带来挑战,如何培育新型播音和主持人才,是当前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媒介融合界定

融合一词用于信息传播和通信领域,最早出现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新闻学专业中,根据信息传播语境,往往有四种含义,即媒体科技、战术性、所有权和组织结构性融合。媒介一词来自于拉丁语,最早是中心、核心的意思,代表事物之间的沟通桥梁。最早将“媒介”和“融合”结合的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尼洛庞帝,在下面图形中以阴影交叉领域形式所呈现的,也是创新性最强的领域(见图1)。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网络中的信息,从不同终端传输信息,具有很强的交换性。

我国学者对媒介融合,从多个的角度有不同的理解,如技术融合、文化融合和新闻采编融合等,几乎覆盖了整个媒介各个有关方面,但是还没有形成准确的定义。外国学者指出:以往多个媒体提供的服务,现在可以由一种媒体提供;以往单一媒体提供的服务,现阶段也可通过不同媒体呈现出来。该定义在数字化产业融合视域下,将多种媒介以一体化形态呈现,如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介的融合。从媒介经营角度分析,美国新闻学者媒介研究中心将音频、印刷品和视频等以互动性数字的形式呈现,建立可操作的、战略性的媒介融合,强调多种媒介的联盟,这也是当今时代最主要的媒介合作模式。不同角度下媒介融合定义的界定,是对一个连续统一过程的融合,如技术、产品、经营等手段,最终集成化一个多媒数字平台。所以,从传统的新闻技术,发展到后期以计算机可读的数字化形式建立涵盖以文字、视频和音频等形式,集多种信息融合为一体的传播手段。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媒介融合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媒体形态发生变化,从之前分离的状态逐渐走向融合和互动。大数据发展形式下,利用媒介融合可解决媒体信息多元化发展的问题,最终目的是令受众以最简单的形式吸收更多多元化信息内容。信息技术条件下,拓展新闻发布渠道,如电子报纸、电子杂志和网络电视等,这是融合媒介的最终成果。对于媒介融合的宏观界定,是所有媒介和要素的接触式交融,主要表现在形态、功能、手段、所有权和组织结构等方面。对于媒介融合的微观界定,更倾向于多种媒体之间产生的反应,两种或者两种以上媒介元素内部发生变化,最终产生新的媒介平台,如电子杂志、微博等,以多种传播媒介传递到受众手中。

媒介融合的内涵是媒介传播技术,数字和网络技术的融合。传媒平台的融合,以技术为主,共享相同技术环境和语言;媒介产品的融合,即将多种媒介形式结合,从不同的形式和角度,进行多种媒体的交互。

美国学者将媒介融合分为五种:所有权融合,将统一区域中的报纸、电视台、广播电台和网站等媒介融合;策略性融合,即多种媒介平台之间共享信息;结构性融合,即媒介融合环境下,内部组织结构产生变化,如报刊编辑还可作为主持人或者播音主持,从内容的传播上,开展深入报道;信息采集融合,即新闻工作者在报道新闻时,可以从多方面开展事件的分析,并由多人建立跨媒体“超级团队”,将更多新闻融合;新闻表达融合,即新闻记者通过多种媒介,完成对新闻事实的表达。

二、播音主持与主持艺术专业发展历程

(一)产生的溯源

播音教育最早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是印刷术产生后传播知识信息的重要变革。我国于1936年创设播音教育,并建立了播音教育委员会,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如江苏省教育学院和苏州国立社会教育学院等多所学校,开设播音人才培育专业。重点培养学生单独播音和研究的能力,这在民国时期,为抗战宣传提供了更多的服务。

(二)基础建设时期

1.初创期

该阶段为1957年-1973年,社会不断进步下,广播电视行业快速发展,在人们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1957年北京广播学院开始了第一期播音員训练班的招生,次年建设了第一座电视台,沈力老师从中央广播电台转至电视台,担任主持主播工作。1963年北京广播学院开设了中文播音行业,面向全国招生。但是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开始,广播电视教育遭到破坏,中国唯一的播音专业就此停办。

2.生存期

该阶段为1974年-1981年,1974年播音专业重新招生,前几期还招收工农兵学员,其中有很多现已经成为电视台播音业务骨干。1977年正式成立播音系,从之前专科转变为本科,自此播音教育快速发展,在师资队伍建设扩展下,播音专业教学水平大大提升。

3.成长期

该阶段为1983年-2000年,1983年国家广播电影电视局在太原建立华北广播电视学校,成为我国广电总局干部培训基地。1990年设置广播影视类成人高等院校,建立国家最早的广播影视类职业学校。1986年建立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截止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仅有这三所院校开设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最早创设过程很艰苦,需要新建该专业理论体系,不断实践、反复修改,在此过程中,对职业的重视程度也在发生变化口]。因为主持人的产生,很多人开始排斥播音员,针对此种情况,张颂教授呼吁“播音与主持结合开展专业教育”。《中国播音学》产生,标志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发展到新的阶段。接下来1993年-1995年我国大批高校开设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经济发展影响下,教育方式内容也发生变化。

(三)飞速发展时期

该阶段是从2001年至今,2000年之前我国设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高校数量还很少,仅仅有几所。2000年以后数量大幅度上升,2001年播音主持艺术学科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截止到2006年《中国广播电视年鉴》统计数据显示,开设该专业高校已达58所,意味着从2001年到2009年,增加了101所高校开设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和以往高校专业学科相比,播音与主持艺术是新兴行业,随着电视广播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在短短50年间,该专业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可喜的是我国广播电视行业对于该方面人才培养的工作有卓越的成效。各大院校在探究中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建立了一套可行的教学形式。现阶段媒介融合背景下,对主持人和播音演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形势和新变化,教育本质不变基础上,教学策略和手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时也对我国现阶段播音主持人才培养中的思维局限、教学方式单一和竞争激烈等问题,给予高度重视。

三、媒介融合下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发展策略

(一)以课程体系为依据,建立个性化培养新模式

媒体融合时代下对高校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学生业务能力和文化修养有更高的要求,这也是在对新兴人才的要求下更高的教育目标。在有限的时间中,让学生接受更多更新的知识,就要针对市场和专业的发展改革课程内容。对于媒介融合下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发展,需要先从课程体系构建为主,可以借鉴中国传媒大学的教学形式,大一开设《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学》等基础理论课程;大二开设《即兴口语表达》、《节目主持艺术》等语言类课程;大三开设《电视播音与主持》、《广播播音与主持》等实践前的知识课程;大四为具体实践学习,是前三年理论学习的延伸。

对于课程结构的创新,本人有下面几点提议:

第一,学校应分析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和媒介融合特点,有计划地增加教学内容。可添加多种选修课,如《网络新闻采编》、《播音主持礼仪》等课程。大学本科一共有8学期,真正教学为前六学期,但是很多学生在大三阶段就开始了实习实践,实践时间与课堂学习时间冲突,一些公共课与选修课还好,但是大三开设的专业课不能不上,学生不知如何是好。基于此,作者建议将专业课尽量安排到前五个学期,紧凑学习课程,这不但可以解决学生实习的问题,另外,刚步人大学校门的学生,具有积极学习的劲头,因此需向他们提供更多学习内容。

第二,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中,内容也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网络技术发展下,媒介融合是必然发展趋势,但是当前教学中使用的教材还是多年以前出版的,每一年的更新也只是内容的稍加变动,不能满足现在媒介时代下对人才培育要求。如《节目主持艺术》科目中,涉及很多传统媒体的主持技巧,面对现在网络媒介、新媒体和自媒体相交互的内容,缺少理论指导。基于此,教材研发者以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更新教材教案,鼓励教师团队重新编创教材。例如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专著《主持人思维训练教程》,依据翁茹老师多年教学经验和思维变化所著,是主持艺术教学的一大创新。

(二)媒介融合趋势下,提升专业人才综合素养

随着我国多种媒介融合,媒体传播方式也从之前单一广播电视,变为现在网络、自媒体,更加丰富。在此基础上,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应加强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使其不但有较高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与素养。传统媒体工作环境、主持技巧等教学策略也被多种媒体信息传输所打破,媒介融合趋势下,要求学生有跨媒体新闻业务理念和操作能力。例如,现阶段媒体环境中要求播音主持人具有职业技能、新闻判别能力等。其中对新闻判别能力直接影响新闻传播效果和社会影响力。所以要求该专业学生具有较高的职业和综合素养,成长为播音主持行业的人才。

“新闻电视广播是播音主持人员从事的行业,具有肩负祖国先进文化与精神、维护国家利益、促进社会进步的责任”,所以该专业人才要忠于党,以党的发展为中心,具有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并快速精准地分析国家重大事件。另外还要提升该专业主持人道德修养,坚守诚实、协作、公正、守法、敬业等理念,尽职尽责,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全身全心为受众服务,从大学学习阶段就树立高尚职业道德。

在以往很长一段时间,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和道德要求不够高,但随着网络的普及,大数据爆发,各方面信息良莠不齐,不良信息产生负面影响,阻碍学生健康发展,特别是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信息甄别更具难度,所以需要高校重视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在大一阶段就添加针对学生的针对专业的综合素养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首先,以职业素养为基准,不同科目区别运用教学内容与模式,建立专业化的职业素养。现阶段对于学生的专业教育,主要是提升其就业能力,重点放在职业素养培育上,加强职业能力,令学生在复杂的市场环境和媒介融合时代下生存。其次,重视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这一点对学生也是最基础的,是衡量学生是否成长为优秀人才的重要指标。虽然在很多院校中都提倡文化素养的培育,但是实际落实到位的却很少。需改善这一状况。最后,要想在媒介融合下将学生培养为有用的人才,学校要在培养学生的同时,开展人格素养方面教育。“将美的形貌与德行融合,真正发挥美的光辉”,播音主持行业因其公众化,可以将从业者的缺点和优点无限放大,都容易对其职业生涯产生影响,只有高尚的人格魅力才能保持从业的持久。以播音主持人“真我”,体现出独特的人格素养。从最原始的专业准入素养人手,多种素养共同培育,形成统一的教育系统。

(三)借助新媒体,打造播音主持专业教育新氛围

国外的新闻专业教育中强调,该专业培育的是记者,具有写新闻的能力,同时也培养该专业学生新闻职业精神和业务能力。我国在此方面和国外大同小异,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将本科及以上的教育称作专业教育,学生在升人大学以前的教育属于通识教育,在此阶段学生获取知识有很大差异性,影响后期的专业教育。高校培育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的目标为:可单独在电视台或者广播电台中进行播音主持。待教育目标明确以后,对学生培育目标也要随电视广播发展,不断变化。必须意识到随着教育背景的变化,媒介融合也出现了新变化。媒介种类的增多,让多数教师也意识到闭门造车是不行的,需不断更新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多种播音主持技能,建立融媒体下播音工作新理念,融汇贯通,提升实践操作能力。从宏观角度掌握媒介环境,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精细化对人才培养的各个步骤,并延伸到每一个细节。另外,结合学校自身的优势,将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教学效果提升到最优,这不但是学校专业优势的凸显,还是择优育才的依据,为高考学生选择适合的学校指明方向。

对于此,我们应该借鉴浙江传媒学院与成都理工大學的经验。浙江传媒大学将播音主持分为三种,即配音、礼仪文化和双语播音,培养目标也发生变化;成都理工大学中的播音支持专业也在融合媒介下,开展了“全能新闻人才”的培育,为其他高校教育提供借鉴。

(四)加强师资建设,扩展学生培育路径

随着现阶段对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学历要求的提升,其教师的学历还停留在硕士或者本科学历,并且面对媒介融合时代,老旧的教学方法与形式显然已经不能符合现代教学要求,加上教学资源匮乏,教师培育机制不健全,播音与主持艺术教学理念和形式落后。作为实践性强的专业,学校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播音主持能力,但是忽视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教研与传授,这样即使每年有大量播音主持专业硕士乃至博士生入学,但还存在专业不对口的情况。对于高能力、高学历的学生来说,教学质量高的导师更是凤毛麟角,因而即使学生获得更高的学历,实质学习到的知识还是与之不成正比的。因此要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质量从源头抓起。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需要从下面几点做持久战准备:第一,聘请经验丰富的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内容包括现阶段电视广播发展前沿、课题研究方法、新时期各种媒介发展趋势与衍生新节目等,执行评价与考核机制,让教师更从容面对媒介融合。第二,针对播音主持教师数量少的情况,可以考虑从其他专业转入,并做好筛查与考核工作,考核合格的教师无需马上投入工作,可以进行一学期或者一年的跟班学习,并进入电视台或者电台实践,形成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这对于教学工作十分有利。第三,派遣教师到国内外著名院校进修,紧跟媒介时代发展,提高自身综合素养。第四,高校与媒体合作,让教师可以参与到实际节目制作和播出环节中,为教师提供实践经历,防止出现纸上谈兵的情况。

综上所述,媒介融合正无形地改变人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同时也对传媒产生巨大影响,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也具有多变性。以动态的角度,研究媒介融合下高校播音主持教育出现问题和解决对策,进而促进我国媒介融合下的播音主持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人才培育媒介融合
市场需求视野下营销人才培育模式探析
创新型科技人才培育的SWOT分析
浅析新常态下高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
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能力培育探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媒介融合背景下对新闻记者素质的要求
2011—2016我国媒介融合研究综述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媒介融合语境下的新闻业务流程再造
营口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