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文件焕发生命的光彩

2019-11-11石静王小林

卷宗 2019年30期
关键词:意图价值

石静 王小林

文件是什么?初听起来,很多人认为文件是政府部门的产物,与自己无关。殊不知,在人们的生活、工作中,产生了

1 档案从文件说起

云南大学的张昌山教授就档案与文件的关系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他用风趣、诙谐富有生活性的语言揭示了人与文件打交道的必然经历,即一个由好奇到厌倦到理智再到亲切的过程。静下心来思索,文件是我们认知社会的一个切入点,一条途径。做为档案工作者来说,我们要用文件来恢复历史面貌,而不是单纯的只做一名保管员。

张教授于1987年正式提出了“大文件概念”,大文件范畴涵盖了一切具有文件属性的文件,如手稿、日记、私人文件,它包括一切阶段的文件。对文件或文档的研究要有更广的视角,从法学的角度研究文件,一靠法律,二靠文件;从政治学的角度研究,文件服务于政治。归根结底,对文件档案的研究要以其价值为主线,而其价值判定体现在现行价值和历史价值两个方面。

从甲骨文至今,在经历了几千年的千锤百炼之后,文档越来越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更加高质量、高效率,也更为管用。

2 如何认识文件

如何认识文件,张教授归纳了七条:

1)文件是种记录,是权威的、原始的。

2)文件是种制度。

3)文件是种文化。

4)文件是种信息。

5)文件是种文本。

6)文件是种工具。工具为目的而服务。毛主席年代,即以文件治理国家。

7)文件是种社会现象。

做为处理文件的秘书,一要站在领导角度看文件,从政治高度解析文件意图的形成、签发、批示,研究领导如何改文件,如何批示文件。二要从机关工作人员角度看,文件做为体制制度,是根据,也是程序。三要从档案工作角度看,要关注文件的转化阶段,通过反反复复的整理工作,判定文件价值,对历史负责。

3 如何撰写“好”文件

做为秘书,制作文件都想得到一个“好”的评价。何谓“好”?一是感觉上、情绪上、书面上、文字上的“好”;二是应用上、操作上、实践上、解决实际问题上的“好”。真正的好是二者合一的,如果二者只能择其一,要选择后者。因为后者管用,只要达到目的,只要客观、真实就是真正的好。文件不是为写而写,要落实到“有用”上来。

写好文件有“三性”: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扩展开说,就是准确实际、生动及时、简洁明了、符合体式(体例、格式)。准确:第一,要表达的思想意图要正确(可以做并且要成功);第二,用文字符号将意图准确表达出来。简洁明了:文件要短,用最少的文字符号老包容最大量的文字信息,整个思想意图要完整,要单一。比如:抬头部分: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少来弯弯绕,套一点正确的废话;中间部分:紧扣主题,不要无休止展开;结尾部分:要简洁,也要靠主题。

现在,世界范围内都在提倡“简洁的文风”,简是一种风格、一种水平、一种功夫。

4 如何提高文件写作水平

文件写作练习要唱好“三步曲”:

1)要去模仿。文件写作有一定模式,语言也有一些专属语言,通过模仿,了解和掌握基本文體和文件格式,达到正确表达意图的要求。

2)自主写作。

3)创新型写作。写出有新意的东西,有新意、有新话、有风格、有个性、有深度、有哲理。

文件写作过程要念好“三字经”:

思:要思考。与其说文件是写出来的倒不如说文件是想出来,要有思路,平时多思多想。

议:文件写作遇到障碍,想不通时要讨论,要善于集中别人的建议。

改:文件是改出来的,改的过程是进一步理清思路的过程。

做为秘书和档案管理人员,我们时时刻刻都在与文件打交道。我们的工作赋予了文件以生命,我们的责任便是要挖掘和开发文件的价值,为不断创造人类历史积累财富。正所谓: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换个角度看问题,也许一切都将不同。

猜你喜欢

意图价值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践行初心使命的价值取向
价值3.6亿元的隐私
一粒米的价值
“生活转向”的解释学意图
“给”的价值
燕山秋意图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