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纪念馆的发展趋势及出路思考

2019-11-11朱菡

卷宗 2019年30期
关键词:纪念馆发展趋势

朱菡

摘 要:纪念馆是为纪念伟人、历史文化名人或者重大历史事件而建立的。追本溯源,用于纪念的人物或事件的场所古已有之,如古时用于纪念英雄人物的庙、祠堂、衣冠冢等。不过国内严格意义上的纪念馆多指,近百年以来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起来的新类型纪念类博物馆。略微不同于以往博物馆典藏和陈列的功能的是,纪念馆作为一个为公众提供科普、知识教育以及文化熏陶的场所,它不仅作为历史的见证,更注重思想文化的传承。通过展示有历史价值和有纪念意义的物品,介绍人物的生平事迹,公众不仅能够了解相关的故事,还能够从中得到精神上的熏陶。

关键词:纪念馆;发展趋势;出路思考

随着时代的发展,纪念馆在以往同今日的角色分工以及转换已经有了改变。跟进时代浪潮,顺应时代发展,发展纪念馆新的历史任务以及教育作用已经势在必行。然而目前纪念馆所起的作用在实际中依旧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1 新时代纪念馆所面临的几个问题

1.1 纪念馆的传统经营模式不适应时代要求

纪念馆目前所面临的尴尬局面是:普通的群众,若非单位、学校等大型组织、集团进行有组织的集会参观活动,大体上在平时的纪念馆可谓是门可罗雀。究其原因,主要有几点:第一,纪念馆解说、游览的趣味程度不高。传统的纪念馆在展览历史时,大多是以较为严肃、认真的、类似于讲授教科书式的风格来向观展人员进行介绍,而在中间,亦少有互动环节,使得历史人物、事件给人以一种高高在上、远离生活的感觉,令大多数群众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相对抵触的情绪;第二,群众的综合文化素质在短时间内还难以提高。根据目前的教育情况以及环境,过去的应试教育使得大多数人的关注点并不在知识的本身,对历史和知识的共鸣感弱,而纪念馆对于这类人而言,无异于是在复习过去遗忘的,令人感觉冰冷无情的书本知识,使得纪念馆与群众之间难以产生情感联系以及互动。第三,传统纪念馆本身的落后观念阻碍了纪念馆在现时代的发展。传统的纪念馆,都是以观众前去参展,而纪念馆本身并不会“走出去”,是一个较为封闭状态,而新时代讲究“营销”二字,适当的宣传,走出去“打广告”等对宣传纪念馆、增加客流量是有很大的帮助的,而大多数纪念馆依旧采取旧的“守株待兔”模式,等着群众主动上纪念馆来,这样陈旧的缺乏新意的经营模式是难以打破门可罗雀的现状的。

1.2 纪念馆的建设和管理缺乏统一的标准

不同地区对于纪念馆的水平参差不齐。东部地区城市的纪念馆数量及比例远远高于西部及偏远城市。某些纪念馆的展厅展品过于陈旧,展品质量不高。某些纪念馆的展厅设计拥挤,展品的摆放凌乱,而某些纪念馆的设计空间又过于空旷。一些城市的纪念馆管理混乱、人员冗杂。有在纪念馆展览区附近的小摊小贩缺乏管理的情况,甚至有些纪念馆存在隐藏的乱收费的项目。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尚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和管理措施;二、纪念馆的建设用地缺乏统一标准;三、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发展水平不同。

1.3 纪念馆的专业性有待提升

某些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并没有接受过相关的培训,不具备相关的科学及历史文化方面的专业知识,在展品等物件的展示和保存、维护方面存在着诸多的盲区。相关从业人员知识水平和经验的不足,导致纪念馆在开展管理和推广方面的工作时举步维艰,同时也不利于纪念馆的长远发展。随着观众欣赏水平的发展和审美的变化,以后对于纪念馆专业化的要求必然会越来越高。

2 新时代纪念馆发展的趋势以及出路

2.1 加大建设力度,规范管理

针对不同地区纪念馆水平参差不齐、资源配置不均的情况,应大力开展中西部地区及中小城市纪念馆的建设。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记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提高,在城市的建设中有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纪念馆供人们瞻仰和欣賞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新时代背景下纪念馆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化和标准势在必行。只有加强对纪念馆的标准化管理,种种不和谐的乱象才能得到充分的治理,纪念馆的专业化水平才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2.2 与互联网和数字化紧密结合

当今的时代,是讲究创新的互联网时代,而与科技、网络结合,利用新媒体走亲民路线已经是一个企业或单位发展和经营的常态化要求。处于新时代的纪念馆,已经不能够再恪守老式传统的经营思维,而是应该积极地转变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注重新媒体的运用,同时采用更加高效的数字化管理。

3 结束语

综合以上所存在的问题,新时代纪念馆应该首先学会“走出去”,积极地进行向外宣传,举办一些亲民的现场活动、知识竞赛等趣味性项目进行展馆宣传;其次,改变纪念馆内的解说、展出风格。与时俱进,利用好现今网络科技的优势,建立、维护好属于纪念馆的网站、官方微博、公众号等,积极与观众互动,定时推送内容、展出活动。在平时的展出解说活动中,改变过于古板的解说风格,注重观众的体验,做到寓教于乐,甚至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参观团体设定有不同的参展路线、互动环节,做到投其所好,供其所需,令群众全身心地享受到由纪念馆所呈现的历史的真正魅力。

参考文献

[1]祁雅楠,浅论革命类纪念馆经营模式的创新[J].中国纪念馆研究,2013(02).

[2]祁雅楠,论依法治国环境下纪念馆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J].中国纪念馆研究,2017(02).

[3]徐冰娜,纪念馆在互联网条件下文物资源的利用[J].世纪桥,2019(05).

猜你喜欢

纪念馆发展趋势
萧军纪念馆
沈南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
参观周恩来纪念馆
秋收起义纪念馆
秋收起义纪念馆
抗美援朝纪念馆巡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