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生高考成绩与临床医师资格分阶段考试成绩的相关分析

2019-11-11杜江波甘鸣靳光付韩春红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41期
关键词:医学生

杜江波 甘鸣 靳光付 韩春红

摘要: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南京医科大学医学生高考成绩与临床医师资格分阶段考试成绩的关系。研究以江苏南京医科高校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24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高考各科成绩和临床医师资格分阶段考试成绩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英语成绩和数学附加分成绩都与临床医师资格分阶段考试成绩具有相关性;七年制学生成绩优于五年制;另外,我们发现女生技能考试得分显著高于男生。研究结果对于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招生选拔、教育教学和评价考核相关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同时也为临床医师资格分阶段考试实践探索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考成績;临床医师资格分阶段考试;医学生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1-0140-04

近年来,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持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提高,教育部发布的首份《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指出,2015年中国高校毛入学率达到了40%[1],已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入学率的大幅度提高同时也导致高校对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我国高校招生录取的方式主要是通过一年一度的高考,江苏省自2008年采用“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高考方案以来,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有高考模式具有开放性、选择性、全面性和发展性等特征[2],但是医学研究教育具有其特殊性。现有高考选拔模式是否能够较好地选拔出适合学医的生源,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此外,原国家卫健委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于2015年开始在全国部分医学院校试点开展临床执业医师资格分阶段考试探索。该考试成绩能够较好地反映医学生医学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掌握水平。南京医科大学于2016年作为第二批试点院校加入。因此,本研究针对南京医科大学本科生入学成绩与其临床医师资格分阶段考试实证研究第一阶段考试通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旨在探讨在现行教育体制下,江苏高考模式是否适应医学教育规律和医学人才选拔要求。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选取南京医科大学参加过临床医师资格分阶段考试的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8个班级的学生(包括五年制4个班和七年制4个班)共240人。由于江苏省高考采用自主命题模式,为保证初始资料的一致性,仅保留江苏生源考生205人,其中五年制学生120人,七年制学生85人;男生89人,女生116人。

(二)方法

临床执业医师分阶段考试(以下简称“执医考试”)分为医学基本知识考试(以下简称“理论考试”)和临床基本技能考试(以下简称“技能考试”),理论考试总分为400分,按科目性质可归为四个模块,其中基础医学占169分、临床医学占167分、医学人文占32分、预防医学占32分;技能考试总分为100分。另统计各学生高考入学成绩,其中语文和数学正题的总分均为160分,数学附加题为40分,外语总分为120分,高考满分480分。

(三)统计方法

本次结果分析采用SPSS18.0软件,主要分析指标包括均数、标准差、相关系数以及回归等,对研究样本的高考成绩和执医考试成绩进行回归分析时,将各科目成绩分为两组变量,X组的变量分别为高考各科目成绩,Y组的变量分别为执医考试四个模块成绩和总分。

二、结果

(一)学生高考成绩与临床医师资格分阶段考试成绩

如表1所示,高考成绩中除语文以外,临床七年制学生的数学、外语、数学附加分成绩和高考总分均显著高于临床五年制的学生;女生的语文成绩显著高于男生,其他高考科目的成绩以及高考总分在男、女生之间未见统计学差异。而执医考试成绩显示,七年制学生在预防医学部分的得分显著高于五年制学生;女生的技能考试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其他未见统计学差异。

(二)学生高考成绩与临床医师资格分阶段考试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由表2可见,高考语文成绩与执医考试中预防医学部分得分呈显著负相关;高考外语成绩和高考数学附加分都与执医考试中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部分得分以及理论总分呈显著正相关;高考总分与执医考试中临床医学、预防医学部分得分以及理论总分、技能总分呈显著正相关。高考成绩中没有与医学人文显著相关的科目。

(三)学生高考成绩与临床医师资格分阶段考试成绩的逐步回归模型分析

将高考各科目作为供筛选引入模型的解释变量,对执医考试各部分的成绩进行逐步回归,引入方程的标准为P=0.05,剔除变量的标准为P=0.10,结果如表3所示。执医考试不同部分的考试成绩可被引入的解释变量主要集中在外语和数学附加分两科上。除医学人文和技能总分未能构建回归模型,其他执医考试科目所得的回归方程分别为:基础医学Y1=0.864X3+0.930X4-7.651,临床医学Y2=0.633X3+0.805X4+18.535,预防医学Y4=0.159X3+0.136X4+1.648,理论总分Y5=1.726X3+1.880X4+30.485。

三、讨论

本研究通过比较南京医科大学205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高考成绩与执医考试第一阶段考试成绩在不同学制和不同性别亚组间的关系,发现七年制学生在预防医学部分的得分显著高于五年制学生,女生技能考试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不同科目的高考成绩与临床医师资格分阶段考试不同部分的相关性存在一定差异,然而高考成绩中没有与医学人文显著相关的科目。我们发现,执医考试不同部分的考试成绩可被引入的解释变量主要集中在外语和数学附加分两科上,而医学人文和技能总分未能构建回归模型。

我国医学教育尝试开展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已有近30年历史,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知识、综合的能力素质,以及将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七年制临床专业学生高考成绩分数高、数量少,在医学院校属于少数群体[3]。该部分学生中学时期基础知识扎实,并且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再加上更加优化的教学内容设置和师资配备,从而表现出各门课程学习均衡且优异。预防医学相关课程作为临床医学本科生必修课,长期以来在学生中的受重视程度远不如临床医学相关课程,学生偏科现象严重[4]。本研究结果显示七年制学生在执医考试中预防医学部分的得分显著高于五年制学生,这一结果表明,七年制临床医学学生对于预防医学相关课程的重视程度、学习成效均优于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表现出更全面的综合能力,而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这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在学习能力上存在性别差异,女生理论考试成绩好,而男生实践操作能力强[5]。然而,我们在本研究中发现,高等医学院校女生执医考试的技能考试得分显著高于男生。这一点与我们的预期存在差异。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复杂,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医学院校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衡,男生数量低于女生,由此造成女生间学习成绩竞争相比于男生更加激烈。其次,女生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而男生在同等条件下拥有先天的性别优势是不爭的事实。因此,临床专业的女生往往会更加积极地学习,全面增强和提升自身理论知识及实践能力,以期在更加激烈的竞争中胜出。此外,临床医学知识的实践技能考查与传统意义上的动手能力也有不同。通常来说,男生更擅于掌握空间思维和逻辑思维较强的机械操作和计算机语言等方面的知识,而对文史类、理论性强的知识学习能力较弱。然而,医学临床实践不同于机械类和电子类操作,需要大量的理论基础知识,对知识的绝对记忆对很多临床实践而言是必要前提。因此,在这方面临床医学专业的女生实际上并不存在劣势。综合以上原因,我们基本能够对本研究所发现的女生执医考试的技能考试得分显著高于男生的现象有一个更加准确、客观的理解。

高考成绩是现有的评价学生综合能力最权威、最客观、最准确的官方评价体系。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高考外语成绩和数学附加题成绩与执医考试中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部分得分以及理论总分都呈现显著的相关性,且外语成绩的相关性更加显著。从这一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外语的学习方法与临床医学知识的学习方法更加接近,都要求学生能够对知识充分记忆、理解和反复练习,因此,对于外语成绩好的学生来说临床医学知识学习并不需要在学习方法上发生太大转变;同时,由于高校更加注重国际化交流,课程设置上更为注重双语教学,因此英语成绩好的同学学习相对轻松一些[6]。对于高考数学附加题而言,更多的是侧重于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能够较好地反映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因此,高考数学附加题成绩与多个部分的执医考试成绩显著正相关也说明了这一点,即综合能力强且可以灵活运用知识的同学临床医学知识整体学习能力也较强。

此外,我们的分析还发现,所有科目的高考成绩均与执医考试医学人文部分成绩无相关关系,说明医学人文知识与学习方法以及综合能力并没有关系,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态度和学校的教育方法更加具有决定作用[7]。我们还分析发现高考的语文、数学成绩与执医考试各部分成绩均无正相关,造成这一结果可能的原因是,这两门课程是学生长期学习的基本课程,知识结构中对于基础知识的要求极高。因此,我们没有观察到其与医学课程之间的正相关,说明临床医学专业课程的学习,对学生语文、数学的能力要求并不是很高,即语文、数学学习能力与水平的高低并不能决定临床医学相关课程学习成绩。

本研究通过构建回归方程发现,执医考试不同部分的考试成绩可被引入的解释变量主要集中在外语和数学附加分上,语文和数学并未包含其中。除医学人文外,其他科目都能够构建回归方程。学生对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力都受到高考成绩的影响,而且主要体现在高考英语成绩和数学附加题成绩上。这一现象说明,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中学时代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探索性思考和实践能力对于临床医学知识的学习具有较好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本研究深入探讨了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不同高考成绩构成与执医考试成绩的关系,进一步明确七年制学生对医学综合知识掌握得更好;而女生对于临床医学知识的学习相对于男生更加具有竞争力,学习效果更加理想;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学习成绩可能不会受到中学时代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显著影响,但是,中学时代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以及探索性思考和实践能力对于临床医学知识的学习具有较好的推动作用。本研究的结果将有助于优化临床专业本科生教育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水平。同时,为医学院校独立自主招生考核方式和策略提供了重要参考,也为执医考试实践探索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摘要)[N].中国教育报,2016-04-08(5).

[2]刘育民.广东高考科目设置实行“3+X”的由来及其内涵与本质[J].高教探索,1999,(02):2-5.

[3]法晓艳,刘晓静,吴文明,王小全,季晓辉.正确把握七年制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以南京医科大学为例[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4):362-365.

[4]陆春城,夏彦恺,王心如.对加强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类课程教学的思考[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0(06):93-94+108.

[5]姚本先,陶龙泽.大学生学业成就的性别差异研究[J].教学研究,2004,(06):508-512.

[6]谢宗江,冼利青.“3+X”与医学生在校成绩相关分析[J].医学教育探索,2003,(04):46-48+55.

[7]陈化,邓蕊,田冬霞.临床医生视角下的医学人文教学调查研究[J].医学与哲学(A),2013,34(12):75-77+83.

猜你喜欢

医学生
“五个结合”强化高职医学生数学素养培养
浅谈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医学生技能考试改革的探讨
基础医学对医学生的重要性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医学生科学素养问题及其培养途径
医学生学习倦怠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