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式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2019-11-11宋佳吴诗婷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41期
关键词:文化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体验式教学

宋佳 吴诗婷

摘要:文化彰显着一个国家的精神价值,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合作日益密切。在此背景下,提高本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传播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对外汉语教师应肩负的责任。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跨文化的语言教学活动,不仅要教给学生必要的语言知识,还要让学生掌握语言背后的文化内容。体验式文化教学近年来也备受关注。

关键词:文化教学;体验式教学;对外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77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1-0120-02

一、文化融入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对外汉语教学的宗旨是以习得汉语作为实际应用交际的一种有目的性的教学。要想进一步学好汉语,决不能割裂文化与语言教学之间的关系。文化往往会起到辅助教学、提升教学实效的作用。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特点,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和沉淀了很多宝贵的文化资源。这种民族文化又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影响着语言这一载体。虽然在交际过程中我们简化了对语言文化背后的理解与掌握,但无论是语构、语义、语用,无一不是一个国家或民族文化内涵和思维方式的体现。如在教“合成词”时,前缀“老”、“阿”,构成“老乡”、“阿毛”等词时,表现出亲昵或喜爱的感情色彩;而“小人”的使用,也并非外国人最初理解的“小孩儿”的意思;“喜酒”、“喜糖”也并不是自己喜欢喝的酒,喜欢吃的糖。除此之外,在语言的运用上,如“明儿”、“害臊”、“身子骨”、“聊天儿”等词语只能出现在口语中,在书面语中我们则使用“明天”、“害羞”、“身体”、“谈话”等正式词语。又如,中国人日常打招呼的方式,“看书呢”、“洗衣服呢”、“你去哪儿”、“你今年多大了”等,外国人很难理解这种明知故问和他们认为有一些涉及隐私的问题。这些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如果不了解,就会对语言的学习和理解造成很大的阻碍或汉语学习的停滞不前。对外汉语教学可以通过情景与教学相结合,让学习者真正理解所学的语言。教“小人”一词时,可以结合过新年时的情景,传统的中国人喜欢“踩小人”(穿脚底带“小人”的红袜子),那“小人”的意思是好还是坏,学生很容易就可以理解了。又比如说“喜酒”、“喜糖”,可以结合婚礼的现场、中国婚礼的习俗等一并讲解,能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语用文化,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所在,文化的课堂导人与融入是以学习实际的语言交际能力为宗旨的。《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中也要求教师应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基本知识,并运用于教学,包括传统节日、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婚丧礼俗、习俗与禁忌、地域民俗、民间工艺等。要让来华留学生可以更轻松自如地与中国人交流并融入这种文化氛围中,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实际情况,根据课堂涉及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设计,达到辅助延伸教学的目的。

二、体验式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淮南子》提出“圣人以身体之”,就体现了体验式教学的思想。将一定的文化因素融入学习者具体体验之中,学习者对学习过程中的体验进行反思、总结,将所学知识内化,并指导以后的日常生活,反复应用于实践,且在实践中再次具体体验,形成反复循环的体验学习系统。在这个模式下,学习者的角色地位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换为主动构建者,用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去辅助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2018年10月,笔者针对来华留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对中国文化的兴趣、需求及存在的问题等对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不同阶段汉语水平留学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参与此次调查的有来自印度尼西亚、老挝、越南、泰国、美国、哥伦比亚、赤道几内亚、喀麦隆、卢旺达、科特迪瓦、斯威士兰、刚果金等十多个国别的30位留学生。根据调查数据统计可知,中国文化很受留学生喜欢,80%的留学生认为学习中国文化对汉语学习有帮助,希望进一步了解学习;73%的留学生希望通过体验的方式学习中国文化;75%的留学生认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无法满足需求,希望通过旅游或者情景体验的方式进行文化学习。因此,笔者认为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学习有迫切的需求,但传统语言课堂教学或文化专题课的开设已经无法满足对外汉语学习者的兴趣需求,故笔者主张让学生在具体的文化体验活动中学习中国的民俗文化,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内涵,进而提高汉语学习的效果。

三、体验式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初探

从对外汉语教育的角度出发,体验主要是指留学生在对事物的真切感受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产生情感共鸣并生成概念的活动。

(一)体验式文化教学的形式

学生是学习体验的主体。体验主体的亲身经历,可以是实践层面上的真实行动,如学习者通过去中国餐厅点餐、去水果摊买水果、去超市购物、一起在食堂包饺子等具体实际行动去亲身经历某件事,获取直接经验。也可以是学习者在心理上模拟亲历某件事,通过老师课堂引导、同学模拟表演、多媒体播放等方式,调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体验,对某种情境和过程展开丰富联想,产生移情性理解,获取间接经验。简而言之,就是学习者虚拟地去经历某个情景或某件事,从而获得相应的情感和认识。相比之下,实践体验更具有情感性、意义性,能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教学效果也更为理想。

(二)体验式教学的具体方法

1.直观感受法。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内容加以设计,通过直感导入课堂教学,让学习者尽快产生情感共鸣。常用的方法有音乐、视频、PPT、图片、老师的示范动作等。如讲《京剧我看得懂但是听不懂》,课前可以播放一段京剧节选,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京剧,也可以让学生试着唱几句;讲解《为什么把“福”字倒贴在门上》可以向学生介绍中国人过春节时的传统活动,展示倒“福”或现场倒贴福字在门上等。

2.情景模拟法。通过场景布置,让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如讲《在饭馆儿》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服务员,准备好菜单、桌布等,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使用语的不断强化操练和表演场景的直观体验,让学习者主动去参与、理解性去操练,并能在以后生活实际中学会应用,能很好地达到教学目的。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在做中学,做中感受。如剪纸、编中国结、写毛笔字等,动手操作是最佳的学习方式。

3.实践体验法。实践体验法是通过组织学习者参与某项社会活动,在一定的教育目的前提下,进行课堂外的体验式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必须在活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方案和教案设计。比如组织留学生去体验中医馆、去商场买衣服、参观博物馆、游览历史古迹、体验少数民族文化等,从实践中收获知识,获得体会,加深对中国文化的印象。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分析和对留学生的访问调查,多数学生认为实践体验法是目前教学中比较新颖、喜欢接受的学习形式。但在目前受到课程设置、学校制度等限制,很难大范围开展,对教师要求也比较高,教师要先选好教学主题,做好活动预案,根据学习主题去设计教学活动,将学习的主题作为系统的核心,贯穿、渗透、联结教学活动系统的各个基本环节。值得注意的是,必须区分教学对象的汉语层次,根据教学对象的认知特点、兴趣特点以及教学目标来制订学习计划。

体验式文化学习对汉语学习具有辅助作用得到了广大留学生的充分肯定,学习者希望在轻松愉悦的文化体验活动中掌握中国传统文化,促进汉语学习。在对外汉语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或多或少都曾使用过体验式教学方法,但相对于课上教学而言,课外实践体验则少之又少,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根据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分阶段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才能让体验式文化教学对汉语教学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媛.谈体验式教学与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以《博雅汉语 初级·起步篇Ⅰ》文化教学为例[D].郑州大学2012级硕士学位论文,2012.

[2]高凯丽.体验式教学法在泰国小学汉语课堂的应用分析与建议[D].广西师范大学2015级硕士学位论文,2015.

[3]魏翔.对外汉语民俗文化的体验式教学探究——以兰州大学来华留学生为例[D].兰州大学2013级硕士学位论文,2103.

[4]杜鹃.文化教學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课程与教学,2017,(10).

猜你喜欢

文化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体验式教学
高中英语课堂中文化教学应关注的两个问题
浅析大学英语文化教学
浅谈组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分析体验式教学在中职会计课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课堂游戏教学设计
对外汉语听力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