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雷锋精神教育的价值、挑战与创新

2019-11-11陈治芳李仁全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41期
关键词:雷锋精神新时代创新

陈治芳 李仁全

摘要:雷锋精神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中形成的重要精神。开展雷锋精神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是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大学生雷锋精神教育展现出重要的时代价值。与此同时,也面临着实效性不足、认同模糊和互联网舆论冲击等挑战,为此,亟须从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和方法创新着手,探索新时代大学生雷锋精神教育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雷锋精神;价值;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1-0075-02

一、新时代大学生雷锋精神教育的价值

对大学生进行新时代雷锋精神教育是我党优良传统的延续,更是当前增强文化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要义,有助于夯实社会主义道德实践基础,形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一)雷锋精神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全面发展

“革命理想大于天”,理想是能够促使人不断形成积极生活心态和坚定意志观念的重要法宝。信念是来自人内心的真诚认同,达成奋斗目标的力量来源,促使自身不断发展成长的精神动力。雷锋之所以从亿万青年人中脱颖而出,依靠的正是这么一种源源不断积极奋斗的理想信念,一种为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的积极心态,一种坚信伟大祖国建设发展目标必将实现的信心,一种持之以恒坚不可摧地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积极认同。带着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他立足本职工作,善于从小事、细微之事做起,厚积薄发,一步一步地向优秀共产主义战士目标迈进,不断实现人格的历练和精神境界的提升。开展雷锋精神教育,就是要使大学生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升华对祖国、党和人民的思想情感,努力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

(二)雷锋精神教育有利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雷锋精神发端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它既是社会主义德育理论的真实体现,又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的滋养之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阶段,具有新的时代内涵,推动雷锋精神教育有利于丰富社会主义德育实践。雷锋精神饱含着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先进要求,孕育着中华民族以善念善举为表征的思想道德教育意蕴。开展雷锋精神教育,就是要以雷锋事迹所体现出的道德观念和崇高品质引导大学生明辨是非、崇德扬善,以雷锋的善行善举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人生追求,通过对雷锋精神的颂扬与传承提升大学生的道德水平,使其自觉争当雷锋精神的倡导者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者。

(三)雷锋精神教育有益于中国梦的实现

雷锋精神教育是锻造大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精神法宝,它既能从职业素养方面给予大学生很多启示和鼓励,又能锻炼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和良好心态。雷锋精神是我们新时代需要高擎的一面旗帜,雷锋精神中勤俭节约、从小事做起、敢于钻研、不怕吃苦、做小事成大事等,是大学生需要着力修炼的职业素养。新时代要以雷锋的敬业精神感染大学生,引导大学生自觉争当雷锋传人,甘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螺丝钉”。现今,要教育和引導大学生在保持优良传统作风的同时,敢于突破陈规,勇于探索创造,重视学习、善于学习,不断增强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

二、新时代大学生雷锋精神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西方意识形态不断渗透

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征要求教育者方式方法不断更新改善,这极大地考验着大学生雷锋精神教育的智慧与思考方式。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西方普世主义思潮以及历史虚无主义的沉渣泛起都对雷锋精神教育带来巨大冲击,部分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缺乏、价值观念出现偏差、学习出现懈怠情绪、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和思想道德出现危机”等问题。

(二)互联网自媒体的冲击

互联网时代的典型标志是以手机自媒体和信息分享为代表的新式信息融通交换渠道,自媒体在互联网的推动下成为一种无障碍分享和无障碍表达的窗口,大学生既可以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同时又可以进行个性化和自我标志化的言论信息表达。互联网时代在对大学生雷锋精神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舆论走向和信息传递完全处于一种自组织模式。

(三)传统教育模式实效性不够

从时间来看,很多高校雷锋精神教育大多限于三月份的“学雷锋活动月”,存在“三月来,四月走”的学雷锋现象。从教育模式来看,教育内容区分度不明显。传统教育模式偏重于“挂挂横幅、讲讲故事、开开讲座、看看视频、做做清洁”等,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千篇一律,难以触动大学生的内心,难以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

三、新时代大学生雷锋精神教育的创新

当下,正值改革开放和思想多元化进程的重要时期,对大学生进行更为深刻的雷锋精神教育,需创新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实现思想育人和实践育人的良好协同。

(一)观念创新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立足变化的社会环境实际,转变教育思想和更新教育观念。首先,强化德育意识。高校必须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用雷锋精神指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的专业发展、心理健康、创新创业等内容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促进学雷锋活动多元化、立体化、常态化。其次,强化现代人本意识。在雷锋精神教育中注意以学生为核心,遵循学生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促使他们在多元价值观念中保持必要的张力,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

(二)载体创新

对大学生进行雷锋精神教育离不开切实可靠的教育载体,既要通过第一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活动的显性形式进行,又要通过影视作品赏析、雷锋纪念馆参观等隐性形式开展,不断促进大学生对雷锋精神实质从外化到内化、从认知到实践的飞跃。以每年三月份“雷锋活动月”为契机,广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系列实践活动,推动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获得思想层次的提升。要拓展雷锋精神教育资源。雷锋工作过的地方、雷锋帮助过的群体和雷锋纪念馆,都能成为有效的教育资源。

(三)机制创新

要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要确保领导层面重视雷锋精神教育工作,构建雷锋精神教育大思政格局的思想基础。在专业学习中明晰雷锋精神的内涵,在社会实践中温暖雷锋精神的底色,不仅仅只是汇报会、读书会、文艺活动和表彰会这些单一形式,要努力推动大学生雷锋精神教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可以尝试将学雷锋活动纳入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真正促使大学生群体在社会实践中全程感受学雷锋的高尚价值,力求社会教育与自我教育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黄蓉生.论新时期大学生雷锋精神教育[J].高校理论战线,2012,(11):37-41.

[2]骆文杰.当代高校视野下雷锋精神的重建对策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3,(20):37-38.

[3]王迎迎.当代大学生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状况的调查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8,(02):100-105.

[4]孙英琨,朱婧.试论雷锋精神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代价值[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4):93-94.

[5]刘长溥.当代大学生雷锋精神培养之现状和对策[J].雷锋,2017,(07):27+29.

[6]宋智敏,颜柯.雷锋精神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五结合”[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8(04):117-120.

[7]季春芳,余京华.当代大学生党员学习雷锋的意义、困境及对策思考[J].巢湖学院学报,2013,15(04):42-45+71.

猜你喜欢

雷锋精神新时代创新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高职院校如何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
雷锋精神与中国梦:三个理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