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精神的现实关联

2019-11-11郭旭杨磊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41期
关键词:中国精神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郭旭 杨磊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传承和弘扬中国精神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如何进一步促进青年不断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青年强大的创造活力,是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作用,促进其在青年群体当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根本所在。只有这样才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成习,以青年一代特有的力量有效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精神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1-0054-02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价值观属于意识范畴,意识来源于物质。首先,个体的意识培养决定其自主选择所需要认识的事物,价值观的培育也正是价值主体选择的过程,即认知的过程。其次,个体价值观念的培育来源于实践,通过自由自觉地实践而得到自我认知,也就是所谓的“一切从实际出发”,所以价值观的培育也是一个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实践的过程。就青年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来说,其实就是培养青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根于青年群体的心中(即内化于心),并体现在个人的实际行动上,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在个人的实际社会生活中(即外化于行)。

(一)青年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内化于心的过程

青年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觉认同特定价值观,去选择具有或者能够创造价值的生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就是要求个体学习到位、领会精神、理解透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转化为自身内在的理念、观点、个体意识等。青年不仅要正确认识其科学内涵,更要将其主动内化、深入学习,促进自我需求与社会需求的统一。

(二)青年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外化于行的过程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个体对客观事物的认知,说到底还是由社会客观存在决定的。青年一代学习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并不是终极目标,若要植入青年的头脑中,还需要通过实践,只有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才能深刻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的神圣使命和“三个倡导”真正的科学内涵。这就势必会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青年人要把日常所见、所闻、所学融入到具体的社会实践中,才能逐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实现自身人生价值更好地结合起来,才能够进一步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二、中国精神对于青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中国精神彰显的是亿万中华儿女的共同精神状态,是一个国家的根茎,也是中华民族的命脉,需要在不断地接续中实现传承与发展。另外,尤其是对于当代青年人来说,更应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有效地贯彻到中国精神传承过程当中,发挥两者的合力作用为使命。

首先,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是世界上唯一延绵不绝既古老又年轻的文明,是中华民族精神标志的显著代表,也是中华民族高度文化自信的源泉。崇尚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提供了深厚的文化积淀。青年一代之所以能成为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动力,是因为在青年身上体现出了强烈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所以在培育青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要坚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其次,创新是青年人特有的巨大优势,思维开阔的青年人作为改革创新的主力军,要成为改革创新的先锋队,要在改革创新的实践活动中实现人生价值。当代的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与世界的关系已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然而,在支撑我国社会发展的结构中,科技创新力度依然欠缺,我国能否在未来发展中实现重大突破关键要看是否能够在创新驱动上迈出实实在在的步伐。新时代的爱国主义,要求青年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开拓思维,勇做改革创新的时代新人。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深入到实际生活中时,对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时代呼唤青年一代以更大的创造力,做到敢于有梦、勇于追梦、才能圆梦,继续书写新的中国奇迹。

三、以中国精神推动青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无数先辈为了民族复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时代发展到今天,历史的接力棒传到了新时代青年的手中,这些青年是时代的幸运儿,他们所担当的是时代赋予的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神圣历史使命。

(一)根植中国精神,加强文化自信,提升青年的民族自豪感

任何一种价值观的背后都有其精神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发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因此,如何提高青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和文化认同感是重中之重。首先,青年人要做到不忘根本,深入學习了解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继承红色革命文化,发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将优秀文化进行转化,立足民族,贯穿培育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过程;其次,也要做到吸收外来文化,立足民族的同时又要面向世界,把优秀的外来文化融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在中外融合的基础之上进一步传承下去;最后,青年一代像一只只蓄势待发的雄鹰,在不忘根本、吸收外来的研习中,羽翼愈加丰满,才能够更好地面向未来,翱翔天际,做知行合一的时代青年。

(二)依托中国精神,重视方式方法,促使青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

要培育青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深入到具体生活实际,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注重精神构建的中国精神统一起来。可以采取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正面的价值引导和价值观植入等,用中国精神激发青年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做到像不断延绵传承的中国精神一样“润物细无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只是流于表面,而是真正的入脑、入心。

(三)立足中国精神,加强实践落实,引导青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于行

习近平总书记讲“实干兴邦”、“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在入脑、入心之后,更重要的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践行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把“三个倡导”作为日常行为准则,在实践中展现青年人的家国情怀,充分体现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勤俭节约、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和民族精神;也在实践中充分发挥青年的创造力,证明自己的创新创造能力,敢于突破陈规、大胆探索,有奋勇争先、追求进步的使命感,秉承改革创新的精神,做新时代下改革创新的先锋。加强文化自信,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的基础之上,更好地将其外化于行,进而实现固化成习,做知行合一的新时代青年人。

当今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追求,我们期待实现国家富强,期待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期待每个个体诚信友爱,这其中无不体现着中国精神。青年人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面对新征程、新任务,需要一以贯之、久久为功,要以更大热情投身于新时代的伟大事业中。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17.

[2]文化自信——习近平提出的时代课题[N].国务院法制办公室.2016-08-08.

猜你喜欢

中国精神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中国精神”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