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知识观教学理念下的高中政治教学探究
2019-11-11康学宝
摘 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被当代大部分教育者所推崇,它是基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发展而来的,倡导知识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结果,是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的过程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一个仍在发展中的教学理论,存在着一些片面和不足之处,需客观地对它进行认识。因此,本文将会对其发展渊源、教学理念等进行阐述,望能够客观、系统、科学地对其进行重新认识,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起源;教学思想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知识、学习和教学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思想观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自主性和主动性,倡导教师不应该仅仅是学生接受知识的直接讲授者,而应该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促进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斯拉文认为,它是当代教育心理学中所发生的一场教育革命。
一、 主要教学思想
(一) 教学观
教师的课堂教学策略的转变是在建构主义学习观引导下的教师教育观、教学观以及课程观转变的必然结果。建构主义者在独特的视角下,对教学的原则、方法、评价等有着独到的见解。建构主义认为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知识、生活等经验,不能够对学生强行灌输知识而是要在学生的经验基础上去引导学生获得新的知识。还认为教学应重视学生原有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动机以及情感态度等多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认知学习过程中的综合作用。
(二) 学习观
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或认知活动,是个体的活动,也是在与其他人的社会交互的基础上进行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有效的学习应该是个体自主、自愿参与的,提倡学习的主动性、真实性、情境性与多元性等。建构主义认为协作学习而非独立学习、主动学习而非被动学习等。教学活动的实施主要由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来完成的。
(三) 知识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并非是客观、主观的东西,而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知识与社会中的个体和环境形成了密不可分的联系。知识并不代表最终的解决方案,而是一种较为准确、可靠的假设。因此,知识是围绕关键概念而形成的网络结构,或称作大观念结构,而不是层级结构。
二、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
(一) 转变教师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是建构主义的核心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引导”为基本原则,把让学生“学会学习”作为教育的基本目的。在建构主义学习观的指导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最迫切的、最具根本性意义的就在于使政治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现代化。它要求教师在现代教育理论下进行工作,甚至要求教师要有比较系统和独特的教育理念,同时具备创新精神和改革意识,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育生涯有生命力。政治学科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性,而且具有很強的实践性。所以,教师除了要让学生学到政治理论外,还要教会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问题,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用自己的实践去解决问题。
(二) “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认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是学生:教师无需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在学生的意义建构过程中起到的只是协助和促进作用。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灌输的教育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学习。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中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完全有能力根据教师的引导实现知识的建构。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和时间去探究发现、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把课堂还给学生。
(三) 运用先进教学方式、方法
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能够体现先进教学理念。贯彻新课改思想,必须彻底打破传统封闭、机械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建构主义学习观理论的指导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要运用先进教学方式、方法。第一,运用教学互动与合作。建构主义认为事物的意义源于我们学习的建构,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这样有利于教学相长以及加深学生对同一事物更全面、更透彻的理解。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背景存在差异,通过生生合作,可以使他看到那些与他不同的观点,从而促进学习的进行。师生间的合作不仅在认知信息方面,更重要的是情感交流与互动。通过教学互动,变“一言堂”为“群言堂”。
(四) 建构主义理论下建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科学评价体系
建构学习是诊断性学习和反思性学习,建构评价观认为诊断与反思是建构主义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意味着学生必须从事自我监控、自我测试、自我检查等活动,以诊断和判断学习中是否达到所学目标。在建构主义评价观指导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地反馈,使学生自己及时地评价。政治教学可以采用一些新模式,如:采用小循环多反馈的模式,在讲解完一个知识点或一个问题后,对这个知识点或问题进行反复练习,强化对知识点的巩固。以此构成一个小循环,从而在一节课中形成多次循环、多次反馈的授课过程,促进学生进行自我诊断、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这样能够更好保证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新课标是以现代教育心理学中的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建构主义主张的教学思想主要体现在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师生观、学习环境和教学原则等6个方面。其优势在于解决传统教学中业已显露的问题和弊端,而随着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的发展,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对教和学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我校的“十字教学法”是在教育教学改革涌现出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即课堂教学模式为“预习——尝试——探究——应用——归悟”五个环节,它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思想,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主要通过课堂这一教学阵地来完成学生学习任务,达成教学三维目标。下面根据自己的教学经历来谈谈建构主义对政治“十字教学法”的影响。
1. 建构主义对政治“十字教学法”知识观的影响
“十字教学法”是根据建构主义的知识观进行设定学生对知识认知过程的环节的。通过对政治知识的“预习”,使学生对政治知识有个初步的认知,随着“尝试”环节的展开,认识程度不断拓深,就形成新的认知。再随着“探究”环节的开展,针对具体问题的情景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接着进行“应用”环节,就是把政治知识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建构起来,最后通过“归悟”环节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2. 建构主义对政治“十字教学法”学习观的影响
这种知识建构过程其实直接指导着“十字教学法”学生的学习观,最显著的是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从“预习——尝试——探究——应用——归悟”五个环节来看,学生参与政治知识的学习,有学生自主学习,有同伴互助学习,有老师适时点拨指导学习,有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等,学生在对政治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对知识的同化和顺应,也就完成了本节政治知识的建构。可以说学生学习政治知识重在“习得”,而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学得”。
3. 建构主义对政治“十字教学法”师生观的影响
这就要求学生政治“十字教学法”学习中应充分发挥其认知主体在学习中的能动作用,并在教师的启发、引导、帮助下,拓展思维、积极探索,使自己能顺利完成对政治知识的意义建构。政治“十字教学法”的“预习——尝试——探究——应用——归悟”五个环节本身就是学习环境的营造。五个环节中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是老师采用预设方法,寻求学生学习政治最佳的情境与意义建构的切入点,通过“尝试”环节,搭建学生交流平台,有利于学生对政治知识同化和顺应。再经过“探究”“应用”环节进行合作或协作形式进一步对政治知识点深入探究,就把学生的政治初级学习转向政治高级学习。最后,通过“归悟”环节,积极引導学生完成对政治知识意义建构。
三、 评价
没有科学的评价就没有卓有成效的教育。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教育带来了许多积极的思想。首先,建构主义发展了认知主义,阐释了认识的建构性原则,有力地揭示了认识的能动性。学习者对事物的认识不是简单地依靠学习者个人的能力来对事物进行直接地理解,而是基于学习者的经验来创设一个学习环境,然后与其他人相互作用并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辩证过程来对事物进行认识的。其次,形成了新的教学观,认识到学习者的主体性,主张以学生为主,学生是课堂的中心,注重学生个人能力和思维等的培养,注重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存在一定的消极影响。首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过于强调学习情境的构建,忽视了对间接经验的学习。建构主义虽然在情景教学方面提出了许多有意义的启示和做法,但又过于夸大了情景教学的作用,过于强调教学的真实,忽视了学生学习的特殊性和实际的教学过程。其次,过于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容易忽视真理的绝对性。若是过于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教师单纯的是一个“旁观者”,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将无法帮助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刘刚.运用建构主义打造高效政治课堂的策略探微[J].时代教育,2016(20):157.
[2]王建辉.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6(62):116-117.
[3]黄修文.慕课理念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构主义教学研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7(4):96-97.
[4]吕姗,苑璞.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z2):25-26.
[5]彭丽丽.高中思想政治课“MO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6.
作者简介:
康学宝,甘肃省定西市,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