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专业留学生全英文实践教学培养模式探索

2019-11-11张玲玲张钊溪李子富马鸿志李天昕李宝铭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43期
关键词:留学生教育全英文教学

张玲玲 张钊溪 李子富 马鸿志 李天昕 李宝铭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到来,来华学习的留學生数量不断增加。留学生教育是反映大学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指标。文章指出了国际化背景下环境专业课程全英文教学在师资、留学生、教材、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旨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全英文教学模式。强调定制化培养、课程体系构建、创新的教学模式、教材的建设及国际化交流,取得了初步成果。

关键词:全英文教学;留学生教育;环境专业;教学模式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3-0145-04

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化和国际化的不断延伸,我国高等教育对外交往日益频繁。近年来,我国也逐渐加入了国际教育市场竞争的行列,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来华留学生人数急剧增加,规模不断扩大,成为许多其他国家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学生的优先选择[1]。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访美期间与奥巴马总统共同宣布中美互派5万留学生计划,开启了我国留学生教育的新篇章。同时教育部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留学中国计划》,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扩大外国留学生的规模,到2020年使我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家,全年接收外国留学人员达到50万人次的发展目标。因此,全英文教学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然选择,也是学校提高办学层次与水平的需要。

留学生教育作为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形式,已经成为各高校教育管理的重点关注对象之一。目前,外国学生来中国求学的专业主要集中在中医、经济管理等,而工科和理科等专业则相对较少[2,3]。同时大部分高校开设了多门课程的双语教学,但是针对留学生的全英文教学并不多[4]。北京科技大学地处中国首都北京,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承担着国际化过程中高等教育对外交流和合作的主要任务。环境工程系于2009年开设了全英文授课的留学生研究生班,结合环境工程专业课中应用的特点,对留学生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改进,探索主干课程,并采取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法,为进一步推进英文课程建设工作奠定了基础。本文结合近几年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解决策略进行探索,以期能与同行进行交流。

一、 全英文授课存在的问题

中国的留学生教育起步较晚,同时中国属于非移民国家,与欧美多数国家相比,有着更加严格的移民政策,因此,中国留学生教育规模小于欧美发达国家,针对博士留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尚不完善,在教学、科研及学生管理等方面都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师资问题

在全英文授课的背景下,师资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近年来,中国的英语教育不断加强,高校教师到国外参加国际学术交流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但是系统地讲授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对专业英语的要求要远高于日常交流和教师们在自己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因此相当一部分教师的英语口语能力不能满足留学生的教学需求,在授课过程中对某些概念和理论的阐述不够到位,尤其是对一些比较专业的术语,学生较难理解和接受,从而导致教师与学生在上课时交流很少,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 留学生本身的问题

虽然国外留学生来华历经了几年汉语环境熏陶,但真正能用汉语进行交流的学生凤毛麟角。以我校为例,留学生多来自亚非拉国家,有些来自非英语为母语的国家,这对交流和学习都是很大的阻碍。同时学生的宗教和文化背景多样,生活习惯等方面与中国学生差异较大,使得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交流机会少,他们很难融入周围的大环境,容易形成自己的小圈子,造成留学生管理较难。另一方面,学生专业背景差异较大,我校环境专业的留学生来自农业资源、化学工程、地理、冶金等多个学科,不同国家教育体系的差异,使得来华留学生所接受的专业背景知识教育亦参差不齐,他们中大部分人的环境工程专业知识不足,不少学生并不具备课程授前基础知识的充分准备。同时由于来华留学生对课程学习的认同度差异明显,学习期望亦多样化。

(三) 全英文教材选择困难

环境专业涉及的覆盖面广、理论体系比较复杂,是授课难度较大的专业之一。选择国外英文原版教材,既能保证学科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又可以保证英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但是有些专业课中涉及的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都与国外标准不尽相同,同时原版教材价格高,学生在经济上难以承受[5]。目前大多数学校采用国内出版的用于双语教学的英文版教材,市场上也没有针对全英文授课的专业教材。实验用英文教材或指导书更是异常缺乏,一般由任课教师自编实验教材。

(四) 教学模式有待更新

目前,大多全英文授课仍采用原教学大纲,也选取启发式、案例式的教学模式,但从已完成授课的情况来看,效果一般[2]。学生并没有完全消化和吸收课堂内容,加上师生双方在语言方面的障碍,难以达到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预期目标。同时全英文教学的核心课程体系建设滞后。对于多数高校来说,在非语言类的特色专业硕士生、博士生层次留学生教育中,没有与之相对应的本科层次留学生教育,这就使得留学生教育缺少“本—硕—博”一体化的留学生培养课程体系,这就影响了留学生的培养效果。

(五) 教学方式有待改进

近年来,虽然教育部门大力提倡“启发式”教学,但“灌输式”教学方法仍旧扮演了主要角色。在课件制作的生动性方面,国内与国外相比确实有较大差距,外籍教授采用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更加生动活泼,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在学业考核方面,使用英文书面表达,答题速度会较慢。如果沿用常规的以期末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英文基础好的学生将占优势,而对于英文较差的学生,卷面考试无法正确反映其学习效果,势必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全英文教学模式探索

北京科技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于2009年开设了全英文授课的留学生硕士班。开设了全英文的环境化学、环境微生物学、固体废弃物处置与管理、废水处理工程、环境卫生工程等授课课程,同时依托环境工程特色专业及“211三期建设”开设短期讲座课程。经过近9年的探索,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一) 定制化培养目标设计

通过实践和探索,形成了稳定的具有国际背景的专业师资团队。师资团队成员具有海外学历背景或工作科研经历,使得核心师资团队成员具有很好的英文听说读写能力,可对来华留学生进行全程全英文授课和研究培养,保证了与来华留学生的语言无障碍沟通,很好地与留学生爱说爱交流的特点相互融合,极大地发挥了留学生的互动积极性,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归属感。我校的来华留学研究生主要来自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学生专业与文化背景差别大。在研究生生涯的“核心三阶段”,实行与班主任“多对一”和研究生导师“一对一”的既有共性又有特性的培养制度,关注来华留学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制订、理论知识检查评估、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学位论文预答辩与答辩的六大关键点。结合国际学生的背景与学习能力,实施层次化培养,培养学生成为满足留学国实际需求的高水平专业人才,并指导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

(二) 全英文教学课程体系的设计与构建

课程体系的设计与构建力图避免对留学生实施“趋同教学管理”。世界上招收留学生的主流培养方式是“趋同教学管理”,即通常按照本国学生的培养计划与教学大纲进行培养。然而,这会给部分语言沟通有障碍的留学生造成困扰,因此我们设计了全英文教学课程体系,建立了符合来华留学研究生特点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课的课程体系。根据来华留学生参差不齐的专业背景适当调整专业课理论深度,提升来华留学生的专业教育接受度。针对我校的留学生专业来自农业资源、化学工程、地理、冶金等多个学科,他们的环境工程专业知识不足,对一些环境处理的工业缺乏感性认识,在课程设置适当增加讨论课,结合文献阅读、现场参观,使学生在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同时,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以及目前产业化的水平。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参加实践课、参与研究课题和国际合作项目,提高留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兴趣。特别是通过对比中国与其自己国家的情况,可以对其未来的科研和工作提供指导。

(三) 来华留學研究生班的创新教学模式

采用激活式的教学方法,加强课堂的互动,改革教师满堂灌的授课方式,采用由学生介绍讲解、分组讨论、案例学习、带问题学习和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形成基于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教学模式的,与国际化接轨的互动式、案例式、启发式和趣味式创新教学方法。不强求来华留学生照搬中国式的思维模式,而是提倡百家争鸣、百花齐放,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观点。因此这个符合留学生教学要求的师资团队深受留学生喜爱,教学成果丰硕。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了解了环境工程的工艺,明白了所学知识的应用,提高了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结合参观和学习的所得,大家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硕士毕业研究课题,为其后期的科研工作和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 科研教学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除了在课堂讲授的常规教学方法,我们摒弃“填鸭式”教学,开辟了注重科研与教学、理论和工程应用、课内授课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新型科研教学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以废水工程和环境微生物学为例,选择了去北京最大的城市污水处理厂——高碑店污水处理厂参观,可以让学生对废水处理工程、微生物学等方面有很好的了解,充分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另外,根据学生的数量,安排4—6学时的学生讲台,通过老师和学生事先沟通,确定报告题目,然后让学生进行讲解,同学之间开展讨论,最后要求学生对讲述的内容撰写一篇小论文。不仅积极安排来华留学生参观中国国内典型环保企业,学生还积极参与了国际合作项目,近年来环境工程系的国际合作项目均有来华留学生的参与。以中国—法国合作项目的蒙古国生态卫生示范项目为例,孟加拉国和尼日利亚的数名留学生前往蒙古开展科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种科研教学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注重科研与教学的结合、注重理论和工程应用的结合、注重课内授课与课外实践的结合,以教学推动科研,以科研转化教学,力图实现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

(五) 全英文专业课教材的建设

由于来华留学生教学的特殊性,有的教师在找不到外文版的情况下往往采用中文版教材,这样教学效果往往大打折扣,而且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我们采用国际先进原版教材和自编全英文专业教材,注重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概念的传授,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采用的国际经典原版教材包括:(1)环境微生物学课程采用的:"Brock Biology of Microorganisms"(第十版),New York:Prentice Hall,2002和"Environmental Biotechnology: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McGraw Hill,2001;(2)生态卫生系统课程采用的:IWA 24:2016."Non-sewered sanitation systems-- General safety and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for design and testing",IWA,2016和"Microbial Exposure and Health Assessments in Sanitation Technologies and Systems",ISO,2011等;(3)水处理工程与回用课程采用的:"Wastewater Engineering-Treatment and reuse" (第四版) (影印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4)环境化学课程采用的:"Chemistry of the environment"(第二版),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5和"Chemistry of the environment"(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Elements of Environmental Chemistry"Wiley,2012;(5)固体废弃物处置与管理课程采用的:"Solid Waste Engineering"(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生态卫生系统课程还自编了全英文专业教材,突出生态卫生系统在中国的特色。

(六) 不同层次不同梯度的国际交流设计

提供来华留学生与国际知名专家间的前沿科研专题交流平台,邀请国外知名专家为留学生进行前沿专题交流,讲学专家涉及德国、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多个国家,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英国西英格兰大学等多个知名学府。累计受益留学生250多人次。同时鼓励来华留学研究生积极参加各类国际学术前沿交流会,累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约70人次,并在国际学术会议中口头发言10人次。不仅提供高层次的与国际知名专家的交流,而且也提供各国留学生之间以及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之间的学术科研交流平台,通过专题实践工程案例的共享,能更好地使学生了解相近国家的环境工程案例,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增强他们对于世界的认识,扩大自身国际化的视野,提升技术交流与文化共融能力。同时为我校带来世界各地不同的思想,进而形成彼此之间文化的交融和了解。

三、教学效果与总结

该探索的实施,不仅配合国家国际发展战略和外交大局,同时也为派出国培养了了解中国、对华友好的高层次人才,增强了发展中国家的凝聚力,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成果也会促进学校国际化办学的进程,提高学校的国际声誉。具体推广应用效果包括:(1)学校国际知名度的提升。培养了来自全世界27个国家的65名来华留学生。(2)学生成果丰富。通过几年的实践,学生专业素质、科研能力和实践经验得到增强。学生累计发表SCI和EI高水平学术论文50篇以上,获得12人次校级荣誉。(3)招生规模增加。已完成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5届,已培养毕业留学生42名。目前在读研究生27名(其中4人为硕士毕业继续攻读博士学位)。2016年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留学生招生人数达到历年来最多,达16名。此外,还服务了在北京科技大学进修的留学生10多人次。招生项目扩大推广到本科生,已于2015年成功获批招收全英文教学来华本科留学生。(4)毕业学生前景好。毕业学生获得了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环境生态中心、中国科学院城市生态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蒙古国留学生阿荣娜回国后获得在联合国项目处工作的机会;博茨瓦纳的KgosietsileVelempini同学被推荐到美国Ohio University大学继续深造,并于2016年获得了该校博士学位。同时留学生参与的国际合作项目,国际学术交流也大大增多。

留学生的培养,不仅彰显了国家和学校的声望和地位,更能起到中国和外国的纽带作用,对国家的文化和科技发展十分重要,因此开展有特色的留学生教育体系建设更是实现上述目的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以实践为导向的环境工程留学生研究生班课程体系建设,结合学生的实际和学生所在国的特点,发挥本学科和本专业重实践、强研究的特点,探索出了一条培养外国留学生的新路。虽然還存在许多不足,但是这些经验的取得为今后更好地为留学生培养服务,进而开展本科生国际化教学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1]陈瑶,高进军,李彦武,等.世界是平的——试论工科研究生教育国际化[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s1):15-18.

[2]张云莲,文献民.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全英文教学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3,22(4):59-62.

[3]辛飞飞,吴娇蓉,王晓博.“交通工程学”课程全英文教学试点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41):205-206.

[4]沈舒苏,杨晶晶,郭永福,等.国际硕士班高等环境化学全英文教学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6,(24):206-207.

[5]张宪国,林承焰,卢虎胜,等.提高石油专业博士留学生培养质量的探索[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社会科学版,2014,(4):100-104.

猜你喜欢

留学生教育全英文教学
在湘留学生教育中湖湘地域文化导入研究
石油工程专业理论力学全英文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
形成性考核在医学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初探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留学生管理问题及对策
留学生病理学全英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