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2019-11-11闫国权
摘 要: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有以下问题:一是缺少人文关怀;二是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三是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难以有效开发课堂潜能。所以要改变上述存在的问题,必须做到:给学生营造自立学习的氛围,提供大胆创新的学习机会;采用互动教学方式,努力注入课堂动力;树立创新思维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动手质疑;适时恰当的给予激励;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在生活体验中领悟数学的真正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意识;培养
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不仅关系到数学教学的质量,而且关系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人才素质。小学阶段是教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的黄金时期。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很好地将学生培养成为既具有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更具有探索、创新意识的新时代人才,成为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
当前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一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缺少人文关怀。传统的数学教育中,教学内容主要为数学计算,因而数学教育工作通常就成为照本宣科、灌输知识,运用相关的数学理念进行烦琐的数学思维解析。显然,这种教育方式就显得枯燥乏味,容易使学生失去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小学阶段的数学内容多为基础学习,如数字计算、乘法口诀学习等,这些教育内容自身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加上教师在教学中缺少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在学生遇到困难问题时,教师强硬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这样长此以往便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二是小学数学教学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也是最重要的学习阶段,在这一阶段必须对学生打下良好基础,才能使学生更好地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从教学方法来看,在这一阶段教师仍然会采用传统方式进行教学,以便尽快完成教学目标,因而省略了与学生的沟通环节,并直接进行下节知识的讲解。同时,教师检验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通常会用考试的方式进行,当学生成绩较高时,教师便认为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知识。这种传统教学方式,一方面扼杀了学生创新思维的扩展,另一方面使学生长期处于考试状态下,学习压力增大,一旦成绩因某种原因影响不理想后,自信心便会受到挫折,长此以往将会影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三是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难以有效开发课堂潜能。近年来国家积极进行教育改革,大力推进新课改进程,在新课改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学校全面贯彻落实新课改教育目标,并取得了良好成绩。但部分地区学校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新课程改革推进缓慢,在教学中仍然采取传统教学模式,不能有效开发课堂潜能,因此导致课堂教学资源浪费。
针对上述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转变思路,改进方法,切实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一、 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快乐等与知觉联系起来的温和、愉快、宽松的情绪,对认知具有组织作用。因此创设出一种宽松、和谐、自主的教育教学环境,激发起学生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而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特别重要。但要创设这样的学习氛围,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一是要做到“爱”学生,和蔼可亲的语言,诚恳热情的态度,是建立师生之间和谐气氛的前提;二是要激起学生创新思维的动机,鼓励、引导他们去猜想;让学生积极地提问、大胆地发言、自由的想象,即使出现了错误也要注意宽容引导。如在教学圆柱的侧面积计算时,首先可以让学生動手操作:将手中圆柱的侧面想办法展开,看看会成为什么图形。有大部分同学都按照书上的方法沿着圆柱的一条直线展开,得到了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时我们不妨鼓励一下他们不要依靠书本,积极开拓、大胆创新。会有同学发现他们展开的是一个正方形,教师可以因势利导:侧面展开得到正方形的是什么样的圆柱体?学生会积极思维、讨论,把学习活动推向一个高潮。最后很容易得出结论:圆柱的侧面积都等于底面周长×高。在这样的氛围中教学,学生的学习气氛会宽松活泼,主体性强,发展了创新的兴趣,为以后的创新打好了基础。
二、 采用互动教学方式,努力注入课堂动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只需要让学生单方面对知识点进行理解和记忆,而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黄金时期,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容易影响他们思维模式的发展效率,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对学生进行互动教学,为课堂注入更多的动力。一是教师要把学生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对所要教学的知识点进行深入的探究,适当地布置开放性的问题,拓展他们的思维以便更好地参与到知识的探究当中。提问的过程中要多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心中产生被关注的感觉,满足他们精神世界的发展并激发他们探究知识的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二是可以适当地选择个别教学内容和学生到课堂外进行学习,让广阔的空间为他们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促使他们以更好的状态参与其中。三是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教学的方式开展互动,按照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基础知识及口语表达能力的不同对他们进行分组,并讨论解决,为学生创设更多交流互动的机会,让他们在互帮互助中更好地成长。选择适当的问题形成小组竞争的教学格局,激发他们争强好胜的心理,带动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知识点的学习当中。而且教师要把学生的个人表现、实践参与积极性和小组平均成绩作为评价的标准,帮助他们感受更少的学习压力,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另外,教师还要积极地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在家中的学习状况,让家长带动他们积极探究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终身的数学意识,并促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帮助学生树立更加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为他们今后更好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作出积极的铺垫。农村小学教师更要积极改变当前消极的教学方式,利用农村特有的教学条件为他们创造更加活跃轻松的学习氛围,促使其积极地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探究当中。
三、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现代教育论主张“以学生发展为主”,也就是说在数学教学中要想真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就应该实实在在地把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上面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获取过程中。比如在教“长方形的周长”时,我首先拿出许多长10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图形发给学生,让学生动手先量量它的周长是多少?不少学生就依次量出长方形的四条边,然后把长方形的四条边长加起来求周长,而有些同学做得特别快,他只量出了长方形的一条长和宽,用10×2+6×2=32厘米求出长方形的周长为32厘米。我及时表扬了这些同学,并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同学们去发现一些简便方法。同学们积极思考,通过讨论,得出了只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就能求出长方形的周长的方法,顺利得出: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再进一步引导学生从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关系上讨论正方形的周长求法,推导出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由于这些公式是学生自己推导的,所以学生掌握得很好,理解也比较快,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 树立创新思维意识
课堂教学是教师施教、学生求学的主要阵地,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渠道。很多教师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都忽视了知识、技能以外的各种优良品质的培养,尤其在探索意识、创新精神等方面,造成学生重知识、轻运用的不良结果。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注重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培养,更要探求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和学生素质能力,切实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 鼓励学生积极动手质疑
“智慧的花朵开放在手指上”,这是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的一句话。这句话说明了思维与活动之间的联系。在教学中,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及好动的心理特点,应积极创造机会让他们动手操作,从中启发思维,发现和掌握知识,帮助他们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给予适时恰当的激励
每一位学生,不管成绩好还是差,都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和成功者,特别是小学生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所以,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生提供充分实践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创造、去体验。并对其学习结果进行恰当的鼓励评价,哪怕一丁点鼓励,都会使学生产生“成功”的喜悦,形成“好学”的心态,以十足的信心和高涨的情绪去探索研讨,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
七、 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它在课堂中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尤其对小学生来说,色彩斑斓的图片、优美动人的音乐、引人注目的卡通人物等远远比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更夺人眼目。而浓厚的兴趣是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教师不妨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紧密结合,寓教于乐,可谓是一举两得。如在教“数一数”这一课时,我精心制作了教学课件,创设了学生感兴趣的森林情境,有活蹦乱跳的小动物、有形象逼真的鸟语花香,学生仿佛置身其中,纷纷把眼睛睁得大大的,目不转睛地盯着大屏幕进行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学一线的我们,必须树立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以真诚的心去面对每一个学生,与他们共同學习、共同进步。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八、 在生活体验中领悟数学的真正价值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更是为了能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这也是数学的价值所在。我们要努力做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数学脱离数字和公式,丰富多彩起来。要将生活课题引入小学数学课堂,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运用生活化教学,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解决这一问题。能够让数学真正被学生所喜欢和接受,让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充满创新。
小学数学课堂创新的模式并不单一,不同的课堂创新模式也会出现一定的差异性,但是这些方法不是绝对孤立的,只有相互联系、相互配合才能取得良好效果。教师应该根据知识的类型和课堂结构,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组织课堂教学,促进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作者简介:
闫国权,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永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