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群文阅读中落实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2019-11-11孙建泉

考试周刊 2019年75期
关键词:思维品质群文阅读提升

摘 要:思维品质在核心素养中的占有重要地位,但在教学中,不少语文教师却忽视了对学生的思维品质的培养或者不知道该怎么培养,学生在语言表达中特别是议论文写作最突出的问题是逻辑性不强,思维同质化、浅表化。因而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落实“思维发展与提升”这一核心素养,便成为急需解决的教学问题,群文阅读是落实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提升;思维品质;群文阅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思维发展与提升等四个方面,而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则需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以及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可见思维品质在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地位。但在教学中,不少语文教师却忽视了对学生的思维品质的培养或者不知道该怎么培养,学生在语言表达中特别是议论文写作最突出的问题是逻辑性不强,思维同质化、浅表化。也就是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注重培养学生的洞察力和批判力,让学生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候具备相应的理性精神,学生才会有良好的思维品质,才能做到立论正确,语言准确,论据恰当,讲求逻辑,准确表达和阐发自己的观点,他们才能逐渐构建起自身的精神的底子。

因而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落实“思维发展与提升”这一核心素养,便成为急需解决的教学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探究认为群文阅读是落实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 在阅读不同文本中,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是考察问题的全面性多向性,善于从事物的各种各样的关联中去认知事物,是否广阔性与一个人的知识经验是否丰富紧密相联。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满足于对事物或现象的依照惯性来加以解读或惟“权威解读”是从,要鼓励学生拓展思维,大胆做出其他看法或评判;可以创设有针对性的问题或情境,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而不是千篇一律。

如在教学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项羽之死》一课中,设计了一个主问题——我心目中的项羽,说说你持这一看法的理由,在课堂上让学生围绕主问题进行交流,对项羽进行评价。为了拓宽学生的思维,不囿于已有的“定见”,我提供了历代不同的文本让学生阅读,有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项羽)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之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也有后人咏项羽的诗:杜牧《题乌江亭》、王安石《乌江亭》、李清照《乌江》、胡曾《乌江》、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五首诗都是咏史诗,咏的对象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的评价并不一样。杜牧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李清照认为人要讲气节,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胡曾点出项羽失败是因为他弑义帝、去能臣、阻谏议,最终失掉了民心,就连自己也愧对江东父老,已是无力、无颜东山再起了;毛泽东从反面总结了项羽的惨痛教训,是贪图虚名,放纵敌人而造成自己失败,给读者以明鉴:“不可沽名学霸王”。

这种多文本比较阅读,能让学生懂得:同一个题材(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由于作者有不同的感受经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选择自己评论的角度,进行不同的评价,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当然前提是基于多角度思考问题,做到有理有据,以理服人,才能表达出丰富的观点来。

二、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挖掘教材的教学资源,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思维的逻辑性是指在思维时能有根据地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思维的逻辑性表现在与人谈话、讨论问题或写文章时显得有条不紊。

如同样都是论战国时代六国灭亡、秦国统一这段史实,有杜牧《阿房宫赋》,贾谊《过秦论》与苏洵《六国论》等不同朝代的名家文章。特别是《过秦论》《六国论》两篇文章脉络非常清楚,都體现了议论文论证严谨的特点,是带有范式性的作品,可以进行比较教学,从而学习论证思维的逻辑性。

两篇文章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从论证方法上看,都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从结构上看,都采用了逐层推进的形式。

但由于作者当时的历史情况和所处的地位不同,他们行文的思路、议论的意图、持论的角度等方面的差异还是明显的。这两篇文章的行文思路恰好是相反的。

《过秦论》是先列举史实论据进行分析论证,然后,在前文史实的基础上议论,表明作者的观点,即“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而《六国论》则开门见山地提出论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接着将中心论点细分为两个分论点:“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第三步:总结历史教训,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引申劝诫,讽谏宋王朝不要重蹈六国的覆辙。

从评议的角度看,《过秦论》重在指斥秦王朝的残暴荒淫;《六国论》则是从痛惜六国失策的角度来评论的,

从文章意图看,《过秦论》是因时而作,贾谊写这篇史论,用以规劝汉文帝要施行仁政,莫蹈暴秦覆辙。《六国论》是缘事而作,苏洵写此文就是要告诉宋仁宗,应该以六国破灭为鉴,不要对契丹和西夏屈膝求和,以免像六国那样“为积威之所劫”。

而《阿房宫赋》虽是散文,后两段却是议论,其论点就是讽喻之意——不要荒淫奢靡,重蹈亡秦覆辙,让“后人”哀叹前人的悲剧重演。

在教学中,打破教材编写的限制,从教材中挖掘教学资源,可以达到一箭双雕的教学效果,对学生思维的逻辑的培养无疑是最直观而又最有效的做法。

三、 在阅读重要的时事评论中,学习评说的立场、观点、方法,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对思维的深度而言的,指能透过事物的表层现象发现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势与后果。学生能否透过表面现象,层层深入,洞察事情(现象)的本质及联系,是思维深刻与否的主要表现,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使思维向深层发展。而重要的时事评论中,不同的媒体针对同一事件评说的立场、观点、方法则大为不同,其中不乏有独到、深刻的评论。

如2019年4月15日,法国巴黎圣母院起火,一时间无论是微博、微信朋友圈还是各大媒体平台,各种各样的舆论在短时间内纷纷亮相,在巴黎圣母院失火的新闻下面,有一些“不一样”的声音却多了起来。竟有不少网民拍手称快,对巴黎圣母院的焚毁幸灾乐祸。更是称这场大火是当初法军焚烧圆明园的报应,相关微博评论中“天道有轮回”字眼层出不穷。于是,我从中国青年网、央视网、澎湃新闻、新京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中,选择了《巴黎圣母院大火反思:莫让文明染上仇恨》《国耻不能忘却,但不应该落井下石》《面对全人类的不幸请勿轻言因果报应》《巴黎圣母院大火,不可“烧毁”理性》等文章,从这几篇文章标题的关键词都不约而同地用上了“莫让”“不应该”“请勿”“不可”等禁令性动词,非常的显眼,其实都亮明了評论者的观点,更彰显了评论者透过“众声喧哗”的表层现象中加以深刻的思考。如文中有令人心头一震的反问与批驳:“巴黎圣母院的大火需要迅速扑灭,少数国人心中的‘邪火,何尝不需要灭一灭?”“如若抱着‘同态复仇的心理‘观赏巴黎圣母院之上的熊熊烈火,我们又与当年历史的罪人有何差异呢?”更有醍醐灌顶的精警与建议“诚然,勿忘国耻是每个国人的必修课程,然而面对声势浩大的舆论浪潮切不可丧失了理性,随波逐流催动恶性的群体极化”“塑造一个理性和文明的‘自我才是自爱的首要条件,也是与人交往的前提,封闭、隔绝、自大,则只会把自己困在一种虚幻的泡泡当中,除了自我陶醉外,难以赢得他人真正的尊重。”课堂上通过引导学生深入解读以上文章,能充分地认识到,面对巴黎圣母院被烧毁——在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中,应该以怎样的态度看待文明的陨落,文化遗产不分国界,都是全人类的艺术瑰宝,巴黎圣母院被焚毁,不仅仅是巴黎人民、法国人民的损失,更是全世界人类的损失。面对文明与智慧的消逝,我们不能抱有仇恨。狭隘的民族主义不是爱国,爱国没有错,但要保持理智。

这样的教学,既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又取得了立德树人的良好效果。

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而这些能力都和思维的品质关系密切。只有让学生的思维变得广阔、严密、深刻了,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学生的核心素养才得以真正地落实。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做一个善于思考的人,充分挖掘利用必修和选修的教材资源,善于借助重要的时事评论,时时加强思维训练,语文教学质量才能提高。

参考文献:

[1]王荣生.语文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王宁,巢宗祺主编.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4]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5]俞发亮主编.高中议论文课时写作教程[M].上海:人文汇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孙建泉,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惠安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思维品质群文阅读提升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媒介运营管理者应具备的一种新的思维品质
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度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