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课堂”与大学英语教学
2019-11-11杨斗
杨斗
[关键词]对分课堂;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与方法
引 言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我国越来越重视教学质量和教学方法。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方式太过刻板、无趣,根本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师生交流互动,改变教师“独角戏”角色,使教学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大学英语教学应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应注重课堂组织、设计和考评,以期有效促进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 对分课堂基本概况
(一)“对分课堂”概念的提出
对分课堂是复旦大学心理系博导、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博士张学新教授根据认知心理学,于2014年提出的一种原创性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其核心理念是把大约一半的课堂时间给教师讲授,另一半给学生讨论,并把讲授和讨论时间错开,让学生在课后有一定时间自主安排学习,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
(二) “对分课堂”的环节
对分课堂分为3个环节,分别为“讲授、内化吸收和讨论,简称PAD课堂”。对分课堂强调先教后学。教师首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宏观介绍,明确学生学习范围,指出难点、重点,然后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在内化吸收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亮考帮”。“亮考帮”是“亮闪闪”“考考你”和“帮帮我”的简称。“亮闪闪”是指列出学生学习过程中自己感受最深、受益最大、最欣赏的内容等,至少一条。“考考你”是指列出自己弄懂了,但是可能令别人存在困惑的地方,用来挑战别人,至少3条。“帮帮我”是指列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讨论时向别人请教,至少3条。第三步是讨论环节。
(三) “对分课堂”的核心概念
1. 两个核心要素
对分课堂强调两个核心要素:一是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讲授,一半分配给学生讨论,二是将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在时间上错开,让学生在中间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吸收。
对分课堂的最初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想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必须让出部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掌控、主导,形成师生“对分”课堂的格局。在对分课堂上,教师介绍基本框架、基本概念,着重讲授重点、难点,但并不涉及全部教材内容。学生通过教师讲授把握了章节的基本内容,理解了重点、难点,大大降低了课后的学习难度。在课后学习时,学生便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特点和具体情况,凭自己的节奏去完成内化吸收过程,完成对教材内容更为全面的学习与理解。内化吸收之后,学生再回到课堂上,分组讨论学过的内容,然后与全班学生和教师开展深入的互动交流。同一内容,经过教师讲授、课后复习、分组讨论3个过程的分阶段学习,理解程度逐渐加深。
2. “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
“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是:教师只用一部分时间讲授课程,其余时间交给学生分组讨论,在授课和学生内化之间架起桥梁。实施过程的关键是授课一周后(可根据情况调整)再进行讨论学习,学生在这两个过程之间进行自主性学习,完成内化。在大学英语中应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对英语教学有极大的改革,教师更多的是留给学生时间和机会,让他们用英语交流探讨,转变成课堂的主动参与者,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参与度,让师生有更多机会互动交流,促进了对英语语言的学习,提高学生对英语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改善学生“哑巴”英语的状态,并促进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对分课堂”与大学英语教学
在大学英语传统课堂上,教师从头至尾进行详细的讲解,学生只是听众而已,被动接受所教的英语,没有机会参与其中。对分课堂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可以通过实践使对分课堂这一理念更容易地被接受与采纳。
(二)“对分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体现与特点
1. 使教学更有目的性
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列出难点,让学生进行课下准备,下次上课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让教学具有针对性,提高教学效果。针对性体现在:更高效地关注到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难点,可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加强课堂教学效果,同时给学生充分实践的机会。强化了“听”“说”“读”“写”“译”各方面能力,在对分课堂上互相、交流、讨论,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课外实践的完成。
2. 使课堂参与程度从“一”到“多”
由于传统教学理论忽略学生的认知感受和对课堂的参与性,过分强调和维护教师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师生之间缺乏沟通,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目前,我校大学英语教学也出现类似的情況,由于课时量有限,大部分教师仍采取唱“独角戏”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师生之间没有沟通与交流,教学效果可谓很不理想。
通常课堂上,学生数量较多,个人素质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综合能力,实施针对性教学,可以将学生分组,进行引导,因材施教。学生分组讨论之前教师留下的难点问题,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引导帮助各小组,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加深和升华;学生需要为讨论做准备,就会认真做作业和预习,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使学生养成更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大学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大学英语传统教学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分课堂可以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学生为了凸显自己的观点,课后会自主查阅资料,独立思考问题,并在小组内有效沟通,逐渐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意识。在自主学习环节,学生为了完成内化,会主动思考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不断加强学习能力。
(二)“对分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体现的优势
1. 有助于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学生是被动进行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很差,而这对于学生深化学习、创新精神的培养都是十分不利的。“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将课堂“一分为二”,首先在课堂上教师讲解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另一部分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主要是课下利用微课完成另外一部分的学习,可以更好地自主控制学习时间,将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记录下来,便于下节课的互动、交流、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等多方面的能力,并且培养了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对今后的工作、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微课只是辅助工具,不要过分依赖,真正发挥作用的还应是教师在课堂上的知识点教授。
2. 有助于学生树立时间观念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对于时间的掌握是非常被动的,只能按照教师的节奏来进行学习。而微课教学则是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可以根据自身学习状况来掌握各个环节的学习时间,通过学习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不但可以有效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而且可以节约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一些自己喜欢的活动。而对于那些英语水平较差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提高英语水平的学习方法,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微课视频,利用这种方法来提高自身对英语学习的乐趣,在短时间内提高英语水平。
3. 有助于增加师生交流机会,促进学习进步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具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在课堂上学生与教师分工明确,教师进行教授,而学生只负责听讲,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很少有与学生交流的机会,这不但不利于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更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在微课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讲完重要的知识点后,学生在课下利用微课进行学习,学生在微课中遇到不懂的可以标记下来,留到下堂课中拿出来与学生、教师进行交流讨论,这样的学习过程给学生提供了质疑教师的机会,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生的知识点应用能力也会在讨论中有所提高。
(三)“对分”课堂为大学英语教学带来的挑战
1.教师要掌握合适的立足点
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时间、方法、评估、课程教授的进度等都是由教师主导和决定的,教师是主体。而在微课教学方式中,课堂上的主体由教师转变为学生,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课堂上将重要的知识点向学生讲述即可,具体的学习由学生自己把握。教师更多的是给学生解惑,就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向学生解答,以此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除此之外,教师在面对教育的改革、教学方式的转变时也应该是积极的倡导者与引导者,而不是阻碍者,教师应该积极学习,提高教学水平,适应不断变化的教学环境,找到最好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
2. 互动、评估体系的建立
“对分课堂”教学中必须建立完善的师生交流平台,师生可以更高效地将学习中遇到的疑惑进行沟通,让学生及时得到教师的解答和指导,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更好地增加师生之间的感情,更重要的是可以快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其次,“对分课堂”模式还需要建立一个有别于传统的完善的教学评估系统。传统的评估系统是单向地,对学生评估是采用期末考试的单一方式,微课教学中的新评估体系应该是同时对师生进行双向的评估体系,通过对学生进行评估可以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通过对教师的评估则可以帮助教师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不管是建立师生互动系统还是评估系统都必须有强大的技术以及专业的人才支持,如果是脱离实际的系统研发,所起到的效果可能是适得其反。
3.应试教育与“对分课堂”模式的冲突
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师的教育以及学生的学习精力都放在了主要考点上,这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来说是非常不利的。而推广“对分课堂”模式最大的问题就是需要学生的自主学习习能力,这对于适应传统教育的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非常困难的。如何避免这一冲突或者将其缺点降到最低是未来一段时间需要解决的课题。
基金项目:项目编号:WY2017101-C。
参考文献:
[1]赵婉莉,南娇鹏.大学英语“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陕西教育:高教,2016(5):40,42.
[2]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5):26.
[3]周玲.“对分课堂”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6(5):92-93.
[4]王霞.對分课堂:英语阅读教学的新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 2015(12):76,79.
[5]赵华芹.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海外英语,2016.(3):39-40.
[6]杜燕飞,张学新.“对分课堂”: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与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6(3):116-118.
[7]马陆艳,陈瑞丰.对分课堂对提升大学生人格的意义[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8):168-170.
[8]赵滨宁.基于“对分课堂”的元学习能力培养研究—以“雅思阅读”课程为例[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16(1):20-23.
[9]曹帅,付慧.对分课堂: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的新探索[J].语文学刊,2016(4):152-153.
[10]王明媚.对分课堂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J].高教论坛,2016,8(8):66-68.
[11]杨淑萍,王德伟,张丽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师生角色 分析[J].辽 宁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2015,38(5):653-658.
[12]郑小军 ,张霞.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其回应 [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24-25.
[13]朱品文.对分课堂实施的五部曲 [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36(4):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