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策略
2019-11-11江宝平
江宝平
[摘 要] 国学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国学教育,不仅能够积淀小学生文化底蕴,而且还能够从小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与文化自信,在新的时期,强化国学教育与基础教育的融合,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以小学语文为例,对其教学中国学教育的融合策略进行讨论。
[关键词] 国学教育;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在中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繁荣的过程中,国学是其中最不可缺少的核心和灵魂。国学不仅仅是民族精神的传承载体,同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载体。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普及国学,全面实施国学教育,是夯实国家基础教育,强化青少年民族气节、文化底蕴、民族精神的关键。
一、国学与识字教学的融合
汉语言文字的历史比较悠久,其凝结了几千年的文化内容,每个汉字都具有一定的内涵,所以,国学教育对小学生来讲,识字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小学教师在进行语文识字教学时,教师应该使用多种方法给学生进行讲解,学生可以从国学的角度更好的认识汉字,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汉字的形体进行较好的记忆,还能够让学生对汉字的含义进行更好的理解。另外,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将国学经典和识字教学进行有效结合,使得学生在学习汉字的同时,还能不断提高自己对中华文化的认知,进而可以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理念。比如:《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经典内容,都比较容易阅读,朗朗上口,很多小学生在阅读这些国学内容时,就可以认识并且记住很多汉字,而这些汉字都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掌握的汉字。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内容的背诵,使得学生可以不断丰富自己的汉字量,进而实现汉字教学的效果。另外,教师还可以在学生认识汉字的过程中,将《弟子规》《千字文》中蕴含的思想和观念给学生进行讲解,使得学生可以不断提高审美能力,掌握更多的语文文化,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
二、国学与成语教学的融合
成语展示语文的丰富内涵,其简单的形式让人们喜爱,几乎都是由四个汉字组成,简单的几个字具有丰富的含义。很多成语都有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和国学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在一些小学语文课本中,在一些文章后,都会列出本节文章中涉及的成語,这个成语不仅和文章内容相关联,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难度。教师可以将成语相对应的故事给学生讲解,来帮助学生记忆成语,使得学生对成语更好的理解,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能力和国学素养。比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滥竽充数”这个成语时,可以先给学生讲解成语背后的故事,进而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这个成语起源春秋战国,在齐宣王时期,他比较喜欢多人一起进行表演,经常让百人一起吹竽,而这百人里有一个人叫南郭处士,其主动为齐宣王进行演奏,赢得齐宣王的喜欢,他获得了很多的赏赐,但是他实际并不会吹竽,只是混在人群中。后来齐宣王的儿子继位,他不喜欢多人一起演奏,只喜欢听一个人的演奏,南郭处士由于自己不会演奏,只能逃跑。”教师给学生讲解“滥竽充数”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也可以使得学生对这个成语进行更好的认识,这个故事也是向人们讲述一个道理:一个人没有真才实学,那么最后也会暴露,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量,丰富自己的能力很重要,这也是对学生进行一种国学教育。
三、国学与古诗教学的融合
古诗词也是国学内容的一部分,更是我国语言文化的遗产,其具有语言简单、和谐韵律等特点。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古诗词进行全面系统有效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国学素养,提高其对中国语言文化的认识,使其审美能力不断提高。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古诗词时,不应该只是让学生熟背诗词内容,还要让学生体会诗词中所展示的意境美,充分感受其中想要表达的内容,进而更好地理解诗词中所描写的内容。另外,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还应该将内容和思想道德进行有效衔接,使得学生的道德核心素养可以提高。在对学生进行古诗词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给学生讲解,为学生国学素养的提升奠定较好的基础。
国学经典中蕴藏着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史,是中华民族从古至今的文化结晶,国学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见证,也是教导中华儿女品行、道德、处世之理的宝贵财富。小学生学习国学经典,可以塑造小学生高尚的人格与品行,能够提高小学生的文化道德修养,将国学教育与小学语文教育融合,是语文教育应该承担的责任,也是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根本要求。
参考文献:
[1]范尊成,单红爱.论国学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可行性[J].中国农村教育,2019(2):112.
[2]丛龙梅.国学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策略探讨[J].华夏教师,2018(35):26-27.
(责任编辑:文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