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
2019-11-11葛雪莲
葛雪莲
[摘 要] 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学生需要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并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应使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原本停留在书本上的知识生动起来,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
[关键词] 小学;信息技术;生活化
现阶段,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是教育行业,从相关课程的开设到各种新型教学手段、教学设备的应用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信息技术教学不应仅停留在课堂上、书本上,应该更多地关注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让信息技术实现其改变生活的初衷。
一、生活化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生活化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将传统的单一课堂教学延伸到生活实际中,实现课堂理论教学与生活实际有效结合,从而使传统的枯燥理论知识“活跃”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加入课堂中来,提升学生将知识运用于生活的能力。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全面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最终达到利用知识服务生活的目标。
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核心是教学内容的确定,如何选取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并根据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了解情况和兴趣爱好来安排课程教学内容。因为信息技术课程内容较为难懂,而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成熟,因此,对于信息技术学习难度较大,一旦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就会对学生心理产生较大影响,进而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基于此,教师对教学内容要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提高教學效率。将课堂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比如可以让学生选择想要绘制的图形,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填充颜色做成自己喜欢的样式,作品也可以传到班级群里,分享自己绘图的心得和想法,老师再根据学生绘制的图形展开课堂教学,让课堂教学生动起来,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生活化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除了要选取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之外,课堂组织和教学环节的安排也应注重生活化的引导。小学生无论心理上还是思维方式都没有完全脱离开对家庭的依赖,贴近生活的教学方式更能引起小学生心理的共鸣。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能够将枯燥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到一起,能增强学生的体验感,让学生从学习中体会到快乐。
教师可以把生活中的一些有关信息技术应用的实例和经验应用到教学环节的设置中来,再结合实际操作,让学生能够对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操作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比如在信息技术中关于因特网内容讲解时,可以设置一些教学环节,让学生加入讨论。比如学生分组讨论对于因特网的认识,在平时生活中,都运用因特网做过什么。待学生讨论之后,再进行浏览器搜索的介绍。最后,让学生自行在电脑上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印象,让学生对网络和信息技术有更多感性的认知。
三、生活化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信息技术知识讲解过程中融入生活元素不仅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此外,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将原本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对生活中具体事例的讲解,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点,掌握知识点和技能,提升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程内容讲解的时候,应把握好对于生活化教学模式和理论教学模式的综合应用,不能一味地采用生活化教学,而忽略了教学的理论性。因为任何一种单一教学模式的应用都将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教学开展中,要注重生活化和信息技术知识的结合,让学生能够通过理论学习达到解决生活中遇到问题的目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教师也要正确看待“生活化”,“生活化”仅仅是教学中的一种手段,目的是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两者的结合,合理分配教学学时,科学选取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最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小学信息技术作为小学阶段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实践性,符合生活化教学的特点。因此,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学环节设置都要注重生活化的应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以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万新.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7(10):162-163
[2]刘仁.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初探[J].学周刊,2017(24):136-137.
(责任编辑:姜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