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2019-11-11刘庆杨梅
刘庆 杨梅
摘 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探讨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前外语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文化是语言的母体,文化因素影响着语言交际的有效进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将跨文化的理念融入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评价等环节。文章以跨文化能力理论为基础,从加强教师跨文化能力素养、培养跨文化意识、优化跨文化教学资源及改进跨文化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能力培养的路径。
关键词:跨文化能力;大学英语教学;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9)09-0080-05
全球经济一体化,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社会、经济发展对英语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国际跨文化合作和交流,给我国大学生带来了更多发展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英语为当下世界最重要的交流语言,因此,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创新发展的方向应该根据人才需求结构而发生改变,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具备跨文化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一、跨文化能力与大学英语教学
在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研制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对课程结构和内容做了很大调整:课程设置分为“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跨文化交际”[1]三个板块。可见,跨文化能力的培养与大学英语教学的紧密性和关联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同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人才强国战略,即“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可见,高等教育中培养具有跨文化能力的国际化人才是当前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
二、跨文化能力的内涵与构成要素
跨文化能力研究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学者们在这一领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和研究,国内外前期相关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两个方面展开:(1)探讨跨文化能力的概念内涵和组成要素;(2)不同文化背景下跨文化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
(一)跨文化能力的内涵
学界对跨文化能力定义的探讨是开展跨文化能力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国内外学者通过研究指出跨文化能力包括认知技能、情感品质和行为能力三个维度[2-3]。同时,有学者指出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跨文化能力要强调交际的有效性和得体性[4-5]。
(二)跨文化能力的构成要素
由于对跨文化能力的不同认知,国内外学者构建了多种跨文化能力培养模式。Byram(2015)提出的跨文化能力模型包括知识、技能、态度和思辨四个维度,以及联系技能、发现技能与交际技能等[6]。国内对跨文化交际的研究主要在外语研究和外语教学领域展开,学者们的关注点更多地聚焦在外语教学中跨文化能力培养的问题上。有学者结合国内外语教学实际情况,从理论角度和实践经验提出跨文化能力培养模式[7-9];杨盈和庄恩平(2007)提出语言学习与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系,指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全球意识、文化调适、知识和交际实践四部分[10]。孙有中(2016)提出在外语类专业教学中从思辨、反省、探究、共情和体验等五个方面提高跨文化能力[11]。虽然,到目前为止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先前的研究一是主要以外语专业教育为背景展开,理论研究较多,实际教学应用与设计较少;二是尚未形成普遍适用于高校非外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培养系统,缺少具体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探讨,故此,从我国高校外语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培养跨文化能力为目标,构建高校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亟待开展。
综上所述,本文从跨文化能力培养的视角出发,提出跨文化的意识及理念应融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涵盖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并提出适合高校人才培养和语言文化学习环境的大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与提升路径。
三、跨文化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
(一)实验对象
本研究的实验对象为笔者所在高校大二年级本科生,以一个教学班为单位,包括男生36人,女生20人,实验对象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可见,实验对象中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学生所占比重较大,说明实验对象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而有出国经历的学生所占比重非常小,没有出国打算的占一半以上,说明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经历较缺乏,以及对跨文化交际的认识较欠缺。
(二)教学实践内容
本研究在对跨文化能力理论及跨文化能力培养模式研究的基础上,以Byram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型为基础,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对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分析,从态度、知识、技能和文化批评意识等四个维度出发(如图1所示),开展跨文化能力培养教学实验。
1.跨文化态度是指如何对待他文化与我文化在信仰、价值观及行为方面的差异,正确的态度是实现成功跨文化交际的先决条件。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对待英语文化应有开放的心态,以平等的视角看待英语文化,愿意参与各种相关学习活动和体验英语国家的文化,并与自身文化在价值观、信仰及行为等方面进行比较,能客观看待和分析文化差异。这不仅是当前全球一体化、文化多元化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同时,正确的跨文化态度的培养对我国外语教育具有现实意义,在跨文化语境下培养我国大学生的文化知觉力,对我文化及他文化的认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培养尊重他者文化,摒弃文化偏见,建立文化平等性及文化多元性的意识。
2.跨文化知识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对自己国家文化和目的语国家文化的了解,二是对自身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中的个人和社会层面上的交流互动过程的认识。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需要了解和认识中国与英语国家的交流历史及现状,以及国家、社会交流的过程及机制等方面的内容。
3.跨文化技能指的是学习者利用已有的目的语知识框架对外来事物及文化进行理解并发现其内涵的能力。在英语学习中具体指解读英语文化的相关资料,并将其与中国文化中相关内容建立联系的能力;以及能发现英语文化中的新知识,并将之用于实际交流中和处理交流互动中出现问题的能力。
4.文化批评意识指在一定标准下鉴别和评价本民族文化,以及其他国家的文化习俗和文化产物的能力,也包括利用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跨文化交际中进行有效的互动和磋商的能力。例如,在英语教学中,应培养学习者根据自身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外在特征、标准,以及两种文化间的交流实践和交流结果对文化問题进行客观评判的能力。
(三)实验过程
实验过程持续一个教学学期(16个教学周),包括8个教学单元,每个单元持续两个教学周,每周2学时,每个教学班32学时。主要教学内容涉及童工和工人待遇等社会问题、职业规划、环境保护以及中西方文化差异及比较等方面。
以《新时代交互英语(读写译)》教程第四册中Unit 6为例,该单元文章主题内容为Obtaining an Education and Preserving My Identity,文章主要讨论话题为20世纪末中国移民在美国求学、生活等内容,描述了作者面对中美文化差异时适应和融入美国文化,同时又保留中国文化身份的过程。该单元教学过程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教学设计思路如图2所示。
1.课前为内容导入环节,设计的任务为:(1)Tosearch the internet to find one or two cases to show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culture and American culture.(查找一个或两个关于中美文化差异的案例。);(2)If you were in the same situation of the cases, what would you do?(假设你遇到了案例中的情况,你会怎么处理?)学生通过查询有关文化差异的信息并相互讨论,初步了解单元内容以及文化差异对比的思路。
2.课堂教学活动中以“教师讲授+学生讨论”和“互评+教师点评”的模式展开。(1)教师对课文背景知识以及相关的跨文化交际学、美国文化等相关知识进行介绍;(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课文内容展开讨论,根据理解及讨论结果形成小组意见,并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呈现;(3)学生对小组汇报的内容进行讨论并完成小组间互评,同时,教师给出点评及建议;(4)教师根据课堂学习及反馈情况布置课后复习任务,巩固学习内容。
3.课后为知识拓展和课后任务评价环节。(1)学生通过完成课后任务了解更多相关知识;(2)教师对学生课后任务进行综合评价,形成教学效果反馈意见。
(四)研究方法
本实验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对实验班级进行课堂观察、撰写学习反思日志与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教学方法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1.课堂观察法是在真实的课堂环境下收集相关数据,主要通过观察,包括看、听和记录课堂活动及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反应。在本实验过程中,对课堂过程进行了4次的录制(每4周1次,每次课堂教学为100分钟),录制地点在本校智慧教室,教师和学生不会由于摄像机等设备的存在而刻意表现或表现出不适感。课堂上教师身兼参与者与观察者的身份,即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同时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此外,对课堂的整个过程进行录像,以便课后教师对课堂过程做进一步的观察与分析。
教师课堂教学观察(采用英国文化委员会在京办事处和中国教育学会外语专业委员会共同设计的课堂观察核对表)[12]主要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效果三个方面进行。
(1)教学设计的考查主要包括五个指标,即教学目标定位是否准确适切和表述是否清晰规范;教学内容选择是否合理及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要求;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科学合理,是否有助于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活动是否形式多样和内容丰富;教学评价内容是否合理、方法是否多元以及是否可以有效调控教学过程。(2)教学实施从以下五个指标进行评价:教学设计实施过程是否指向教学目标、是否促进学习及人文素养的提高;课堂管理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关注不同需求;教师话语表达是否规范、准确有效,话语时间是否控制得当;教学机制即教学调控与学习指导是否及时有效;教学资源与媒体使用是否符合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整合是否有效,媒体使用是否恰当。(3)教学效果主要从以下三个指标进行考查:学生是否达到各项预设学习目标;课堂氛围是否实现师生关系平等、民主、融洽及学习氛围浓厚;学生课堂行为表现是否符合学习要求。
2.学习反思日志是要求学生按时间顺序记录下当天学习到的知识,以及学习的体会和总结。要求学生在每次课堂教学后都记录学习日志,首先,通过日志学生可以对自己的课堂学习更加了解,为日后进行学习反思留下思考材料,而且通过学习反思日志还能了解自己学习过程的动态记录;其次,撰写学习反思日志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思考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审辨式思维能力;最后,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反思日志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师生交流,起到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教学的作用。
3.学习效果问卷调查采用开放式问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统计和整理,充分反映学生的观点和态度,问卷在实验教学学期完成后发放给学生。问卷主要包括对教学资源和教学效果两个方面的反馈:(1)学生对教学资源的建议和看法,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材料、教学活动的开展等方面的学习体验总结和建议;(2)学生对实验教学学期结束后自身学习效果的总结,从“教”与“学”两个层面出发,总结学习效果,并提出自己的意见。
(五)研究结果与讨论
1.通过对四次(每次100分钟)课堂教学录制的观察,发现主要特点和变化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学生对课堂模式逐渐适应,对跨文化能力概念的理解逐渐清晰;(2)学生个体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明显提高,班级整体参与度有所提高;(3)教师在跨文化教学的内容和问题设置方面逐渐熟练,能够将跨文化教学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
2.在所有学生的学习反思日志中,笔者按照学习程度将班级学生按照优、良、中三个等级进行了划分,从每个等级抽取2位学生的日志作为样本进行跟踪和分析,共抽取6位学生,占班级人数10%。通过分析,反映出以下三个方面的变化:(1)学生对英语学习中“文化因素”的输入更加重视,有学生在反思日志中写道“以前学习英语大多重视听说读写技能,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了解甚少,现在每次课前都会按照教师的要求去查找一些英语文化知识,同时与同学们进行讨论后,对这些信息就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理解”;(2)学生对“跨文化”交际的现象有了更多的了解,并且表现出对不同文化的好奇心,其中有位学生在日志中写道,“没有出国经历,也没有和外国人真正的交流和接触,对文化差异所导致的理解误差没有什么概念,通过查询资料和讨论跨文化交际案例,对跨文化交流有了一些认识,而且扩大了视野”;还有学生表示通过跨文化教学,不仅对其他国家文化有了更多的认识,而且培养了自己的思维能力,有助于自己以更开阔、更理性的态度面对和处理文化差异;(3)对英语文化的学习可以更好地掌握英语的运用,有学生表示“通过对英语文化的学习,知道了所学词汇和句子适用的场合,对语用规则有了更多了解,有助于尽量避免因语言使用不当而导致的误解和矛盾”;也有学生在日志中写道,“对于有些单词,掌握了词根词缀所蕴含的文化含义后单词的记忆更牢固更深刻”。
3.教学周期结束后共发出56份调查问卷,回收55份,有效问卷55份,有效回收率为98%。学习效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教学内容、教学材料、教学活动的开展等方面的满意度较高,出现较多的表述包括“非常滿意”“比较满意”“满意”,占到回收有效问卷的76%;在学习效果方面出现较多的表述包括“词汇学习效果较好”“对词汇所适用的语境有了更多了解”“对英语国家文化的学习开阔了自己的视野”等,认为自己的学习效果较好的占到了62%。同时,学生也对教学过程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比如,教学材料可以更加多元化,除了英语国家文化知识,还可以添加其他国家的文化内容;课堂活动除了固定的小组活动之外,还可以添加随机分组活动,增加趣味性和挑战性等。
四、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能力培养的路径
(一)培养跨文化意识
我国的英语教育长期以来过于注重语言技能方面,即听、说、读、写等方面,而忽视了语用规则及文化因素的教育,但是随着国际跨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英语教育的理念也应向培养跨文化意识转变。在当前中国文化走出去及国外文化引进来的趋势下,培养跨文化意识是对外传播中国文化及学习外来文化的需要,同时,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平等、包容的态度来理性地审视文化差异。
(二)充分运用跨文化教学资源
教学内容是教学的核心,教学内容的选择和优化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虽然现在各种大学英语教材中都涉及中国文化、英语国家文化等内容,但大多都属于文化表现形式等内容,并未从“跨”文化的视角对这些内容进行整理和优化。因此,教师在教学资源准备的过程中应加入文化对比及分析的元素,引导学生对文化差异进行思考,这不仅有利于对文化知识的学习,还有利于比较思维的培养;此外,在当前文化多元化及“一带一路”背景下,除了英语国家文化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其他文化进行了解和对比,比如阿拉伯文化、中亚国家文化、伊斯兰文化等,这对培养国际化视野、跨文化知识的拓展和跨文化意识及思辨能力的培养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优化跨文化教学设计及方法
跨文化能力的培养不是通过一门或是几门课程就可以实现的,而是应将跨文化能力培养作为一种意识、一种教学理念,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由于语言所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渊源和传统习惯,因此(1)在词汇教学中,除了要学习词汇的意义本身之外,还应努力了解和认知词汇中包含的文化内涵及情感等因素;(2)在语法和语用规则教学中,要强调语言所适用的文化语境,这体现出民族间不同的语言组织方式和文化思维方式;(3)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英汉语言的对比可以更全面准确地理解语言形式与概念内涵的联系,可以更好地培养语言意识,提升语言与文化的敏感度。
(四)提升教师队伍的跨文化能力素养
教师的跨文化能力决定着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从目前来看,大多数外语教师是语言学和文学教育背景,对跨文化的理念、理论、模式等内容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因此为了实现大学英语课堂中跨文化教学的有效性,大学英语教师有必要学习和研读关于跨文化理论的著作,以及参加跨文化培训等。比如,外教社跨文化交际丛书系列包括引进的国外权威力作和中外专家的著作,通过学习可以了解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学者的观点和理论,以及欣赏各种文化交流的结晶;同时教育管理部门可以组织跨文化内容及技能方面的培训,教师通过参加培训提高自身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技能,此外,还可通过组织教师到国外进行实地体验和交流,学习和积累跨文化经验。
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下人才培养中重要的能力之一,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跨文化能力不仅有利于拓展大学英语教学的内容,还有利于促进大学英语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融合。在文化走出背景下,跨文化能力培养的过程可以帮助大学生对文化对外传播和交流形成更清晰的认识,促使青年一代为发扬中国文化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守仁.当代中国语境下个性化英语教学的理念与实践[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15,(4).
[2]Dinges N.G. & Liberman D.A.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Coping with Stressful Work Situations[J]. Intercultur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1989,(3).
[3]Deardorff D.K.Identification and Assessment of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as a Student Outcome of Internationalization[J]. 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2006,(10).
[4]Chen G.M. & Starosta W.J.Foundation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M].Maryland,USA:Rowan & Littlefield Pub Inc.,2005:241.
[5]胡文仲.跨文化交際能力在外语教学中如何定位[J].外语界, 2013,(6).
[6]Byram M.Teaching and Assess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 ative Competence[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15:34.
[7]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480.
[8]许力生.跨文化的交际能力问题探讨[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0,(7).
[9]张红玲,赵涵.民族志跨文化外语教学项目的设计、实施 与评价[J].外语界,2018,(3).
[10]杨盈,庄恩平.构建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J]. 外语界,2007,(4).
[11]孙有中.外语教育与跨文化能力培养[J].中国外语,2016,(3).
[12]刘润清.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 研究出版社,2015: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