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进四信”专题式教学初探

2019-11-11李佳怡

李佳怡

摘    要:在“四进四信”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整合内容,开展专题式教学,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与形式,鼓励大学生以多种方式参与教学过程等措施,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教师通过对大学生的观点、方法和形式等进行点评,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达到“四进四信”理论课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四进四信;专题式教学;条件与保障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9)09-0007-02

黑龙江大学自2015 年3 月起,在黑龙江省委高校工委和省教育厅的支持与规划下,先后开设了“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专题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课,全方位展开以“四进四信”为目标的思想教育教学工作。“为了确保‘四进四信教育工作实效,黑龙江大学从高校教育教学规律出发,在教学安排上,将这门课作为通识必修课程占1学分,列入人才培养方案,并将其纳入专项课程评估范围。”[1]并且根据学校规定,对专题课采取小班授课的方式,其目的是引导大学生更加全面、深刻地把握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2]。

笔者自2017年开始教授“四进四信”课以来,依托教研室已有的相关教學探索和成果,开始尝试对教学内容进行专题式整合,即把现有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课归纳为几大专题进行教学,并且使之与其他教学方法和形式进行结合,使教学方式更具灵活性和开放性,教学内容更具研究性和系统性。最终让大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四进四信”这一教学目标。目前,笔者总结归纳已采用的专题有“总论”“新时代和新征程”以及“条件与保障”,其他专题还在逐步地摸索之中,本文将以“条件和保障”这一专题为例,着重分析专题式教学的实际运用。

一、整合内容,确定专题

开展专题式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确定专题。那么如何确定行之有效的专题就特别重要。目前,“四进四信”课设置为八个专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和重大意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开启强军兴军新征程、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的立场观点方法。但是目前这样划分专题就存在设计偏小,内容之间有重合等问题。这样的专题划分很难达到专题式教学的目标,因此就亟须通过归纳整合“四进四信”内容来重新确定专题。

笔者认为,在设计专题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大问题、高凝练、覆盖广的原则。例如,“条件和保障”这一专题中就包括:把人民军队全面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以及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这三大内容。因其覆盖面广,结合国际国内时事,学生对重新划分后的专题感兴趣程度相对有所提高,对包含在专题内的一些时事内容讨论度也高。

二、尝试多渠道教学方式

在确定专题内容后,要结合其他教学方式和教学形式推进专题式教学的深入进行和展开。以专题式教学为主线,结合实践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慕课等教学方式和形式。以“条件和保障”为例,这一专题也可以成为一个大问题。因此,教师在讲授这一专题时就可以引入讨论式教学,使专题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相结合。可以提前给大学生布置一些小问题,比如,为何要开启强军兴军新征程?其重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提出的时代背景?“一带一路”自提出至今取得了哪些成绩等等。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问题要提前给学生布置下去,让大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查阅资料,以免使讨论式教学形式化。

同时,在这一讲的时候还可以运用案例分析来进行,例如,可以结合“中国近代史纲要”这门思想理论课,分析清朝政府为何在清末抗击列强侵略时屡战屡败,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内容,从军事力量方面概括一下失败的原因,从而引出我们党和国家所提出的国防和军队的四个现代化。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大学生学习和研究的积极性,同时因为涉及“中国近代史纲要”内容还可以增强学科之间的交叉性,学生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使所学的理论内容更加系统化。

三、增强师生互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

现如今的大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表现力强,对过往教学中的灌输式教学存在一定叛逆心理。“四进四信”课通过专题式整合后,内容变得更加系统化,教学节奏也变得更加紧凑。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有相对充裕的时间让大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提供可能性。

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时刻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鼓励学生以各种形式参与其中。以“条件和保障”这一专题为例,笔者所教授的班级有些学生是大学生入伍复原后再次回到大学课堂学习的,在“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内容时,就鼓励这类学生制作课件,介绍国防和军队的改革,使其他学生切身体会到改革使我国国防和军队发生的变化。有些学生是学习俄语的,并且部分学生因学习需要会去俄罗斯进行深造,对于这类学生,笔者鼓励他们做一次演讲或者录制视频谈一谈“一带一路”在俄罗斯的推进,以及俄罗斯学生如何认识“一带一路”。也可以通过制作微电影的方式,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所感所想拍摄成微电影,通过影音的形式来展现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祖国是如何前行发展的。教师则负责对学生的演讲、课件、微电影以及演讲等教学过程中产生的观点和方法进行点评,帮助学生们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此一来,针对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兴趣点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供“四进四信”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四、强化专题总结

在进行专题式教学的过程中,除去上述所讲的学生参与、教师点评外,教师还应对每一专题的内容进行引导和扩展,就是对每一个专题的内容进行系统性地梳理和阐释,使学生可以更深刻和精准地把握理论和思想。例如,在“条件与保障”这一专题中,笔者除讲解了教材上的内容外,还补充了一些分析。比如在“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这一部分,在讲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提出的时候,着重分析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提出的一个时代背景,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当今世界可以被看成“极”的战略力量,有美国、俄罗斯、中国、以德国为核心的欧盟,甚至可以算上日本,这些多个战略力量之间的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以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为例,在此前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推动者。但是现在却呈现出一种新的局面,主要发达国家中产生了逆全球化思维,比如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后发生的一系列“黑天鹅事件”,“手撕”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相比发达国家出现的这些逆全球化思潮,我们中国则逐渐地成为全球化进程中的引领者。国际社会更加期待我们中国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对我们中国的要求、期待都在上升。那么中国如何应对,如何保持战略定力,继续发挥负责任的大国作用,同时又能更好地维护中国的利益,实现中国利益的扩展,这就是我们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提出的时代背景之一。这种系统性地梳理和扩展,使学生们在整体上理解本专题内容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发生的时事也有所理解。

五、教师注重提升自身知识储备

教师对“四进四信”课进行专题式教学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同时对授课教师的要求也会提高。这就要求授课教师的理论水平要提高、时事更新要及时、知识面覆盖要广,另外对管理组织能力也有所要求。“四进四信”课进行专题式教学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问题导向,这就使得讲授这门课的过程中不仅涉及“四进四信”的理论知识,而且还涉及其他相关理论课的知识,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例如,在讲解“条件与保障”这一专题的“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内容时候,就涉及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提出的时代背景,教师就要从世情和国情所发生的变化进行分析,以世情的变化为例,世情的变化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世界多极化的深入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文化多样性的深入发展。分析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时,分析发达国家的逆潮流而动的原因,何为全球化思潮,有哪些事件是逆全球化思潮。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要关注世界时事发展走向,教师还不仅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的系列讲话,还要了解世界历史的知识、国际政治的知识。这样才可能真正地达到专题式教学的目标,而非流于形式。

综上所述,在“四进四信”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整合内容确定专题、结合其他教学方式和形式,教师与学生形成良性互动,帮助学生在思想理论方面提升,并且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们学以致用,用正确的态度和观点看待事物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平.黑龙江大学“四进四信”专题教学的初步实践与    理論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8,(4).

[2]林建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