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读“新语”
2019-11-11冯慧萍
冯慧萍
《周易》阐述了自强不息的君子风格;《论语》强调了“和而不同”的包容精神;《诗经》培养了温柔敦厚的情感;《道德经》闪耀着浓厚的思辨智慧;《世说新语》展现了独有的“魏晋风骨”……
刘义庆编著的志人笔记小说《世说新语》就是一部极好的经典,作为创新班的教学,文言知识的推进,校本课程的落实,各类知识的夯实……斟酌商议,最终决定推行此书。原因有三:1.文言知识全面,便于在此基础上推出《古文观止》;2.趣味性浓,适合该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征;3.篇幅短小,故事性强,易于开展配套活动,加深学生对学习文言的印象。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书中第二单元,选入《世说新语二则》,一则为《咏雪》;一则为《陈太丘与友期行》。
现结合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做法,谈一谈如何引导学生完成部编教材课文教学,并引导学生由此两篇课文走向《世说新语》整本书的阅读。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观图,获悉文学常识
部编教材七上语文书中第二单元的《世说新语》中所选的《陈太丘与友期行》,笔者先后选取了三套服饰,一套为东汉皇帝的服饰,一套为东汉一般职员的服饰;一套为明清服饰。给孩子们辨别,教师提出激趣式问题:“今天,陈太丘和朋友约定好出门郊游,請你根据你所拥有的文学常识,试试看给他挑一套衣服,好么?并说说理由。”学生跃跃欲试,很感兴趣。
图一:汉代皇帝冕服图、冕冠图、赤舄图。
图二:这种袍服是汉代官吏的普通装束,不论文武职别都可穿着。文吏穿着这种服装,头上必须裹以巾帻,并在帻上加戴进贤冠。汉代戴冠极为讲究。凡官僚入朝、祭祀天地、五帝、参加婚礼、朝贺以及有教养的士人会见长者,必须戴冠,以表示敬重对方。
图三:石青缎平金彩绣金龙夹朝袍,为清宫旧藏。清朝官帽:顶戴花翎,虽为一体,却是“顶戴”和“花翎”两部分。顶戴,就是官员戴的帽顶。花翎,是皇帝特赐的插在帽上的装饰品,一般是赏给有功的人或对朝廷有特殊贡献的人。
在引导学生明白朝代服饰不同之后,笔者结合部编教材七上语文书《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进行图文比对,说一说你对插图的思考。
学生一:我觉得从服饰和头饰上看,我不太赞同。因为朝代原因。
学生二:我觉得驾车人身份存在不妥,我查阅资料,知道了陈太丘的介绍:他出身微寒,从平民起家,慢慢做到太丘长,后世称为“陈太丘”。但是,作为和一名官员约定好出门郊游的,不大可能是自己亲自驾着牛车前来。至少不符合其朋友身份。
学生三:我觉得车辆绘制存在不妥。首先是车盖的绘制不正确,见(图四),然后是陈太丘的朋友应坐于车内,这样才更合适身份些。参照图片:
学生四:我赞同以上两位同学的质疑,我是结合《世说新语》的其他关于陈太丘的文章推理出的。在“德行第一”中“陈太丘诣荀朗陵,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陈太丘要去拜访朗陵侯相荀淑,由于家境贫寒,没有仆从,就叫大儿子元方驾车。虽然,此时,元方已然成人可以驾车,但是,这也足以可见,坐车外出还是需要一个驾车的。
高中语文教学较之初中教学,更注重文学常识的渗透教育。因此,在平时初中的文言教学中,有的放矢的进行文学常识(包括朝代人物服饰)的渗透讲解,以活动的方式,做好学生初高中文学常识的衔接工作,可大大减轻学生高中语文文学常识识记的难度。
二、析事,训练质疑思维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看书可增长知识,完善修为,但更可助人在纷繁的尘世中,学会拥有真实的自我。我即是我,不一样的烟火。
在《世说新语》中,这不一样的“烟火”数不胜数,例如:曹操、嵇康、阮籍等。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质疑阅读。
在质疑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懂得“书本之外”还有一个自我的存在,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拼命汲取知识,而在于对所汲取知识的整合提炼,提出自我见解,形成自我思考。这样,《世说新语》故事里的一个个人物才会鲜活在我们心中。
三、读评,丰实人物形象
画家樊枫曾说过:“认识一座城就像认识一个人,这样才能画出一个记忆中的城市。”同理,读懂与之相关的人物点评,就会多面而理性的去认识一个人,有助于在内心画出这个人的丰实形象。观评,这里的“评”可指记载文字中他人无声的体态认可语,亦可指历史书本记载他人的书面点评语,还可指现当代社会中他人的有声点评语。
《世说新语》呈现的为数不多的奇女子,谢道韫就是其中之一,她思想敏锐、见识卓越且感情丰富细腻。这从部编教材七上语文书中第二单元《世说新语》中所选的《咏雪》中可以看出,面对谢安的询问,众人的回答中,属谢道韫的回答最为精妙,将纷纷下坠的雪花比作是柳絮。“白雪纷纷何所似?未若柳絮因风起。” 一句诗句,短小、精干、形象的展现出谢道韫少年时的聪慧。
教学中,笔者立足文本,抓住“评”字,引导学生找出文段中谢安的神态描写:“公欣然”“公大笑乐”,并顺势请生说说,从“欣然”看出什么?谢安又为何大笑乐?在学生剖析的基础上,侧面得出文章对人物的赞扬、肯定。
谢道韫的聪慧还体现在,她能切准人心。同样是谢安的再次询问:“《毛诗》中何句最佳?”谢道韫则能站在赞颂肯定丞相身份的叔父谢安立场上,巧妙加以回答:“诗经三百篇,莫若《大雅·嵩高篇》云,吉甫作颂,穆如清风。 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谢安大为欣悦。大赞其雅人深致。
当然,了解一个人,应该是多面多角度的,联系谢道韫的一生,我们还会发现,她不仅聪慧,雄辩,而且晚年时面对敌寇,面对困境,以豁然、冷静、睿智挽救整个家族。这亦可引导学生结合其他书籍资料加以佐证。
卡尔维诺曾说过:“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它们对读过并喜爱他们的人构成一种宝贵的经验;但是对那些保留这个机会,等到享受他们最佳状态来临时才阅读他们的人,他们也仍然是一种丰富的经验。”愿我们的同学无论是喜爱经典《世说新语》的,还是尚在喜爱经典《世说新语》路上前行的,都能常常走进经典,常读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