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统文化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
2019-11-11李庆峰白洁
李庆峰 白洁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国民族思想与民族心理的核心源泉,也是现代高校思政教育理论与实践内容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宋元林主持编著的《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年8月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是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研究的重要成果,它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当中,探索传统思想文化的现代意义和价值,并以此发现和解决现代思政教育中的师德教育、青年信仰等现实问题。从整体上看,该书继承和突破了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涵与形式,对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的改革创新路径提出了新的见解与建议,有着显著的理论创新性和现实针对性特征。
该书共有八个专题:第一个专题探讨了儒家心理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第二个专题探讨了老子生态思想对现代生态道德教育的启发;第三个专题围绕《论语》论述了儒家生命教育思想;第四个专题探讨了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在德育工作中的应用;第,五个专题探讨了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以及师生交往的有关问题;第六个专题探讨了女大学生幸福观的现状调研以及教育策略;第七个专题讨论了当前高校青年教师的信仰问题;第八个专题从思政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入手论述了高职院校思政教学的有效策略。从八个专题的论述来看,编者在课题选择上较为集中,将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落实到具体课题的研究之中,展现了当前思政教育教学的现实状况和发展策略,大大提升了高校思政教育的传统文化内涵和实践应用效果。
笔者在研读该书的过程中,对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效果进行了综合性的思考与总结,笔者认为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应当从以下路径着手:
第一,挖掘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将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有效连接,健全和完善高校思政教育的课程体系。传统文化中存在着大量深邃的、有生命力的思想成果和文化内涵,这些积极的思想成果和文化内涵与现代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有着一定的契合性和关联性。对此,高校及教师应当加强对传统文化现实意义的研究,将它与社会主义核心思想内容和价值观连接起来,找到二者间的共性,增加社会主义价值观传播和思想文化建设的民族化特征和文化性特征,进而有效促进学生对思政教育课程的理解与认同。值得注意的是,在传统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体系的同时,高校及教师需要正确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挖掘传统文化有益的部分,摒弃传统文化消极的部分,创新传统文化未完善的部分,从而保证传统文化的融入能够发挥积极的现实作用。
第二,增加以传统文化教学为主题的理论课与实践课教学活动,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增强大学生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构建大学生的民族思想文化向心力,树立中华民族的爱国文化精神。在高校思政教育中,传统文化的融入能够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理论知识体系和实践创新体系的中國化发展进程,帮助学生全方位了解我国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本民族历史文化和思想内涵的认同与自信。
第三,创设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的优良教育环境,做好校园文化、网络传统文化交流平台、传统文化实践活动、青年教师教学培训等工作,为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环境基础和人才基础等。将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需要做好许多准备性的工作:就环境来说,高校应当通过学科规范性的构建来创设良好的环境,让思政教育的理论课程、实践课程、社会活动、校园文化建设能够对学生起到进一步的濡染教育;就教师队伍建设来说,高校应做好青年教师的培训考核工作,加强青年教师师德的培育,让青年教师在传统文化的学习培训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进而为思政教育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该书强调了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创新中的重要作用,而从具体的路径和策略来说,它主要包括三点:一是挖掘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和现代价值,将其纳入思政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内容体系当中,促进高校思政教育的民族化发展;二是多开展传统文化主题的思政教育活动,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民族文化向心力和自信心;三是创设良好的思政教育环境,提高高校思政传统文化教育传播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