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生理论视域下体育场馆赛后运行机制研究

2019-11-11毕司铭

韶关学院学报 2019年9期
关键词:体育场馆体育赛事共生

毕司铭

(江苏师范大学 科文学院,江苏 徐州221116)

城市发展是在政府的引导、社会需求和市场调整下的一个系统动态过程,公共设施建设是城市文明的标志之一,其管理水平高低制约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1].如何在比赛后高效利用体育场馆及其相关资源,已成为城市管理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引起了政府及众多学者们的高度重视,对体育场馆赛后资源的科学开发已迫在眉睫,发挥体育场馆赛后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将有助于和谐社会建设,否则将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从共生理论角度来思考赛后体育场馆的运行机制以及如何在城市中实现共生效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源于生物科学的共生理论,旨在描述不同单元间的共生关系,亦在社会科学领域有广泛应用,尤其是在体育科学方面的相关实践,为研究体育场馆赛后运行提供了崭新视角.

1 体育场馆赛后运行机制的共生系统要素

1.1 共生单元

共生单元是基本的能量生产和交换单元,构成共生或共生关系[2].合理分工和共生单位之间的互利合作,是促进共生体系不断优化的关键.基于共生理论,体育场馆赛后运行机制可以看作是一个共生系统,体育场馆和体育馆的子体育场馆是该系统的共生单元.从场馆资源方面来看,综合项目规模大,配套设施齐全,可满足各类体育场馆的需要;其他子项目型体育馆属于中小型,影响不大,但更适合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体育场馆是中小型项目,不能全面竞争,但设施相对完整,可以举办个人比赛.

1.2 共生模式

共生模式是指共生单元之间的相互结合或相互作用的形式,它可以反映共生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和作用的强度[3].通过对共生系统行为模式的分析,存在四种关系:寄生、偏离共生、非对称互惠共生和对称互惠共生.从组织的角度来看,存在点共生、间歇共生、连续共生和一体化共生等多种情形[4].由于共生系统中行为和组织的异同,可以形成16种不同的共生状态(见表1).体育场馆资源丰富,但缺乏合作联动机制,基本上是个体作战,体制还没有形成,各地区和部门之间的壁垒比较严格,由于管理的分工,很难形成合力.由于有着不平衡的区域经济发展体系,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共生关系.在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共生主要是寄生或部分共生.因此,创造积极有利的条件,促进区域体育产业共生模式一体化的转变尤为重要.互惠整合的共生模式可以使区域体育产业独特而有利,体育产品或服务的专业化程度更高.

表1 共生模式类别

1.3 共生环境

共生理论视角认为除共生单位外,其他因素的总和构成共生环境,由共生单元与共生环境组成共生系统.共生系统通过与共生环境交换物质流、能量流与信息流来完成新陈代谢,相互作用进行激励、中立和对抗效应,实现优化和升级[5].对于区域体育产业共生体系,共生环境可分为两个方面: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主要是指区域体育产业发展所需的物质条件;软环境是一种非物质条件和无形条件相结合的环境.体育场馆的体育系统对外向公众开放,该市的大部分体育场馆主要用于训练和比赛,根据具体情况,部分对外向公众开放,但开放的时间和场所有很大的局限性.通过市场化运作,公司将全面对外开放业务,从而获取经济效益.构建和谐的共生环境对于体育未来共生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2 城市应该具备促进共生效应实现的基本条件

2.1 基础保障

共生理论在多学科领域的应用中,它可以反映出其核心本质,融合、共存、合作、互利、互补、共同进步[6].举办体育赛事,特别是重大体育赛事,对于城市文化的发展、城市文化影响力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城市知名度与美誉度的提高,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7].各类体育竞赛场馆的布局要合理、相对集中,比赛场馆的地理位置、地质条件、气象和气温等均能够满足比赛成功举办和顺利进行的要求.在现代交通通信条件下,竞赛期间的交通通信服务应保证快速、准确、畅通及安全可靠.举办体育赛事的城市应该拥有现代化的设备,训练有素的安保人员和先进的安保基础设施,详细全面的安保行动计划以及应对恐怖活动时强有力的预防措施,如通过演习来模拟紧急情况(场地的观众疏散计划).提供专家和技术人员策划,组织和实施比赛.而体育场馆共生发展正式同共生单元间有着紧密的关联,其发展过程就是处理共生单元间的互动关系.

2.2 营造多元供给

共生关系确立离不开其模式的调整,共生模式决定相应关系.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场馆赛后运行问题已成为城市治理关注的重点.城市共生必然是对共生双方或者其中的一方有利,这是因为现代城市是具有生态共生的特殊生命体,懂得“趋利避害”.城市共生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通过资源共享来提高城市规模经济效益,一种是通过资源互补来提高专业化程度和聚集经济效应.如城市绿化良好,环境监测技术先进,环境保护完善,竞赛环境优美、环境整洁,为成功举办重大的国际和国内体育比赛供给良好的环境,其体育设施和组织工作在国内外形成盛誉.而在我国现阶段,政府是主要利益相关者之一,单纯依靠市场来规范体育产业市场将造成供给不连续等相关问题的出现,阻碍体育场馆赛后运行.

3 体育场馆赛后运行的共生机制思考

共生机制是指共生系统单元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方式.在共生机制的影响下,共生单位、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相互作用,推动共生体系实现共生共荣,实现双赢目标.

3.1 市场共生:赛后体育竞赛市场一体化的推进

要突出体育本身的特征,提高大型体育场馆管理水平,需要把握体育资源中的核心资源.在经营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中心为导向,多产业,全面发展,能够充分利用和发挥体育场馆综合功能的原则.除了要确保日常训练和比赛的需要外,我们还应该适当地向社会开放,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和多层次的运动需求.要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制定或采取相应措施,积极鼓励群众进行体育锻炼.此外,不仅要积极引进,还要努力在国内外组织举办各种竞技性、群众性体育活动,这样将有效促进体育产业发展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从而提高大型体育场馆的利用率.

基于共生理论,体育赛事与城市之间相互契合并形成互惠共生依存关系,但赛事的选择一定要符合城市发展现状,必须考虑政府、市场等共生界面要素[8].要根据此城市独有的特色,选择与之相符合的体育赛事,必须要考虑此项目是否适合该城市发展,无论城市是否拥有体育产业市场,都必须考虑到人文,历史和文化以及地理属性等.例如,我国北方的寒冷天气适合冬季运动的发展,而南方则应尽量避免冬季运动.一般来说,大城市应根据其市场承载能力选择与之相应规模的体育赛事.从活动的角度来看,大城市有能力从城市的角度组织这种规模的活动,只有这一级别的赛事才能促进城市更好的发展,更能提升城市的实力.在小城市举办体育赛事功能是让更多的人民群众感受到现场浓烈的比赛气氛,提高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增加平时体育锻炼的频率,为居民生活增添色彩.因此,有必要充分利用这些竞争资源,争取发展更大的体育竞赛市场,使体育竞赛市场与省会甚至国家体育赛事相适应,优化整合体育竞赛资源,联合设立跨省、直辖市体育赛事组织协调机构,组织、联合举办体育赛事,积极开展国际体育交流活动.

3.2 文化共生:赛后区域体育文化旅游精品的打造

整合的目的是使共生系统成为一个协调有序的整体,以减少每个共生单元之间的互斥,使共生单元维度的扩展不是基于其他共生单元的危害,使所有共生单元都能够和谐发展.从产业结构的角度看,近年来,体育旅游产业初步形成了以“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为特征的体育旅游产业结构.其产业性质是以参加体育活动或在一定经济活动中参观体育活动为目的,提供旅游、饮食、交通、住宿、娱乐、购物等综合性服务业.目前,体育旅游产业链以体育活动的参与和参观为基础,实现了餐饮、交通、住宿、娱乐、采购等环节之间的互联互通.因此,其产业结构主要包括对体育旅游的需求和市场中介的供给,即旅行社和体育资源的开发和管理.目前,还没有专门从事体育旅游行业的旅行社,其大部分业务都是由非体育旅行社承包.从产品结构的角度来看,基于自然资源的独特开发和体现特色文化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是组成体育旅游产品结构的基础,其体育旅游产品结构由“挑战极限活动之旅,环保生态项目旅游和特色娱乐活动之旅”组成.然而,目前体育旅游市场的业务由非体育旅游专业旅行社承包,从市场占有率的角度来看,体育旅游作为大旅游业的一部分,在国家“大旅游”的框架下进行运作,与传统的生态旅游和人文旅游优势相比,市场规模和市场份额较弱.虽然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缺乏专业的体育相关部门,体育旅游活动仅限于在政府的号召或安排下进行,缺乏社会和商业价值的投资,体育旅游资源的预期分布和有望形成的格局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从市场环境的角度来看,体育旅游业市场是整个商品市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具有全球规模的全球市场现状,整体环境总体较好,总体上令人满意,市场准入壁垒较低.但是,由于体育旅游业起步较晚,在这个市场化过程中,市场的运行环境不够清晰,市场行为水平较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权力有限,此外除了负责旅行社、旅游饭店、风景名胜区的等级评定外,对于体育旅游发展的其他方面也只有“建议权”.体育旅游资源现在已具有一定的规模,但仍处于无序发展状态.现在,所有共生单元的整合和基于当地资源特征的有效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面对长三角地区的源头市场,应倡导“娱乐健身”的理念,不断丰富文化内涵,打造体育旅游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区域形象,充分挖掘当地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资源,独特的民族特色和坚实的群众基础已成为该地区最好的体育旅游资源.

3.3 服务共生:赛后服务全民健身计划的探讨

有关国务院发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旨在全面改善中华民族的体制和健康,基本建立起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9].除了国家体育委员会制定的《健康中国2030》[10],还指出了新时期我国体育发展的方向,推动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具有重要意义.区域体育产业共生体系应以国家政策为基础,积极响应国家有关政策,根据自身实际确定科学发展目标.城市兴建的大型体育中心,几乎包括综合性的体育馆,体育场,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体育馆,要充分发挥全民健身优势,提高全民健身水平,共同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取得新成效.这是需要在本研究中探讨的问题,也是本研究的当务之急.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积极参与体育场馆建设和分享的研究,积极推进体育场馆开放信息化建设,争取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共同发布了《关于开放学校体育设施的社会指导意见》,积极推动政府履行相应的职责,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管理工作,最大程度地满足群众体育健身需要.开放性工作已经纳入省级城市体育工作评估和考核的指标[11].

3.4 管理共生:赛后多元化管理模式的摸索

在改造大型体育场馆主体的过程中,有必要将政府管理机制转变为政府控制机制,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管理权和管理权的市场化,资产管理机制的建立,商业决策机制和体育场馆的激励机制.它倡导多元化管理模式并存,坚持社会经济效益协调发展的原则,增强场地的“自我造血”功能,以便可以尽快实现自我收益.在国外许多国家已经广泛采用了一种运行机制,就是将体育经理公司和管理公司相结合.对于我国而言,通过积极引进体育经理和管理公司,可以直接、快速、有效的培养综合性体育场馆需要的人才,积累丰富的自我发展经验.同时,根据场地的资产和运行情况,可以科学地分析目标市场和营销环境,实现合理且易于实施的市场定位,并介绍适合群众需求的体育健身计划,以满足他们的爱好.最后,通过商业运营的形式,将扩大场地收入的范围,以提高场地的运营效率.在我国大型体育场馆中,通常在组织结构上设有市场开发部门,负责组织场馆市场开发计划的实施,与此同时,它还针对体育场馆的实际情况,负责市场化运营,以此提高体育场馆的利用率.但由于该部门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在实际操作时很难产生收入.如果将体育场市场开发部门转变为专业的体育经理和管理公司,可以充分利用资产所有者的监督作用,为综合体育场馆的开发、经营、管理和发展等提供一套科学的管理和管理渠道.

4 结语

赛后体育场馆的运行受到限制和影响的因素有很多,其赛后运行的机制不仅是场馆自己本身,而且还需要政府部门积极配合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对管理体制和方法进行改革,完善相应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对体育场馆前期的建设工作做好充分准备,转变观念,以开放的形式运行,树立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思想,减少行政管理方面对其干预的程度,逐步实现体育场馆的产权分离,提高运行效率,处于企业化模式下的体育场馆管理者必须要打破旧体制,摒弃旧观念,走市场化道路,重视体育场馆无形资产的开发与利用,重视管理型人才的培养和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引进.同时,引进专业的体育经理管理公司,建立和培养专业的管理团队,提高管理水平.应该充分考虑到结合地方性资源进行开发.在注重学校教学和特色的前提下,确保体育场馆现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正常开展旅游培训等工作,保证社会效益优先、开放程度高的原则,进一步深化和促进赛后体育场馆的有效运行.

猜你喜欢

体育场馆体育赛事共生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共生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巧用“体育赛事”解释相遇与追及的两类典型问题
大型体育场馆PPP项目商业模式研究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体育场馆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方法与应用
体育赛事品牌化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