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总结经验 牢记使命担当 做好新时代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工作
2019-11-09胡永万
胡永万
编者按:教材是开展教育培训的重要基础。近期,全国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座谈会举办,提出要科学制定规划,深化建设内容,创新呈现形式,建立分层分类的建设机制,努力实现教材建设的新发展。本期专题聚焦各地在教材建设中成效显著、代表性强的典型做法,供读者交流参考。
农业农村部历来高度重视农民教育培训及教材建设工作。韩长赋部长指出,“农民教育培训介于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之间,农广校是涉农职业教育的重要学校,要加强联合办学,提高办学层次,发挥培训优势,提升农民学历层次;要加强农广校体系建设、教学方式、教材开发、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和管理,不断提高农民教育培训质量和水平。”张桃林副部长多次对教材建设工作作出指示,强调“教材是开展教育培训和关系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不断加强和改进教材开发与使用管理,很有必要。”“教材不在多、在于精,不能上下一般粗、重复建设。要借鉴国外经验,打造农民教育培训品牌教材、经典教材。”“要加强全媒体教学资源整合共享,为农民教育培训提供有力支撑服务。”在7月30日农民教育培训和农业农村人才培养研究智库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张桃林副部长指出,“当前,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还有诸多问题、薄弱环节、短板,比如说,高素质农民培养还在探索阶段,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和政策制度尚未完全建立,培训对象遴选的针对性还有待提高,教育培训多层次、多样性、精准性、高效性还有待增强,教学、培训模式、课程体系、实训基地、农工农学结合、教材建设等还要不断优化,农民成长渠道还需要进一步畅通,特别是促进农民全面发展,这些都需要我们研究智库集中精力进行攻克,着力解决好农民教育培训提质增效问题、高素质农民培养问题、农民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有效衔接问题。”科技教育司廖西元司长强调,农民教育培训和农业农村人才培养要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造就现代农民这个中心,抓住职业教育大发展的战略机遇,加快培养以农业为职业的高素质农民。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李伟国司长希望,农广校要在培养农业产业发展人才的基础上,加大农村社会事业人才培养力度。这些都为加强新时代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要求。
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在启动实施“农民教育培训提质增效行动”和“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行动计划”的机遇下,在部司领导高度重视教材建設的要求下,新时代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何去何从?借此机会,我先谈谈对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的几点粗浅认识。
一、不忘初心,教材建设走过不平凡的四十年
广校教材建设始于筹备建校之时,1980年8月,国家农委、农业部、农垦局、中国农学会《请联合举办农业广播学校的函》,就对教材编写、下发和补助作出说明。同年12月,国家农委、农业部等十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成立中央农业广播学校领导组织的联合通知》,明确教材由中央农业广播学校统一组织编写和印发。1982年11月,农牧渔业部《关于加强中央农业广播学校工作的通知》,明确农业广播学校下设办公室、教务处、教材印发处,进一步确立了文字教材出版、印刷和征订发行等职能。1985年5月中央校在郑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教材工作会,1986年5月印发《中央农业广播学校教材管理暂行办法》,1987年2月更名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在中央电视台二套播出《农业教育与科技》节目。随后四十载,教材建设伴随着广校体系的发展壮大,随着教育培训和人才培养层次的丰富拓展,随着媒体技术的融合使用,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背景的发展之路,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中央校建校的头10年,教材建设繁荣发展的时期。1984年农牧渔业部经商教育部同意,确认中央农业广播学校中专学历;1985年中央组织部转发了《农牧渔业部关于利用农业广播学校做好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工作的意见》,明确大部分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任务要依靠农业广播学校承担。至此,确立了农广校办学职能任务,也明确了教材建设主要服务于面向农村基层的中专学历教育。主要特征:一是以国家教委、农业部《关于改革农广校管理体制及有关问题的意见》为标志,确立了“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管理体制,也形成了中央校负责编制和发行适应面广、通用性强的有关声像和文字教材,省级校编制自办专业的文字和声像教材的“统分结合”教材建设机制。二是随着《农业科技基础知识》广播讲座的开播(1980年),农业教育声像出版社的成立(1984年),《农业科技与教育》(1987年)电视节目的开通,逐步形成了文字、广播、电视相互配套衔接的教材体系,当时的声像教材主要是广播讲座和电视节目的录音录像带。三是教材出版发行业务量很大,仅1986年就印发教材10种,238万册,涌现诸如学员退掉新买的确凉衬衣去交教材费,农民追捧教材的感人故事。
第二个阶段是农广校发展的中间20余年,教材建设稳步推进的时期。在办好中专学历教育的同时,农广校响应国家科教兴农战略的有关要求,拓展办学层次,大规模开展农民技术技能培训,特别是2002年12月加挂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副牌后,办学重心不断下沉,承担了一系列国家层面和地方各级各类培训工程项目的主体培训任务,形成了服务中专学习教育和技术技能培训的教材建设的格局。主要特征:一是教材建设呈现系列化趋势,从1990年组织编写绿色证书培训教材开始,先后开发了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系列教材、劳动力转移培训引导性教材和阳光工程培训系列教材、百万中专生计划系列教材、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教材。二是中专学历教育教材开始与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特色日益突出。三是声像教材在表现形式上由以录音录像带为主,转向以VCD、DVD光碟为主;在内容上由围绕中专学历教育教学要求转向推广农业实用技术技能,受到农民朋友的广泛欢迎。
第三个阶段性是农广校发展的最近10年,教材建设转型升级的时期。2012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14年农业部会同财政部正式启动实施农民教育培训专项工程,广校体系充分发挥专门机构的基础支撑作用,把教材建设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全局,推进教材建设齐抓共管,促进统筹发展,推动部办公厅2015年印发《关于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材建设的通知》,明确了统分结合、统筹规划的教材建设思路,由中央校(中心)承担全国通用教材规划和开发、教材遴选、教材信息发布等具体工作。主要特征:一是教材建设思路更加清晰,进一步完善建、管、用、评的教材建设指导思想和工作机制,基本形成教材规划、信息发布、选用、评价和绩效评等制度。二是按照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衔接的要求,打通中职教育和职业培训教材体系,配套职业培训“综合课程+专题课程+专修课程”的课程体系,农民中等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能力拓展课”课程体系开发系列通用教材。三是教材建设突出精品化,先后制定《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通用精品教材建设方案》《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工作方案》,推动建设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系列精品教材。四是教材形式更加多元化。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在农民教育培训中的广泛运用, 注重发挥全媒体优势,创新农民教育培训教材载体形式,组织开发多媒体教学资源,并通过互联网、卫星网、APP、微信公众号等多渠道发布。
回顾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走过的四十载,农广校体系上下,风雨兼程,携手前行,在探索前行中取得的成绩值得肯定,总结积累的经验值得发扬。一是坚持体系联动,突出基础地位。教材作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提高教育培训质量、实现教育培训目标的基础和支撑,必须坚持中央和省市齐抓共管,教材建设才能真正为人才培养服务、为农民学习服务,取得积极成效。二是强化机制建设,突出“建、管、用、评”。教材建设内涵丰富、环环相扣,只有以建设为基础,搭建统分结合的开发体系;以管理为途径,完善教材运行机制;以使用为目的,扩大优秀教材使用面;以评价为手段,提升教材质量和数量,才能全面做好教材建设工作。三是遵循教育培训规律,突出农民学习特点。农民教育培训教材与涉农院校教材相比,其使用者、学习需求、目标任务都更为复杂,实践证明,教材内容和表达方式必须遵循农民学习规律和农业产业发展规律,才能确保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四是丰富教材表现形式,突出信息化优势。随着网络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必须跟上信息化时代的步伐,才能满足农民满足多元化、个性化、实用化需求。
二、牢记使命,教材建设工作取得新成效
近年来,农广校体系聚焦主责主业,紧紧围绕农业农村中心工作和农民教育培训重点任务,把教材建设作为办好让农民满意的教育培训,培养高素质农民,促进农民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和基础支撑,强化部署、狠抓落实,在提升质量、推介使用、规范管理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实践,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
一是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近年来,农业农村部高度重视教材建设,每年的教育培训项目都对教材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并连续四年委托中央校(中心)开展农民教育培训推荐教材评价遴选工作,力推好教材进课堂、进教室。各地也都把教材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如河北省农业农村厅明确广校承担教材建设和服务工作;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给予省校30万元资金支持,用于开发精品课程和文字教材;原安徽省农委分管领导牵头,组织专家统编农民培训教材;河北、安徽、陕西、青海等省把农业农村部规划教材使用情况纳入绩效考核指标。可以说,随着科教部门重视力度加大,全体系认识程度提高,教材建设运转得更加协调。
二是教材开发成果突出。近年来,农广校体系上下共同努力,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需求,开发了一批精品教材。中央校组织编写农民教育培训规划教材52种,并带领体系开展开发配套多媒体课件百余种;各地结合当地实际开发了一批区域性教材和地方特色教材近500种,其中很多教材填补了多项教材空白,这些教材与中央校通用教材相辅相成、互补有无,有力地支撑了各地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为廣大农民学习知识、增强本领提供了有益帮助。
三是教材质量稳步提升。近年来,广校(中心)在部科教司的统一安排下,启动了农业农村部农民教育培训规划教材建设,该套教材在选题内容编排、版式设计、印刷质量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形式新颖,内容丰富,质量较高,获得各地普遍好评。各地开发的教材质量也呈现稳步提升趋势,在今年的全国农民教育培训推荐教材评价遴选中,80种推荐教材中,广校体系组编教材占56.25%,省市校申报教材81种,其中35种纳入推荐教材目录。
四是通用教材使用保持平稳。中央校不断加强指导力度,完善管理办法,督促和鼓励各地做好通用教材征订发行工作。很多省校积极响应,强化配合,加强审核把关和宣传推广,督促基层校优先选用中央校通用性教材。目前,通用教材使用总体水平向好,据统计,《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自出版以来,发行量超过56万册,《农民素养与现代生活》发行量接近20万册。
五是教材管理逐渐规范。部分省级校立足教材工作实际,建立健全教材管理制度,重庆建立教材内部管理制度和体系教材管理办法;河南省校印发《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材管理办法》并建立了省市县一体化的教材管理网络;湖北省印发《关于加强我省农广校体系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的通知》;河北、江苏、贵州等省份建立了教材评审机制,定期开展优秀教材或精品课程评选,在抓管理促发行上取得积极进展。
上述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各级农业农村部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支持,更离不开农广校体系各位同志的辛勤工作和努力付出。
在肯定各级农广校教材建设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还存在不小的差距,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从教材建设规划与开发上看,重开发、轻规划,统筹规划的开发机制尚未形成,教材开发体系各层级间职责分工不够明确,存在品种重复、同质化教材多的现象;二是从内容编写与农民需求上看,理论多、实操少,内容更新慢,跟不上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需要,过多强调内容的学科性和系统性,理论性过强,指导生产实践的操作性和实用性不足;三是从教材形式与教学匹配性上看,品类多、融合少,开发与文字教材相配套的新媒体教材不多,高质量声像教学资源、信息化教学课件、网络学习资源等多媒体教材数量不够,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学资源库尚未形成;四是从教材使用与服务上看,重使用、轻反馈,跟踪问效做得不够,教材修订不及时,教材使用不规范,教材进课堂随意性大,非优秀教材也能进课堂,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这些问题务必高度重视,加大研究解决力度。
三、担当作为,推进教材建设再上新台阶
农民教育培训教材是传播党的“三农”政策的重要窗口,是弘扬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新业态转化的重要平台。办好让农民满意的教育培训,培养高素质农民,促进农民全面发展,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是重要基础和保障。做好新时代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工作,关键是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主动担当作为,敢于攻坚克难,加强统筹规划,切实解决教材开发上下一般粗、教材质量参差不齐、教材使用劣币驱逐良币等突出问题,锐意进取、改革创新,推进教材建设再上新台阶。
加强教材建设,既要符合国情农情民情,也要树立开放理念,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理念和做法。年初,按照张桃林副部长指示,我们对发达国家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开发建设进行了梳理,虽然国情和资源禀赋不同,农民教育培训制度和模式也不同,但他们都非常重视教材开发建设,一些做法具有积极借鉴意义。一是建立了需求导向、规范有序、务实高效的教材开发建设工作机制,教育培训机构立足培养目标和农民需求,开发实用、管用、够用的教材;二是注重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内容建设,通过科学调研和严密论证,摸清岗位要求和农民需求,以务实管用、通俗易懂为遵循,紧扣农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组织行业领域专家编写教材,内容涵盖了农业生产经营和乡村生活各方面;三是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开发建设重视信息化手段运用,为农民提供了大量灵活、便利、伴随式在线课件;四是重视并遵循教材开发的基本规律和步骤,并将确定培训目标计划和分析可用资源作为教材开发的重要任务。
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特别是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论述,积极借鉴先进经验,推进新时代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创新发展,必须加强统筹规划,坚持分级分类开发,着力健全通用教材、区域教材、特色教材开发建设体系,充分发挥中央校龙头作用,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打造精品教材,为办好让农民满意的教育培训提供基础支撑,要注重在五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在健全教材建设机制上下功夫,完善“建管用评”制度,形成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工作机制;二是在突出教材建设重点上下功夫,内容上向农业农村全产业领域转变,呈现形式上向全媒体教材转变;三是在优化教材建设布局上下功夫,推进“纸质教材+音视频资源+在线课件”的一体化教材建设;四是在提高教材建设质量上下功夫,组建优秀策划团队、编写团队、出版团队、发行团队,提升教材建设质量;五是在使用方便实用教材上下功夫,倡导使用活页式、手册式、折页式、扫码式及各类多媒体教材,满足农民的多样化学习需求。
教材建设工作具有系统性、基础性和复杂性,我们既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大格局,也要有“功成必定有我”的进取心,发扬钉钉子精神和求真务实作风,准确把握农民教育培训的规律与遵循,在真抓实干中摸索教材建设工作机制落地落实的有效措施,真正编写出好的教材、使用上好的教材。让我们坚守初心使命,强化责任担当,携手并肩,共同努力,切实推进教材建设再上新台阶,努力开创农民教育培训事业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