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英语阅读分级活动 来提升学生阅读核心素养初探

2019-11-09陈锦笑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9年7期
关键词:分级阅读阅读教学

陈锦笑

摘 要:阅读素养发展目标包含“阅读能力”和“阅读品格”两个要素。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也是英语阅读教学的重点和热点。英语阅读,学生不但能接受书面信号,并能把这种信号与自己的知识、经验及设想结合起来,与之产生共鸣,积极运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去解释新信息和生疏的内容,预测意义,做出推理判断,以达到吸收并消化新知识的目的。生成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认为,阅读是思维和语言相互作用的过程,阅读理解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关键词:分级阅读;阅读标准;阅读教学

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推行英语阅读的必要性

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通用语言之一,英语阅读与母语阅读具有同样的价值和意义。阅读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小学生,学会阅读不仅是语言学习不可缺的一部分,也是影响其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我校努力创造条件,尝试开展阅读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英语阅读。语言学习不仅仅是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习得过程,也是发展思维、陶冶情操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故英语教师的作用不仅仅限于把知识清晰地呈现出来,而是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和提示信用知识之间的联系,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教会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

语言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阅读过程中高质量的语言输入能够全面促进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发展。阅读是一个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充满了积极思维活动的过程,也是一种创造性实践。《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听和读是理解技能,说和写是表达技能,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听说读写既是学习的内容,又是学习的手段,教学语言知识中的语音、词汇、语法均要通过理解和表达技能的综合训练才能熟练掌握。因此,积极开展英语阅读活动,促进英语教学效率,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技能,提升学生阅读的核心素养。

英语阅读素养发展阶段与年级的关系来源于两个主要依据:一是学生已有的阅读基础,二是学生在持续阅读过程中逐步提升的阅读素养。

二、巧改课内“阅读材料”,在阅读中激发思维灵感

现代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成效的最重要的内在心理因素,对学习具有激活、指向和维持作用。只有让学生对阅读感兴趣,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激励他们主动阅读、学会阅读、快乐阅读,才能逐渐培养其阅读学习的持久性,培养良好阅读品质,提高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的书写表达能力。

小学英语新教材课文内容长,篇目少,生词多,语法多,练习单调,不适宜进行閱读理解教学。笔者认为本套教材确实有部分语法难度,但教材课文大部分选自英语国家的知识,且经过适当修改、精心加工,其题材和体裁广泛多样,语言纯正,富有思想性、趣味性和启发性。笔者紧扣“理解”和“运用”这两个环节,以课文为基础,适当增加辅助阅读材料,课文教学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形成了这样一个模式:阅读—领会—理解—初用—操练—活用。

笔者尝试开展阅读教学,主要操作如下:上课伊始就引导学生进行第一次阅读,让学生找出不认识的单词,与同桌交流,然后每位学生都可以上台把不懂的单词写在黑板上,教师再将黑板上的单词进行梳理,将已学过的词汇做简单的点拨;第二次阅读,学生在书中划出不理解的句段,教师进行全面教学,让学生初步获取课文的细节和相关信息,笔者在教学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Module 1 Unit 1 What Is Our Life Like,笔者提出以下问题:Where is Tom from? Do Tom and Rose like noodles? Do Tom and Rose like the life in China?。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第三次阅读,根据课文回答问题,做些巩固性练习,最后听录音、跟读,进行小组活动和表演等,每一个活动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笔者在旁灵活引导,让学生发挥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很快就掌握课文内容。

三、巧设课外“阅读摘抄”,在阅读中产生思想共鸣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在语境中获得对音、形、义之间关联的认知以及词汇、语义、语法等多方面的语言输入。学生在阅读中接触到的英语语言材料相对于教材而言,语境更丰富,语言也更真实、更地道。阅读不仅能提升阅读能力本身,也对听、说和写的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阅读是培养学生英语思维习惯的重要途径,为了让学生产生思想共鸣,学期一开始,笔者开展“阅读摘抄”的英语分组活动,指导学生从已学过的单词和句子入手,进行阅读摘抄。经过一个学期的尝试,笔者欣喜地发现,大部分学生有了较多的单词积累,对学习英语有了信心,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课后主动完成作业,英语学习成绩稳步上升。

四、合理筛选课外阅读,丰富和发展思维结构

课外材料的合理、有效利用,既是对教材的有效补充,又是对教材学习的一种检测和提升,也是提高学生英语能力的有效、直接的方式。课外阅读材料可以巩固旧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更多课本以外的知识。在英语各类考试中阅读题所占的分数至少为总分的30%,因此,如何合理地利用课外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师应该探究的问题。开展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来学习和使用英语,亲身感受英语,直接运用英语。因此,笔者常倡导学生多了解外国的风俗和文化背景。在小学英语六年级的一篇有关奥运会的课文,结合课文,笔者增加阅读材料,选了一篇题为下文Rowing的阅读文章,通过阅读,让学生吸取知识,提高能力,丰富和发展英语思维结构。

五、分级精选课外阅读材料,提高思维的创造性

阅读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参照不同级别的读物特征确定学生所处的英语阅读素养发展阶段,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的读物,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素养。听和读是语言输入的过程,说和写是语言输出的过程。语言输入是语言输出的必要前提,语言输出又是促进语言输入的必要手段。我们始终坚持听、说、读、写有机结合的原则,在听、说、读、写紧密结合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同时又通过阅读能力的发展来提高学生听说的能力和写的能力,以实现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为了让学生坚持阅读,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改编阅读材料,要敢写、敢表达、敢和别人分享。优秀的改编可以在全班朗读或展示。一个星期写一篇,坚持下来学生读和写的能力会提高得很快。笔者尝试从以下角度规划开发英语阅读资源,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一)补充

补充是对相对简单或抽象的语料进行语言上的补充,使得文章的意思更具体和明确。补充的内容为学生所熟悉的事物,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句子的含义。如课文的主要目标是教会学生描绘衣着,则教师可以以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用英语进行图片人物的衣着描述。

(二)替换

替换即用意思相近、学生熟悉的词汇代替原有的词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陌生的词汇,或学过但是不记得其意义的词汇,这时,教师通过用相同含义的词汇代替陌生词汇,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这既可以扩充学生的词汇量,又教以学生一种阅读技巧。

(三)复现

复现即有意识地安排某个语言单位在同一篇阅读材料中重复出现,以便于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更好地理解它的含义。

灵巧引领学生阅读,实施英语分级阅读活动,让学生的语言积累不断增加,阅读兴趣不断浓厚,领悟力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核心素养不断提升,喜悦无限,收获无限。

■参考文献

[1]王蔷,陈则航.中国中小学生英语分级阅读标准(实验稿)[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6.

[2]鲁子问.英语教育促进思维品质发展的内涵与可能[J].英语教师,2016(05).

[3]邓黎莉.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版,2014(0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钟启泉,崔允漷.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J].江西教育,2004(22).

猜你喜欢

分级阅读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高中英语文学分级阅读选材研究
高中英语分级阅读的实践与研究
高中英语分级阅读教学策略之研究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