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8种杀虫剂对甜瓜蓟马的防治效果

2019-11-09吴声敢柳新菊安雪花蒋金花吕露李岗王菲迪赵学平

浙江农业科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噻虫嗪乙基粒剂

吴声敢,柳新菊,安雪花,蒋金花,吕露,李岗,王菲迪,赵学平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所 省部共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筹)农业农村部农药残留检测重点实验室,浙江 杭州 310021)

我国是世界上甜瓜生产第一大国,2016年全国播种面积48.19万hm2,年产量1 635万t[1]。蓟马是甜瓜上的主要虫害之一,主要为害甜瓜的枝梢、花及嫩果,造成叶片失绿、生长点受阻,落花、果实畸形等,严重时可造成甜瓜绝收[2]。目前,甜瓜生产中蓟马的防治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但当前登记在甜瓜上用于防治蓟马的农药均未查到[3]。且国内有关农药对甜瓜蓟马的田间防治效果鲜有报道,刘勇等[2]报道了乙基多杀菌素等5种药剂对甜瓜蓟马的防效试验。因此,开展农药对甜瓜蓟马的防治效果研究显得尤为迫切。本文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 第6部分:杀虫剂防治蔬菜蓟马》(NY/T 1464.6—2007)的要求[4],选择8种杀虫剂进行农药田间药效试验,以期为甜瓜蓟马的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试验在浦江县黄宅镇浦江县兆丰果蔬专业合作社设施大棚内进行,棚长40 m,棚宽8 m。试验作物为甜瓜,品种为甬甜5号,栽培方式为立架栽培,双蔓整枝,试验时甜瓜正处于坐果期。

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美国杜邦公司);22.4%螺虫乙酯悬浮剂(拜耳作物科学公司);25%噻虫嗪可分散粒剂(东莞市瑞德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啶虫脒可溶粉剂(江苏克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0%烯啶虫胺可分散粒剂(北京华戎生物激素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海利尔药业集团有限公司);10%虫螨腈悬浮剂(巴斯夫欧洲公司);60 g·L-1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美国陶氏益农公司)。

1.2 处理设计

试验共设9个处理,各处理制剂用药量如下:处理1为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600 g·hm-2;处理2为22.4%螺虫乙酯悬浮剂450 g·hm-2;处理3为25%噻虫嗪可分散粒剂225 g·hm-2;处理4为20%啶虫脒可溶粉剂360 g·hm-2;处理5为30%烯啶虫胺可分散粒剂450 g·hm-2;处理6为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25 g·hm-2;处理7为10%虫螨腈悬浮剂1 080 g·hm-2;处理8为60 g·L-1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300 g·hm-2;处理9为清水对照。每处理3重复,每小区为1重复,共27个小区,每小区面积10 m2,随机区组排列。

2014年5月8日早晨,使用市下SX-LK16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操作压力0.2~0.4 MPa)按照常规施药方式对甜瓜全株进行喷雾,喷雾量按照1 650 L·hm-2计算。空白对照(CK)处理喷施等量清水。施药时保持匀速前进,同时使药液尽可能均匀地分布在叶片正反面、花和果实表面。试验共施药1次,每处理施药完成后,清洗喷雾器,以防交叉污染。

1.3 调查

每小区固定选择4株,每株固定调查中上部5张叶片(含叶柄处所开的花)上的蓟马数量(包括若虫和成虫数)。

施药前调查虫口基数,并分别于施药后1、3、7、10 d调查存活蓟马数量(包括若虫和成虫数)。

1.4 数据分析

按NY/T 1464.6—2007要求计算甜瓜蓟马防治效果[4]。使用DPS统计分析软件中邓肯氏新复极差法对防治效果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安全性

试验期间,各处理甜瓜植株生长正常,未观察到药害现象,表明在供试浓度下各处理对甜瓜安全。

2.2 防效比较

8种杀虫剂对甜瓜蓟马的防治效果见表1。

表1 8种杀虫剂对甜瓜蓟马的田间防治效果

注:同列数字后无相同字母表示处理间在0.05水平差异显著。

从表1可以看出,药后1 d,防效达90%以上的处理分别为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600 g·hm-2、30%烯啶虫胺可分散粒剂450 g·hm-2和60 g·L-1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300 g·hm-2;防效达80%~90%的处理分别为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25 g·hm-2、25%噻虫嗪可分散粒剂225 g·hm-2和20%啶虫脒可溶粉剂360 g·hm-2;10%虫螨腈悬浮剂1 080 g·hm-2和22.4%螺虫乙酯悬浮剂450 g·hm-2处理的防效均低于80%,且与其他药剂处理之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表明溴氰虫酰胺、烯啶虫胺、乙基多杀菌素、吡虫啉、噻虫嗪和啶虫脒均具有很好的速效性。

药后3 d,60 g·L-1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300 g·hm-2、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600 g·hm-2和25%噻虫嗪可分散粒剂225 g·hm-2处理的防效最好,分别为99.3%、97.5%和97.4%。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25 g·hm-2、20%啶虫脒可溶粉剂360 g·hm-2、30%烯啶虫胺可分散粒剂450 g·hm-2和10%虫螨腈悬浮剂1 080 g·hm-2处理的防效次之,分别为89.0%、86.6%、84.3%和81.1%。22.4%螺虫乙酯悬浮剂450 g·hm-2处理的防效远低于其他处理,只有47.3%。

药后7 d,60 g·L-1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300 g·hm-2、25%噻虫嗪可分散粒剂225 g·hm-2和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600 g·hm-2处理对甜瓜蓟马的防效继续保持在97%以上,达97.8%~99.7%。30%烯啶虫胺可分散粒剂450 g·hm-2、20%啶虫脒可溶粉剂360 g·hm-2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25 g·hm-2处理的防效次之,分别为82.8%、82.7%和78.7%。10%虫螨腈悬浮剂 1 080 g·hm-2和22.4%螺虫乙酯悬浮剂450 g·hm-2处理的防效较低,仅为54.6%和39.5%。

药后10 d,25%噻虫嗪可分散粒剂225 g·hm-2、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600 g·hm-2和25%噻虫嗪可分散粒剂225 g·hm-2处理对甜瓜蓟马的防效较高,分别为99.0%、94.7%和88.7%,表明其持效期至少有10 d。30%烯啶虫胺可分散粒剂450 g·hm-2处理的防效次之,为73.6%。其余处理的防效均低于60%。

总体来看,在供试剂量下,乙基多杀菌素、溴氰虫酰胺、噻虫嗪、啶虫脒、烯啶虫胺和吡虫啉处理对甜瓜蓟马7 d的防效均高于78%,这与苍涛等[5]报道的吡虫啉、乙基多杀菌素、虫螨腈、溴氰虫酰胺对豇豆蓟马的田间防治效果一致,但均高于刘勇等[2]报道的乙基多杀菌素、虫螨腈、吡虫啉、噻虫嗪对甜瓜蓟马的防治效果,这可能与其试验时蓟马处于暴发期有关。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60 g·L-1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和25%噻虫嗪可分散粒剂在药后1、3、7和10 d时均对甜瓜蓟马表现出优异的防治效果,防效高达88.3%~99.7%,且速效性和持效性方面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建议用于生产上甜瓜蓟马的防治。使用时宜在蓟马发生初期或始盛期施药,施药时应注意均匀喷施到叶片正反两面,花和果实表面。22.4%螺虫乙酯悬浮剂和10%虫螨腈悬浮剂因防效较低、速效性和持效性也较差,不建议用于生产上甜瓜蓟马的防治。20%啶虫脒可溶粉剂、30%烯啶虫胺可分散粒剂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对甜瓜蓟马的防效较高,速效性较好,但持效性相对较差,田间使用时需根据甜瓜蓟马发生情况决定是否间隔7~10 d后再追施1次。

蓟马具有个体微小、隐蔽性强、繁殖速度快等特点,仅靠化学防治较难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为有效防治蓟马对甜瓜的为害,需根据蓟马的生活习性进行防治。利用蓟马入土化蛹的特性,可在地面覆盖银灰色地膜以减少蓟马化蛹数量[5];蓟马成虫对蓝色光源有趋性,可在田间悬挂蓝色粘虫板或加有昆虫引诱剂的诱虫板诱杀成虫[6-7],减少成虫基数,此外,也可通过释放天敌,如斯氏钝绥螨、胡瓜钝绥螨和东亚小花蝽等[8-10],以降低蓟马的种群数量。

猜你喜欢

噻虫嗪乙基粒剂
N-(1’-苯乙基)-吩嗪-1-酰胺对H1299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初探
乙基多杀菌素的液相色谱分析
噻虫嗪、吡虫啉灌根防治苹果绵蚜及砧穗组合抗性试验
水分散粒剂在农药生产中的应用与发展探究
噻虫嗪在农田土壤中环境行为的研究进展①
20%三氟苯嘧啶水分散粒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效果初探
75%醚苯磺隆水分散粒剂的制备
噻虫嗪及其代谢物噻虫胺在冬枣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竹醋对噻虫嗪防治紫薇长斑蚜的增效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