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免疫诱抗剂对水稻秧苗生长与产量形成的影响

2019-11-09王晓丹阮松林肖文斐易子豪陈惠哲

浙江农业科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叶枯病化学农药出苗率

王晓丹,阮松林,肖文斐,易子豪,陈惠哲*

(1.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06; 2.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生物技术所,浙江 杭州 310024)

水稻生长过程中经常会遭受到病虫害侵害,严重影响水稻产量[1]。长期以来,在防治水稻病虫害问题上,大多依赖对环境与生态造成较严重破坏的化学农药。现阶段,我国农业领域越来越追求安全无污染,在提高水稻抗病性同时提高产量。选择植物免疫诱抗剂是进行水稻田间管理的新方法[2-3]。免疫诱抗剂通过激活植物的免疫系统并调节植物的新陈代谢,从而增强植物抗病和抗逆能力[4-5]。同时,免疫诱抗剂可以促进植物根茎叶生长和叶绿素含量提高,从而提高作物产量[6-7]。本研究通过大田试验,探讨植物免疫诱抗剂对水稻秧苗素质、病害防治、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旨在为免疫诱抗剂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试验于2017—2018年在中国水稻研究所富阳试验基地进行。水稻供试品种为籼型三系超级稻中浙优1号,免疫诱抗剂保康灵1号和保康灵2号由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提供。

1.2 处理设计

试验中育秧旱地土取自稻田,播种量为60 g·盘-1,采用机插标准秧盘(规格58 cm×28 cm×2.8 cm)育秧。共设置4个处理:(1)保康灵1号处理(T1),其中保康灵1号300倍液浸种,并在苗期和水稻大田移栽后穗分化期喷施2~3次,水稻生育期不施用化学农药;(2)保康灵1号+化学农药减量施用(T2),水稻生长期间按常规施用化学农药,其中化学农药施用量减1/3喷施,并同T1处理一样施用保康灵1号;(3)保康灵2号处理(T3),其中保康灵2号300倍液浸种,并在苗期和水稻大田移栽后穗分化期喷施2~3次,水稻生育期不施用化学农药;(4)保康灵2号+化学农药减量施用(T4),水稻生长期间按常规施用化学农药,其中化学农药施用量减1/3喷施,并同T3处理一样施用保康灵2号。对照(CK):种子25%咪鲜胺浸种,苗期和穗分化后期喷施化学农药2~3次。所有处理浸种2 d后清洗,35 ℃催芽1 d,种子露白后播种,每处理6盘。播种后将秧盘直接放在大棚中育秧。秧苗在大棚内生长20 d后,测定秧苗素质。大田种植规格为30 cm×20 cm,每处理36 m2为一个大区,3次重复。穗分化期后,按要求喷施不同处理溶液,每667 m2用水量30 kg,至抽穗后停止喷施。

1.3 测定项目

1.3.1 成苗率

出苗5 d后选择秧盘上具有代表性的区域调查出苗数,调查面积为90 cm2(15 cm×6 cm),5次重复,计算成苗率。

1.3.2 秧苗素质

播种后第20天取具代表性植株30株,测定秧苗株高、叶龄、根长等,并将植株分离地上部与地下部,105 ℃杀青15 min,80 ℃烘干至恒质量,测定干物质量,每个处理3次重复。

1.3.3 田间病害发生调查

2018年灌浆结实期调查纹枯病和白叶枯病等病害发生情况,每个处理采用五点取样法,每点调查15株。

1.3.4 产量与构成因素

水稻生长到黄熟期,在每个小区取具代表性植株30丛,考查有效穗数并测产,取代表性植株3株考种,测定穗粒结构。

1.4 数据分析

采用Excel 2007、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及作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免疫诱抗剂对水稻出苗率的影响

比较不同免疫诱抗剂处理对水稻种子出苗的影响,结果见图1。2017年T1和T2处理的出苗率分别为80.33%和78.23%,比CK处理的66.43%分别高出17.30%和15.08%,T3和T4处理的出苗率也高于CK。2018年水稻种子出苗率与2017年基本一致。说明免疫诱抗剂保康灵1号和保康灵2号处理对中浙优1号水稻种子出苗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提高种子出苗率。

同年柱间无相同小写字母表示组间差异显著。图1 不同处理对水稻出苗率影响

2.2 免疫诱抗剂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由表1可知,与对照相比,2017年免疫诱抗剂处理的秧苗株高、叶龄、根长、根数和干质量等均增加,根冠比也提高。2018年,T1、T2、T3处理的株高与对照相比没有显著差异,T4处理株高显著低于对照,T1、T2、T3、T4处理的秧苗根数均显著高于对照;T1和T4处理的根冠比显著高于对照,其他处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说明免疫诱抗剂保康灵1号和保康灵2号对水稻株高、叶龄等的影响年度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对根系数量和根冠比的影响基本一致,表明免疫诱抗剂可改善根系的生长状况。

表1 不同处理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注:同年同列数据后无相同小写字母表示组间差异显著。表2同。

2.3 免疫诱抗剂对中浙优1号纹枯病和白叶枯病的防治效果

2018年水稻大田生长期间,在灌浆结实期调查纹枯病和白叶枯病等病害发生情况,结果见图2。T1处理纹枯病病情指数最低,仅为1.60;对照组的纹枯病病情指数为2.01。T2处理白叶枯病病情指数最低,仅为1.81;对照组的纹枯病病情指数为2.79。T3和T4处理纹枯病和白叶枯病病情指数均高于对照,说明免疫诱抗剂保康灵1号和保康灵1号减量处理可以增强对水稻纹枯病与白叶枯病的防治效果,保康灵2号对纹枯病和白叶枯病的防控效果不理想。

同病柱间无相同小写字母表示组间差异显著。图2 不同处理对水稻纹枯病和白叶枯病的 防治效果

2.4 免疫诱抗剂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2年试验中,T1和T2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与对照相比,2017和2018年T1处理分别增产2.82%和1.76%,T2处理分别增产0.15%和2.56%。T1和T2处理在穗粒数、结实率上也均优于对照组,T3和T4处理的产量有所下降,表明保康灵1号对水稻有一定的增产效果。

表2 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土壤和作物的动态联系集中于作物的根系,根系形态和生理特性与地上部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8-9]。前人研究表明,根系形态指标与产量、有效穗数、每穗粒数、总干物质量呈正相关关系,且相关性达到显著或极显著[10]。本研究表明,免疫诱抗剂保康灵1号可显著增加根干质量,利于根系吸收水分与养分,促进形成壮苗,同时保康灵1号还可通过增加穗粒数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保康灵1号可以显著降低水稻纹枯病、白叶枯病的病情指数,提高病害的防治效果。

本试验探索了利用免疫诱抗剂保康灵1号与保康灵2号作为农药替代品,减少常规化学农药使用量,同时利用免疫诱抗剂与常规化学农药混合使用,促进化学农药的减施增效,提高了水稻中浙优1号产量。通过技术改进,免疫诱抗剂保康灵1号在有机水稻生产中做浸种剂使用有较大发展前景[11]。

猜你喜欢

叶枯病化学农药出苗率
早播条件下不同高油酸花生品种与种衣剂处理对花生出苗的影响
多年生稻白叶枯病抗性评价
日本计划到2050年将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半
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及防治
土壤含水率对山西主要阔叶树种子发芽和出苗的影响
化学农药协同增效实现使用量零增长 省植保站组员参加国家』化学农药协同增效关键技术
化学农药对农业环境的污染与防治
红掌帚梗柱孢叶枯病菌的鉴定
淹水对萌发状态杂交稻出苗的影响
新陈菜种使用有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