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2019-11-08王宪新朱爱春
王宪新 朱爱春
[摘要] 目的 探讨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应用循证护理对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 选择于2018年3—12月期间于该院接受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治疗的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为参考,借助计算机将患者划分为实验组(39例患者)以及对照组(3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并发症为参考被施以循证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出现囊袋感染、囊袋血肿、囊袋破裂、电极移位、心律失常以及起搏器综合征等并发症的概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出现囊袋感染、囊袋血肿、囊袋破裂、电极移位、心律失常以及起搏器综合征等并发症的概率为20.51%,对照组患者出现上述并发症的概率为41.03%,两组数据进行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2,P<0.05)。 结论 参考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并发症对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施以循证护理,可以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可以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提供保障,有利于患者预后发展,临床应对该护理模式进行推广。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循证护理;囊袋感染;心律失常;起搏器综合征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9)08(a)-0142-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on the complications of patients after cardiac pacemaker implantation. Methods Seventy-eight patients who underwent cardiac pacemaker implanta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to December 2018 were enrolle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computer using a random number tab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39 patients) and the control group (39 patient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car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patients were given evidence-based nursing with reference to common complications after cardiac pacemaker implantation,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of the probability of capsular infection, capsular hematoma, capsular rupture, electrode displacement, arrhythmia, and pacemaker syndrome. Results The probability of complications such as capsular infection, capsular hematoma, capsular rupture, electrode displacement, arrhythmia, and pacemaker syndrome was 20.51%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probability of the above complications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41.03%, the two groups of data were compare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3.852, P<0.05). Conclusion Evidence-based care for patients with cardiac pacemaker implantation after reference to common complications after cardiac pacemaker implantation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provide clinical protection and safety for patients. It is conducive to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and the clinical care should be promoted.
[Key words] Cardiac pacemaker implantation; Evidence-based care; Sac infection; Arrhythmia; Pacemaker syndrome
近些年隨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疾病临床发生率呈现逐渐增长的态势,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干预,会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威胁。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诞生了心脏起搏器,经过长期临床实践,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已经发展为危重心血管疾病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案,但由于患者对设备存在长期依赖性,极易发生多种并发症,探讨并发症预防的护理方案意义重大[1-2]。该次方便选择于2018年3—12月期间于该院接受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治疗的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常规护理、循证护理为对照,临床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择于该院接受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治疗的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了解并为自愿参与该次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重要器官疾病;②合并系统功能障碍;③沟通障碍、意识障碍以及精神疾病等;该次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核。以随机数字表为参考,借助计算机将患者划分为实验组(39例患者)以及对照组(3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中有23例为男性,16例为女性,年龄区间为31~81岁,平均(52.65±1.45)岁;实验组患者中有25例为男性,14例为女性,年龄区间为30~81岁,平均(52.54±1.54)岁。比对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呈现的相应数据,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可行。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被施以常规护理,主要包括术前健康宣教、病房环境护理、饮食指导、术中配合、术后生命体征观察等内容。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基础上被施以循证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电极移位预防。术前1周,护士应保证起搏器起搏,并对其频率进行合理调节,保证频率正常;因需要将心内膜电极头置于患者右心室小梁之中,以避免血流浮力干扰,所以护士要叮嘱患者休息时维持卧位;卧床休息时间维持在1周左右,然后患者可以适当的进行床下活动[3-4]。②生命体征监测。因长期卧床会增加患者疼痛感,甚至会产生便秘、腹胀、食欲不振的情况,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以及面部表情,并辅以问询等方式了解患者具体情况,为患者制定正确的翻身方案,例如,翻身时患者需要将双手置于心脏起搏器植入部位,患者扶住患者腰部,以病变肢体为方向翻身;值得注意是的,协助患者翻身时,护士要保证动作轻柔,避免造成牵拉损伤[5-7]。③心脏起搏器植入后反应护理。若患者合并心肌病,置入起搏器后,出现心脑血管栓塞的概率较高,甚至会诱发猝死,所以患者术后,护士需要对患者体温、面色、血压密切观察,确保及时发现静脉血栓症状,及时对症处理;为避免患者出现囊袋感染、血肿、破裂等,术后需要及时包扎切口,并通过沙袋压迫止血,护士日常更换药物期间,要观察切口是否存在感染、渗血等情况,若存在需要立即告知医生进行处理[8-11]。④康复训练。因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具有一定的创伤性,患者术后可能出现关节粘连、肢体麻木等情况,弱化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术后,护士应要求患者维持平卧体位休息,单手按压患者肢体,另一只手协助患者手腕,以帮助患者进行关节被动性伸展运动,一般情况下,维持4次/d,单次持续时间为10 min;术后7 d,指导患者进行床下活动,并告知患者争取的肘关节、肩关节内旋运动、伸展运动[12]。⑤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前,护士需要告知患者定期测量脉搏,若发现脉搏次数相比正常缺少的数量>6次时,需要即刻就诊;患者要定期清洁肌肤,保证置入起搏器的部位肌肤卫生度良好;洗澡时避免大力揉搓;日常生活中要禁烟禁酒,规律饮食,避免情绪过激、着凉等[13]。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出现囊袋感染、囊袋血肿、囊袋破裂、电极移位、心律失常以及起搏器综合征等并发症的概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χ2檢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出现囊袋感染、囊袋血肿、囊袋破裂、电极移位、心律失常以及起搏器综合征等并发症的概率为20.51%,对照组患者出现上述并发症的概率为41.03%,两组数据进行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2,P<0.05)。见表1。
3 讨论
因我国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心脏介入治疗技术也得到了较好的完善,日趋成熟,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临床应用频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但是虽然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相对而言并不会给患者的机体造成较大的创伤,但术后患者出现一系列并发症的概率非长达,尤其患者接受早期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治疗期间,因手术技术的不完善,无法有效预见术后可能存在的并发症,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严重的甚至会给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探讨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治疗期间行之有效的,可以为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生命安全提供保证的护理方案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有效的护理方式是患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治疗成功的关键。该次为了探索该护理方案,选择于2018年3—12月期间于该院接受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治疗的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常规护理、循证护理为对照,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出现囊袋感染、囊袋血肿、囊袋破裂、电极移位、心律失常以及起搏器综合征等并发症的概率为20.51%,对照组患者出现上述并发症的概率为41.03%,两组数据进行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2,P<0.05)。与朱川霞[14]的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相似度,在其研究中,接受循证护理的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为21.00%,而接受一般护理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为43.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7,P<0.05)。由此可见,结合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并发症,对患者行循证护理,预防效果显著,可以减少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循证护理作为新型护理模式,是以患者术后可能存在的并发症为参考,在患者接受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治疗期间,对患者行预见性护理干预,这种护理干预与患者的实际需求相融合,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术后出现相关并发症的可能[15]。
综上所述,患者接受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治疗后,以常见的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为参考,对患者施以预见性护理干预方案,可以减少患者出现囊袋感染、囊袋血肿、囊袋破裂、电极移位、心律失常以及起搏器综合征等并发症的概率,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提供保障,有利于促进患者预后发展,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与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车兆梅.循证护理在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6,22(19):90-91.
[2] 循证护理应用于心脏介入治疗并发急性心包填塞中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24):160-161.
[3] 李希玲,张毅,赵春花.延续性中医护理干预对心脏永久起搏器置入术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7,9(4):478-480.
[4] 唐坤.循证护理在心脏康复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45):8713-8714.
[5] 王笑燕,周广美,唐艳华,等.循证护理在植入心率植入装置术后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5):31-32.
[6] 魏亚怀.循证护理在心脏介入术后减少血管并发症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1):137.
[7] 严明琦,康磊.循证护理在规避体外循环手术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15):2067-2070.
[8] 袁玉红.循证护理在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15):2868.
[9] 康娜.循证护理在经股动脉冠脉支架术后护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5):242-243.
[10] 嵇云.护理干预在心脏起搏器植入术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6):139-140.
[11] 周春红.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术前术后护理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4):177-178.
[12] 李坚.健康教育对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护理作用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23):165.
[13] 双心护理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26):170-172.
[14] 朱川霞.对行埋藏式心脏起搏器置入术的患者进行循证护理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19):178-180.
[15] 曾爱东,吴淑惠,肖碧云.循证护理在心血管介入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29):109-110.
(收稿日期:2019-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