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示性心理护理在癔症患者中的应用
2019-11-08刘高伟
刘高伟
[摘要] 目的 分析在临床上对癔症患者進行护理的过程中,应用暗示性心理护理所起到的护理效果。方法 在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癔症患者中方便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该次研究开始前,研究者已就相关内容向医院伦理委员会进行申报并获得批准,同时,所有研究对象及其家属对该次研究的内容均知情并表示同意。在治疗阶段,对所有研究对象均采取常规的药物治疗,在护理方面,观察组进行暗示性心理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两组研究对象的相关指标以及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记录与对比。结果 经过分析,两组研究对象在入院时的NORS、BPRS以及G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2、0.61、0.13,P>0.05),护理后,两组研究对象的NORS与BPRS评分均有所下降,而GAS评分均有所上升,其中,观察组护理后的NORS、BPRS以及GAS评分分别为(18.42±4.26)分、(19.86±3.49)分、(75.89±12.54)分;对照组护理后的NORS、BPRS以及GAS评分分别为(26.68±5.74)分、(25.33±5.28)分、(64.58±9.53)分,从而得出,观察组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6、7.25、6.81,P<0.05)。在满意度方面,观察组的总满意度为97.5%,对照组的总满意度为8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5,P<0.05)。 结论 通过对癔症患者进行暗示性心理护理,可以更好地促进患者的康复,因此,对于医疗领域来说,具有积极的推广意义。
[关键词] 护理方法;临床干预模式;癔症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9)08(b)-0144-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nursing effect of suggestive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 the process of clinical care for patients with hysteria. Methods Eighty of the patients with hysteria who were admitted between March 2017 and March 2018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s subjects and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efore the start of the study, the researchers had reported and approved the relevant content to the hospital ethics committee. At the same time, all the research subjects and their families knew and agreed to the contents of the study. In the treatment stage, routine drug treatment was used for all subjects. In the nursing aspect, the observation group performed suggestive psychological care, the control group performed routine care, and the relevant indicators of the two groups of subjects and the satisfaction with the nursing work were recorded and contrasted. Results After analysis,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NORS, BPRS, and GA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0.92、0.61、0.13, P>0.05). After nursing, the NOR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tudied. Both the BPRS scores decreased and the GAS scores increased. Among them, the NORS, BPRS, and GAS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18.42±4.26)points, (19.86±3.49)points, and (75.89±12.54)points, respectively. The NORS, BPRS and GAS scores of the group were (26.68±5.74)points, (25.33±5.28)points, and (64.58±9.53)points, respectively.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nursing effec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5.36、7.25、6.81, P<0.05). In terms of satisfaction, the total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7.5%, and the total satisfaction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80.0%.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13.85, P<0.05). Conclusion By suggestive psychological care for patients with hysteria, it is better to promote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Therefore, it has positive promotion significance for the medical field.
[Key words] Nursing methods; Clinical intervention mode; Hysteria
在醫学上,癔症又被称为“歇斯底里”,其属于一种由于精神因素导致的患者精神障碍。其症状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大脑皮层的某一些功能,处于一定的抑制状态,而另外一些功能还处于兴奋状态,因此这样出现某些不协调的、不合理的临床症状。在临床上,一部分患者会表现为分离性症状,而另一部分患者的表现为各种形式的躯体症状。具体表现有丧失部分记忆、出现表演性行为或喜怒无常、部分躯体障碍等。其发病原因较为综合,包括心理应激能力较差、药物耐受力差、压力大及既往病史影响等。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加大及社会节奏的加快,癔症发病率越来越高,癔症患者的表现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对于患者的健康与社会的稳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1-2]。且此类疾病病情反复缠绵,较难完全治愈,不仅降低患者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也加重家属心理及家庭负担。传统药物治疗虽然能控制患者神经系统,稳定患者病情,但难以消除患者幻想、恐惧等心理障碍。因此,如何对癔症进行有效的治疗与干预,是精神科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现阶段,对于癔症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多数采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进行护理工作的开展,研究表明,暗示性心理护理对于患者具有积极的意义与价值[3]。为了进一步探究暗示性心理护理对于癔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该次研究在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癔症患者中方便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暗示性心理护理与常规护理进行了分析与讨论,现将相关结果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在入院进行相关治疗的癔症患者中方便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该次研究中入选的所有研究对象中,经临床诊断后均确诊为患有癔症,且无其他相关疾病。近3个月内,研究对象未进行过相应的药物治疗。其中,观察组男30例,女10例;患者年龄22~62岁,平均(37.62±5.33)岁;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患者年龄20~63岁,平均(38.71±4.26)岁;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健康情况以及药物治疗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在护理工作中,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对研究组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进行暗示性心理护理干预。
1.2.1 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具体内容包括 ①根据患者情况进行护理计划的制定;②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医疗知识与用药知识的宣讲工作;③做好患者所处病房的清洁工作,确保护理环境的卫生水平;④避免相关人员在患者病房内大声喧哗,保证护理患者休养环境的安静舒适。
1.2.2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暗示性心理护理,具体内容包括 ①对患者的性格因素与心理特点进行分析,找出造成患者情绪失控的关键所在,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②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在交流的过程中,针对患者的情绪特点对其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以便患者积极治疗心态的保持;③做好相关医疗知识的科普工作,帮助患者更好地对自己的病情有所了解,并有效树立治愈的信心;④在对患者进行关心的同时,护理人员应考虑到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在患者出现情绪爆发的同时,护理人员应及时进行无关人员的疏散,避免由于围观对患者的情绪波动造成影响。同时,应避免对于患者的过度关心,从而避免患者症状的进一步强化;⑤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护理计划的及时修正,通过多种方式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促进患者健康心态的建立。
1.3 评价标准
采用精神患者护理情况观察量表(即NORS)[4]、精神疾病的简明评定量表(即BPRS)[5]以及大体评定量表(即GAS)[6]对患者入院时以及护理15 d后的相关情况进行评定。其中,NORS量表根据患者的日常表现进行打分,能自觉遵守相关规定的1分,在护理人员监督下能够遵守规定的2分,完全不遵守规定的3分,患者得分越高,则证明其护理情况越差;BPRS量表的分界值为35分,得分越高,证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越高;GAS量表满分100分,患者的得分越低,则证明其病情越为严重。同时,采用自制的满意度量表对于研究对象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调查。总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总人数×100.0%。
1.4 统计方法
对于该次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其中用(x±s)表示计量资料,对其行t检验,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对其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NORS、BPRS以及GAS评分对比
经过分析,在护理前,两组患者的NORS、BPRS以及G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研究对象的NORS与BPRS评分均有所下降,而GAS评分均有所上升,其中,观察组对象的恢复状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护理满意度对比
在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中的满意人数为39例,总满意度为97.5%,对照组中的满意人数为32例,总满意度为80.0%,通过对比可以得出,观察组研究对象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医学上认为,癔症的起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受到社会环境因素与心理因素的影响,在临床上,该病患者的情感反应都表现为强制性与重复性,且情感反应较强烈,患者经常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发脾气,甚至哭闹、撒泼等,但情绪转变极为迅速,可瞬间破涕为笑[7-8]。此外,患者具有强烈的自我中心倾向,喜欢处于集体的中心,喜欢受大家的赞赏与夸奖。邵志彦[9]在研究中指出,通过安全护理、生活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的应用,可以有效促进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从而帮助患者更好地建立环境意识与自我意识。作为一种区别于常规护理的新型护理方案,心理护理的重点通过维护患者的心理活动,从心理上让患者得到慰藉,从而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据石宏志[10]在研究中表明,与常规护理相比,采用心理干预的方法对癔症患者进行护理,患者从第一周开始临床症状即出现好转,SCL-90总分由人院时的203分下降为187分,阳性数目减少到减少为52项。第2周时,患者平均SCL-90总分降低至181分,阳性项目数为50顶。随着治疗的深入,患者康复情况普遍较好,第4周基本可以达到出院指标。患者临床症状及生理指标都得到了明显改善。
在该次研究中,研究者在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入院进行相关治疗的癔症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组对比的方式,对于暗示性心理护理对于患者所起到的效果进行了详尽的分析。通过研究数据证明,进行护理干预15 d后,两组患者的NORS、BPRS以及GAS评分均有所变化,其中,NORS与BPRS呈现出下降的趋势,GAS评分呈现出上升趋势。通过这一评分的变化,可以得出,进行护理干预后,对于癔症患者的恢复具有良好的效果。在数据变化的幅度方面,护理15 d后,观察组患者的NORS、BPRS以及GAS评分从入院时的(34.01±6.54)分、(32.74±5.49)分以及(46.25±10.22)分变化为(18.42±4.26)分、(19.86±3.49)分以及(75.89±12.54)分,对照组患者的NORS、BPRS以及GAS评分从入院时的(35.12±6.45)分、(32.87±6.02)分以及(46.83±10.17)分变化为(26.68±5.74)分、(25.33±5.28)分以及(64.58±9.53)分。从而可以得出,与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相比,应用暗示性心理护理后,患者的NORS、BPRS以及GAS评分均呈现出明显的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与石宏志所阐述的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说明该次研究可信度较高。由此可以证明,应用暗示性心理护理對于癔症患者具有积极意义。
另一方面,在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情况上,观察组中30例患者对于护理表示“非常满意”,9例患者对护理表示“满意”,1例患者对护理表示“不满意”,经过计算,患者的总满意率为97.5%,对照组中24例患者对于护理表示“非常满意”,8例患者对护理表示“满意”,8例患者对护理表示“不满意”,经过计算,患者的总满意率为80.0%。两组统计结果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崔红霞[11]曾在研究中表示,在对儿童癔症患者运用心理干预护理后,期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0%,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次研究结果相比,其结论具有一致性,证明心理暗示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从而提升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但是该次研究由于研究时间较短,且研究样本数较少缺乏代表性,部分结果可能存在误差,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不断改进,扩大样本数量,对此类疾病成因进行深入研究,对研究结果进行进一步完善和论证。
综上所述,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暗示性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改善癔症患者临床症状,促进癔症患者情绪的恢复,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研究与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 高萍.癔症患者家属探视的护理干预[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15):132,135.
[2] 吴书梅,卢子英.麻醉苏醒期突发癔症的护理体会一例[J].华西医学,2016,31(12):2101-2102.
[3] 郑应红.急诊癔症患者家属需求与护士对家属需求认知的差异[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6):113-116.
[4] 张明园,何燕玲.评定量表应用手册[M].上海:上海市精神卫生研究所,1997:57-58.
[5] 刘青香.一起癔症集体发作的护理体会[J].当代护士,2016(7上旬刊):104-105.
[6]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63-266.
[7] 韩剑英,刘立超.沙盘游戏治疗癔症的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7):43.
[8] 赵津京,王凯,杨志丽,等.24例驻京某部战士癔症调查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6,34(5):738-739,742.
[9] 邵志彦.浅谈癔症患者的护理[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 8(9):142-143.
[10] 石宏志.心理护理对改善癔症患者临床症状的作用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8):265-266.
[11] 崔红霞.家属参与护理模式在儿童癔症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3):21-22.
(收稿日期:2019-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