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集体备课行动策略
2019-11-08雷玉芳
摘 要: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教育界越来越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在素质教育中形成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促使我国的基础教育从“知识本位”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旨在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素养。那么在学生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教师如何更好地发挥自身角色作用,如何在备课阶段贯彻这一教学理念呢?本文从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在课堂上落实的实际出发,探讨在此背景下集体备课应有的新思维、新策略。
关键词: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集体备课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28-0030-02
引 言
备课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重要基础,它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方向、内容和方式。传统的备课是教师根据个人对课标要求和课程内容的理解,对课堂教学进行规划设计,但學科教师彼此独立、互不联系,这就导致了学生学习内容的关联性较少、跳跃性较大,使学生在学习思维中认为各科知识是相互独立的。特别是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逻辑还不完善。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在系统教学的指引下,教师应将各学科知识相联系,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共同发力,促进学生在整合学习知识的同时,提升汲取学科精华的能力。
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集体备课行动方式的多样性
传统的备课方式是各科教师的“单独行动”“各自为战”,传统的各科教师备课是按照教师的个人思路和习惯进行,仅仅围绕本学科本堂课的开展进行,没有与其他学科产生联系[1]。这种现象在偏远地区的学校教育中较为普遍。以高中阶段教育为例,目前的备课行动多为同一学科的教师集体进行,分为学科教研组,教师在教研组组长的带领下按照课程的整体进度进行细化分解。从核心素养视域下来看,高中生处于知识积淀的重要过程,应通过各学科知识来提升未来的社会适应能力,并从中实现找到人生价值的途径,这就如一个同心圆,各学科都需要围绕这一理念进行。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集体备课形式,由单一学科的专项备课转向多个学科的综合备课势在必行。目前来看,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学科相对完善,不需要重新建立学科知识体系,是基于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未来社会的基本素养建立的。学生问题解决、实践创新、人生发展等素养是一个综合性建立过程,而不是哪一门学科或几个学科就可以完善起来的,需要多学科、多种知识和多种能力的共同作用达成。这就意味着,在学生核心素养视域下,学校课程教育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需要打破各学科的界限,将各学科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共同培育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这种思路指引下,学校在组织集体备课时,要打破传统教研组或备课组集体备课的形式,注重和推行年级组教师集体备课,将整个年级的课程作为一个整体看待,将原来的单一学科领域备课转变成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多元综合备课。具体操作可以是,年级学科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抽调不同学科的教师跨专业共同备课,打破原来教研组的局限,将各学科教师进行重新组合,可以采用面对面或线上交流等方式,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式,将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备课中。这种方式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统筹各学科备课、教学、评价等环节,整合多方力量和资源,能够实现“全科育人”的目标。
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集体备课行动内容的丰富性
传统的备课行为多以学生掌握多少知识为方向和衡量标准,特别是高中教育阶段,更是知识蜂拥而至的阶段,部分教师的传统观念还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备课行为中特别关注考试点和考试时的思维,缺乏对学科能力的关注。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行,国家和社会教育理念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教育也逐渐由“知”转向“能”[2]。当前的高中生能够接触来自各方面的信息,他们对自身发展的需求不再停留在课本的知识上,更需要发展自身的核心素养,需要通过课本知识和学校教育实现自身的发展。为此,教师要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诉求。在信息时代和教学手段多样化的今天,教师在备课时需要关注课堂内容的丰富性和开展方式的多样性,打造素质教育的升级版。为此,在组织集体备课时,教师应聚焦学生在当前和未来发展需要的品格和能力,并将这些品格和能力贯穿所有学科中。为了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取尽量多的信息,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将各学科知识渗透到核心素养提升中,从学科的局部与整体、特性与共性以及具体与抽象的角度,统筹课堂教学内容、方式、活动。例如,在化学教学中要结合数学知识、物理知识,以及抽象化的语文知识,并结合多媒体教学,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景、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资源,融合多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式学习等,让学生在掌握课堂知识的同时,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集体备课行动目标的针对性
素质教育关注的是学生的发展,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的基础和必要内容,而教师备课是培养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开端和方向指引。为此,教师备课应从一种行为、任务转向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为此,教师集体备课要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备课不仅是教师之间的事情,更是教师与学生交流、学生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要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为目标,集体构建各学科的实施方案,将课堂活动的开展、课后的练习、考核等进行统一,体现教学的统一性。
相较于传统的教师备课,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教师备课更新了备案的作用、教学理念,丰富了集体备课的内涵,使集体备课变得更加深刻,同时关注学生作为个体的前提,是学本位到人本位的转变。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学生成长的奠基石,是学生人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内核。为此,教师备课时需要站在学生人生发展的角度,将教学目标聚焦在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教师在备课前可以争取学生的意见建议,了解他们对学习活动的诉求和对课程的心理,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学科与学生核心素养的结合点、落实点。在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作为个体来研究,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发挥集体智慧,按照学生成长规律,将课程、教材、教法与人的发展有效“对接”,采取个性化措施,鼓励学生通过深度学习发展批判性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学习核心素养的提升。
结 语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行,我国学校教育阶段的整体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升,教师的备课方式和教学思想也在逐步转变。核心素养视域下,备课行动将学生作为个性的主体,对课堂教学的内容、方式、活动、目标进行精准对焦。特别是在集体备课行动中,教师应该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从源头上牵住新课程改革的“牛鼻子”,改变集体备课的方式、内容、目标,推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进而从根本上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龙佐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集体备课行动新策[J].教师,2018(05):74.
周俊.职教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认知视域与建构策略[J].当代教育家,2017(02):65-66.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基于发展高中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框架式备课模式的探索”(编号:GS〔2018〕GHB049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雷玉芳(1968.9—),男,甘肃会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