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构建与应用

2019-11-08管孝锋陆林峰陶忠良

上海农业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主体农产品生产

管孝锋,陆林峰,陶忠良

(浙江省农业信息中心,杭州310020)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是最基础的民生工程。通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建设,浙江省建立了农产品电子身份证,实现了农产品生产过程数字化管理,做到了“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溯”。这对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强化生产过程控制,引导农业主体进行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1-3]。

1 平台设计

1.1 总体框架设计

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按照“平台上移、应用下延”的原则进行顶层设计,面向农业主体、检测机构、监管部门和消费者等用户进行应用,包括“四系统一中心”,即生产档案管理系统、质量检测信息系统、质量安全监管系统、质量安全查询系统和质量安全数据中心(图1)。

1.2 数据流程设计

农业主体、检测机构、认证机构、农业农村部门按照平台规定的数据采集标准,分别报送生产信息、检测信息、认证信息和监管信息,纳入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数据中心进行统一管理(图2)。通过二维码或条形码面向社会公众查询,通过数据接口进行电商平台对接,通过产地准出提供市场监管部门上市前核查,通过数据推送和归集向上级部门进行报送。

图2 农产品质量安全数据流程Fig.2 Agricultural products quality and safety data flow

2 关键技术

2.1 制定追溯标识编码标准

追溯标识是每批农产品的电子身份证,是串起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批发、零售等整个过程的有效载体,同一农业主体、同一产品品种、同一生产标准、同一时间收获的农产品认定为同一批次,经过自检合格生成一个追溯标识(图3)。

追溯标识采用二维码设计,包含产品名称、生产主体、上市日期、追溯编码等基本信息[4-7]。追溯编码长度14位,由10个阿拉伯数字和26个英文字母组成,包含版本号、地区编码、生产主体编码、产品编码、生产日期、批次流水号等(图4)。通过建立追溯编码标准体系,确定地区、主体、产品等核心基础数据的编码标准,串联起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和监管者等群体,解决了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和农业主体各自为政、编码不统一、数据汇聚后不能进行识别和读取的问题。

图3 二维码追溯标识Fig.3 QR code traceability identifier

图4 追溯编码结构Fig.4 Traceability coding structure

2.2 研发检测数据直报接口

农产品质量检测数据直报接口支持上海复讯、杭州天迈等约20个厂商、近百种仪器设备进行数据直报(图5),能有效避免人为干预,基本实现浙江范围内使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设备全覆盖,着力解决检测数据不汇聚、人工录入不准确、数据报送不及时等问题。

图5 检测数据直报接口Fig.5 Detection data direct reporting interface

2.3 统建质量安全数据中心

通过统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数据中心,对农业主体数据、产地空间数据、农资购销数据、检测机构数据、农事作业数据、产品检测数据、追溯标识数据、监督巡查数据、信用评价数据等进行统一管理,对农业主体类型和级别、农业投入品分类、农产品行业分类、地区编码等进行统一配置,确定全省统一的数据采集指标,确保基础数据的唯一性和一致性,解决数据分散、烟囱林立等问题。同时,通过数据交换模块,对接生产档案管理系统、质量检测信息系统、质量安全监管系统和质量安全查询系统,解决没有统一的数据报送、质量监管、数据查询入口等问题。

3 软件实现

3.1 生产档案管理系统

生产档案管理系统是农业主体的生产管理平台,提供生产过程电子化档案管理,大大提升主体信息化管理水平,其生产台帐和自检数据自动报送至质量安全数据中心,实现政府监管和消费者查询(图6)。

(1)主体信息维护。对农业主体的基本信息进行统配置和维护,在追溯标识打印过程中自动提取主体信息。

(2)追溯标识打印。由系统根据规则自动产生,农业主体可打印并粘贴在产品包装上。

(3)地块批次管理。对主体生产基地的所有地块和种植批次等信息进行管理,其中,地块信息结合地理信息坐标,对地块的四至范围进行空间定位。

(4)投入品管理。对主体用于生产的种子、肥料、农药等农业投入品进行库存化管理,包括入库、出库和库存等信息。

(5)生产过程管理。按种植批次,对农产品生产过程信息进行管理,包括土地整理、播种、施肥、用药、除草、采收等农事作业数据[8-10]。

(6)质量自检管理。农产品上市前,由农业主体对农药残留进行快速定性检测,仪器自检结果自动报送至质量安全数据中心。若检测结果发现超标,系统自动发起报警,限制本批次农产品打印追溯标识和上市。

图6 生产档案管理系统Fig.6 Production file management system

3.2 质量检测信息系统

质量检测信息系统面向各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进行使用,主要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信息数据的采集、审核、上报、管理等(图7)。

(1)检测机构信息。对单位基本信息、人员信息等进行管理,对检测机构进行地理坐标定位。

(2)检测仪器管理。对本单位的检测仪器等设备信息进行登记备案,对仪器的检测数据上报接口进行配置。

(3)检测数据管理。包括产品抽样、数据采集、审核上报等功能,检测结果由仪器自动产生并判定,审核通过后,自动报送至质量安全数据中心。

3.3 质量安全监管系统

质量安全监管系统是省、市、县三级农业农村部门的工作平台,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进行应用,省、市两级侧重数据管理、分析和信息发布,县级侧重质量安全监管和数据报送(图8)。

(1)农业主体管理。对全省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其他规模大户等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等主体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包括基本信息、认证信息、地理位置坐标等。

图7 质量检测信息系统Fig.7 Quality inspection information system

图8 质量安全监管系统Fig.8 Quality and safety supervision system

(2)检测机构管理。对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进行管理和统计,包括检测机构基本信息、检测人员信息、检测仪器信息等。

(3)产地准出监管。根据追溯标识,对农产品从产地到餐桌的全过程进行实时监管,包括生产企业、农事记录、产品自检、抽样检测、产品流向等信息,并对即将上市销售的农产品作出预判,避免问题产品上市销售[11-13]。

(4)检测数据监管。对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数据进行统一管理,通过数据接口,实时归集农业主体自检数据、送检数据和农业部门抽检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形成统计分析报表,全面掌握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为质量安全监管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5)日常监督巡查。对农业主体的农资购置和使用、农事记录、农产品追溯等工作开展日常巡查,防范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对巡查过程中的违法行为进行立案查处,建立红黑榜单。

(6)信用评价管理。通过年度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结合农业主体的投入品管理、农事记录、自检数据、送检数据、抽检数据、巡查记录、红黑榜单、系统使用情况等可量化数据,进行综合加权计算,对农业主体进行统一信用评价,作为项目申报补助、企业认定和产品认证的依据。

3.4 质量安全查询系统

质量安全查询系统是面向社会公众的网络查询平台,可通过追溯标识查询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支持网站、手机、触摸屏、扫码枪等多种查询设备[14](图9)。

图9 质量安全查询系统Fig.9 Quality and safety inquiry system

(1)查询方式。通过网站,采用输入追溯编码的方式进行查询;通过手机和扫码枪,采用扫描二维码的方式进行查询;通过触摸屏,采用输入追溯编码,或扫描二维码的方式进行查询。

(2)查询内容。包括产品名称、生产主体、上市日期等基本信息,也可查询产品认证、产地、批次、包装规格、农事作业、收获数量、检测记录、产品流向和联系方式等详细信息[15]。

4 讨论与结论

4.1 创新做法

(1)实时对接共享数据。平台对接了全省农资购销管理系统,农业主体的实名制农资产品采购数据,实时与该主体的投入品入库信息进行比对。平台对接了全省工商企业年报系统,只要根据农业主体名称和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就能自动读取主体的其他信息,减少主体人工输入。

(2)协同进行安全监管。通过与农资购销、企业年报、市场准入等系统的对接,打通了农业农村部门、市场监管部门从投入品采购和使用,到农产品产地准出和上市销售全过程的安全监管,并可对异常数据和操作行为进行预警,供监管人员巡查。

(3)个性定制追溯标识。为满足农业主体对追溯标识的个性化需求,平台提供自定义的追溯标识套打功能。农业主体根据自身条件和包装要求对追溯标识底板进行个性化设计,平台根据底板大小,可对追溯标识大小、位置等进行自定义,并进行套打。

(4)精准管理现代农业。平台采集了全省农业主体、生产地块、检测机构等坐标信息,结合“浙江·天地图”进行精准定位,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一张图”管理。同时,结合浙江省农村土地承包管理系统,可对土地现状、种植现状等进行自动汇总统计。

4.2 取得成效

经过近5年的推广应用,浙江省已有4.59万家农产品规模生产主体纳入省级追溯平台主体信息库,1.88万家农业主体实现生产过程追溯,归集农产品检测数据334.8万条,执法巡查记录7.62万次,逐步建立了一张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网。

总体来看,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在技术上并不存在很大困难,制约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于标准建设、资源整合和协同监管等方面。后期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标准化体系,包括数据采集标准、数据交换标准、信用评价标准等,通过追溯标识串起生产、加工、物流、批发、零售等全过程,完善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衔接机制,让优质农产品卖出优价,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生态圈[16-17]。

猜你喜欢

主体农产品生产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论碳审计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用旧的生产新的!
何谓“主体间性”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