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学生思维,提升课堂效率
2019-11-07杨蓉
杨蓉
摘要:基于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学生的学习力是现在课堂要求的一个变革。基于这样的要求,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师权威中心”地位,以引导者身份来指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体地位,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因此,如何将这一理念更好地渗透于数学课堂也成为了小学教育工作者所需着重考虑的问题。文章将就如何促进学生学习的进阶,尤其在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进行一番探讨。
关键词:学习进阶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基于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学生的学习力是现在课堂要求的一个变革。因此,如何将这一理念更好地渗透于数学课堂也成为了小学教育工作者所需着重考虑的问题。1.学习的进阶分哪几个部分;2.教师在其中充当着什么样的角色;3.使用的方法和策略有哪些,包括辅助的手段又包括什么。
一、学习的进阶的阶段组成
1.认知思维的进阶过程
就像我们学习开车的过程一样,首先要认识车的结构,知道如何使用离合和加油器。要想让学生在这样新颖的学习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学习力,必须先了解它的组成。学习进阶顾名思义学习进程,它具有阶段性的特点,学生在不同阶段接受不一样的教育,并达到某个程度的提升。从一个较低水平,通过学习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即可认为是学习的进阶。从学生进小学接受学校教育开始,学校就依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发展程度,设置适合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课程,这是学习进阶过程的具体体现。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将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两个大部分,都是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加以阐述,在课程中又以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为表现形式。 “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行为动词表述的都是结果目标,过程目标是以“经历”“体验”“探索”等行为动词进行表述。这都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进行的一个阶段性要求,也可以开解成为进阶性的学习。
例如,我们在一年级学习确定位置时,学生在幼儿园中或是生活中已经能用简单的上,下,左,右,前,后这些方位词表示物体的位置。到了二年级学生开始用“第几排第几个”以及类似的表达方式确定位置,另一部分是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表达位置。到了三年级课程加入了认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以及会看简单平面图的内容。到了五年级“确定位置”中,用数对表示位置,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五年级的内容与七年级的认识位置有所联系再次确定用有序数对表示位置,引入横纵坐标。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从直观到抽象,从立体到平面,从具体的事物表示到抽象的平面二维展示,这些过程的变化就是学生认知能力的进阶。数学学科核心概念的学习具有阶段性,也具有连贯性的,学习进阶无疑是教师学习概念指导的一条“暗线索“。
2.教学设计中的进阶过程
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常常是以主题和相关事实为教学的中心,造成学生的认知和学习只能停留于浅层次。教学不能只着眼于对学科中的事实的掌握,教学的关键在于帮助学生理解核心概念,将基本概念和原理联系起来。把握好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对核心概念应该达到的理解程度,指导学生将不同概念联系起来,从而对所学习的核心概念有自己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学习进阶的研究促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思考,应该如何把握每个学习阶段教学的有限性,这样才能使教学真正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理解基础上,同时还不影响下一阶段对该核心概念的进一步学习。
二、教师在学习进阶的角色
教师的文化资本就是知识,但是多数教师仍然坚持传统的知识观,认为知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知识具有普遍性,不因客观时间或空间的不同继而产生变化。如果教师坚持传统的知识观,就会发生老师在课堂上对知识形成垄断,学生只有服从,才能获得知识。这一过程形成了教师与学生关系的极端化,学生丧失主体地位,师生间形成鲜明的等级差异。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思维无法得到成长,认知水平受到限制。
所以在学生学习进阶的学习过程中,若要让小学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们自主、愉快的课堂,首先要做的便是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改变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一方面,数学教师要切实树立起生本观。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将每个学生都看做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平等对待学生,与学生进行友好的沟通交流,而不是将学生作为被动接受知识的人。另一方面,若想让学生取得较好的学习成果,教师还需深入学生内部,倾听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各种情绪,以发现美的眼光去展开教学。反之,对学生若总是以批评教育为主,学生会愈发失去学习这一学科的信心,甚至是上课故意和该门课的教师唱反调,有种"破罐子破摔"之意。因此,教师施教过程中,应当严慈相济,既要严格对待课堂纪律,更要对学生施以柔和教育,让学生能够充满信心的去学习数学知识。三、学生学习进阶的策略和方法
以上文字的论述就是为了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做的前期准备。我们研究学习的进阶不单单是为了把理论照样搬到课堂上,更是为了提升学习的实践性和有效性。因此有效的教学策略才是保证学习进阶的基石。
(一)教师要能根据学习进阶的结果,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整合
在教学中采用"提出问题—建立模型—解决应用"的模式,目的在于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继而能理解数学意义,巩固双基,扩展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与意识。例如,教学解决问题策略(转化)的时候,教师可以改变一问一答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学习单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把以往学习中有关转化的知识点进行罗列。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数学研究的活动中来,帮助他们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二)教师要能根据学习进阶的结果,改变教学设计
传统的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点的接受,点对点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忽视了课堂教学设计中学生思考切入点的多元性。笔者认为学习中的 “阶”,不仅仅是教法中的难点,更是让学生能从思维认知中跨过这个“阶”,进而促进学生学习力的提升。例如“认识分数(几分之一)”是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本课让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一个物体(图形)的几分之一,能联系实际说明几分之一的含义,让学生经历从平均分的结果中抽象出几分之一的过程。从例题开始,就完全定位在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上,重点则在认识二分之一。通过观察、思考建立对二分之一的表象认识。但是在这节课中笔者却遇到了一个问题:如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分数的含义——平均分。学生可以画出几份之一,但是在说的时候中学生却很少说出“平均分”,这点让编者觉得学生们还是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分数中分子和分母之间的关系。也就是由于这个困惑让笔者决定在教学设计上进行突破——改变教具。老师利用魔方,从立体的图形让学生了解二分之一的概念,之后教师再次利用圆片,从立体到平面,让学生直观的通过折一折认识了平均分。突破了原来课堂上的“阶”这个难点。
(三)教师要能根据学习进阶的結果,改变教学评价计
传统教学的评价往往是根据老师的授课经验和逻辑结构主观性的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往往缺乏科学性。以一道相同的题目为例,如果在选择题中它的知识点是什么,在计算题中它的知识点又是什么。我们没有一个非常科学的参照。这样课堂下训练出来的学生只能是题海战术中的一员,为了改变这样的情况,我们的评价必须要根据学习中的“阶”,以“阶”作为我们研究的支点,把我们的期望放在教学设计中,进而形成一个有效的教学评价,课堂的资源也将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教育的变化,就是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学得有张有弛,一个新的教学方法的出现不仅仅是一个教学数据的变化,更是考验我们老师对于课堂的把控,对于学生认知的正确理解。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知识运用能力为最终目标,继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和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玉英,姚建欣,张静.整合与发展———科学课程中概念体系的构建及其学习进阶[J] . 课程·教材·教法 .2013 (02 ).
[2]钟志明.重视生本思想构建高效课堂——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探析[J]. 新课程导学,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