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教学,要用文化来丰盈

2019-11-07陈秋樱

小学教学研究 2019年7期
关键词:音乐文化音乐教学

陈秋樱

【摘要】用文化来丰盈音乐教学,音乐能滋养学生心灵、润泽学生生命。作为教师,要关注音乐本体、关注学生活动、关注学习形式。用文化的方式教音乐,就是将音乐纳入文化语境之中。充满文化气质的音乐教学,能激活学生的缪斯天性,能开启学生的学习之旅,能丰盈学生的美好人生。

【关键词】音乐教学 音乐文化 文化丰盈

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形态,音乐和音乐教学本身都是一种文化现象。二十世纪以来,音乐教学发生了根本转向,这就是从音乐的“技术理性”“工具理性”转向“解放理性”“文化理性”。只有用文化来丰盈音乐和音乐教学,音乐才能滋养学生心灵、润泽学生生命。文化,让音乐课堂教学变得富有质感、深度,变得更加生动、立体。通过富有文化气息的音乐教学,促进学生音乐知识、技能、思维和情意品质的发展。“文化地”教音乐,不仅要教“文化中的音乐”,更要教“音乐中的文化”。

一、关注音乐的本体,探寻音乐的文化密码

当下的音乐教学,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过度重视视觉展现。教师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音频、视频等,简单、机械地移植音乐作品。如此,学生学到的内容基本上是音乐作品的“替代品”。在技术的展现中,音乐的文化被剥离、被消解,学生欣赏音乐的感受与体验被隔断,思想被囚禁。

音乐教学必须关注音乐本体,坚守以音乐为本,突出音乐学科特质。关注音乐本体,固然要让学生充分地聆听、欣赏、表现,更要引导学生探寻音乐中的文化密码。探寻音乐中的文化密码,就是要关注音乐产生的背景、关注与音乐相关的文化内容。对音乐文化内涵、文化密码的探寻,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体验音乐。比如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黄美华执教《渔舟唱晚》,从学生熟悉的语文课文《少年王勃》导入,去追溯“渔舟唱晚”的文化渊源。“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接着,黄老师引导学生聆听由三种器乐(长笛、笙、高胡)演奏的《渔舟唱晚》,深化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旋律、意境的了解,拓宽学生的音乐视界,在比较中发展学生的音乐素养。在学唱环节,黄老师一边范唱、一边启发学生用歌声将歌词中体悟到的情感表现出来。如“怎样用歌声表现水苍茫、辽阔的感觉?”“怎样用歌声表达鱼舱装满鱼儿的感觉?”“怎样用歌声将热闹的晚景表达出来?”“渔民们踏浪归去,怎样将周围的安静表达出来?”等等。最后,黄老师让学生欣赏古筝独奏《渔舟唱晚》,在古筝“花指”“刮奏”的地方做划桨动作,当音乐节奏越来越快,学生划船的动作也越来越快。活动中,学生感受、体验到渔民的愉快心情,教室仿佛成了渔船,学生就成了一个个的划桨渔夫。

教学中,黄老师将不同版本作品串成一条以“渔舟唱晚”为主题的“文化链”,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技能的同时,深刻感受、体验到深厚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和时代特征。蕴含文化的音乐教学,始终将学生放置在教学中心。通过音乐本体的文化,滋养学生心灵,为学生的人生增添一抹亮色。

二、关注学生的活动,提炼音乐的文化主题

当下的音乐教学,过分强调认识结构,因而仍然停留在谱面表层。由于忽视学生的心灵感受、情感体验与生命感悟,因而往往不自觉地滑入技术理性的认知误区。在音乐教学中,当学生听完一首乐曲后,教师总会这样提问:“乐曲的情绪怎样?速度怎样?”教师的教学,更多地关注的是一种技术,而非蕴含的文化。关注学生的活动,能提炼出音乐中的文化主题。正如著名音乐家贝多芬所说:“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作为教师,要重视音乐的内在价值,重视学生的内心体验,引导学生通过提炼音乐中的文化主题而形成生命的感受。

之所以要关注学生的音乐学习活动,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是“本能的缪斯”(让罗尔·布约克沃尔语),音乐中诸多元素如“声响”“节奏"“旋律”“音色”等音乐要素,远在一个人出生前就已经印入了胎儿的感觉器官中。学生的音乐学习活动,不应是“望而生畏的识谱”,也不应是“乐理知识的灌输”,而应成为学生感受、体验的载体。比如苏少版三年级上册《阿西里里》,是一首流行于贵州威宁地区的彝族儿童游戏歌曲。在彝语中,“阿西里里”具有“我们是好朋友”的意思,歌曲中的“哪呦”“嗡啊”“啊呀”等都是衬词。如何教学这首歌曲?笔者认为,教师要引导学生的音乐活动,通过音乐活动提炼音乐中的文化意蕴,即彝族少年的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彝族是我国具有久远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的少数民族。彝族文化蕴藏在彝族的语言之中。教学中,笔者借助服饰、舞蹈、节日等文化主题,来确证与表现彝族的民族风情,从而深化学生的音乐学习感悟。通过音乐文化活动,学生认识到,彝族音乐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它是彝族人生活的必需品,彝族音乐与彝族舞蹈是紧密相连的。彝族歌曲中各种元素的融入不是单调的命令、要求,适切的速度、力度及音色使得彝族乐曲更完美。

具有文化意蕴的主题音乐,可以积累学生的民俗知识,激发学生的民族热情。将音乐作品放置到文化背景中,不仅能让学生通过音乐了解彝族风土人情、精神风貌等,更让音乐课堂拥有一种文化品位。当学生了解、体认到彝族乐曲中所蕴含的文化后,就能自觉地将彝族人那种自然、洒脱的感觉表现出来。

三、关注学习的形式,拓宽音乐的文化视野

音乐是一种听的艺术,通过听,再用心感受。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音乐的本体、关注学生的活动,还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形式。关注学生学习的形式,能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英国音乐人类学家布莱金深刻地指出:用来演奏音乐的乐器、乐谱、谱式并不是人们创造的文化,而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是一种社会的文化产品。对于文化,我们看不见、摸不着,却可以借助一定的学习形式来表现。作为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与作品对话的通道,探寻适合学生音乐学习的路径,让学生从音乐形式规律中去领悟文化。

比如苏少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爱尔兰风笛》的教学中,教师要突出表现爱尔兰音乐的特质,突出表现风笛在爱尔兰人心目中的地位。为此,教师必须研究爱尔兰文化,包括爱尔兰的踢踏舞、吟唱以及爱尔兰的两件重要的乐器。如爱尔兰踢踏舞,主要是穿着特制的带有铁掌的舞鞋,利用灵活的舞步在木地板上打击出多样的节奏,是一种非常自由的舞蹈,充满了跳跃性,活泼而欢快;爱尔兰吟唱,主要是通过富有浓厚生活气息、浪漫色彩的爱尔兰民歌、民谣,来表现爱尔兰民歌的优美旋律;在听声音、猜乐器、看演奏过程中,感知“竖琴”和“风笛”的不同音色。在教学中,笔者设置了一系列形式不同的学习活动,如“学做舞蹈家”,引导学生学习爱尔兰的踢踏舞;如“學做小指挥”,引导学生通过听觉,辨别爱尔兰民歌;如引导学生通过学生感知“竖琴”“风笛”的不同音色,感受爱尔兰器乐丰富的曲意、充沛的情感以及它们所表现出的强烈的民族性;等等。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让学生感受爱尔兰风笛强烈的民族性,从而能引发学生的心灵共鸣、共振。

关注学生学习的形式,能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打开学生的文化视界。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获得音乐知识,而且能培育其对音乐的感受、理解能力。学生的音乐学习,归根结底要追源溯本,运用文化性学习方式来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以及审美能力。作为教师,在培养学生音乐耳朵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从而让文化烙印在学生的心中。

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认为:“文化是课程的温床,课程是文化的元素与动力。课程的重要使命就是传递文化、弘扬文化、创造文化。”作为教师,要关注音乐本体、关注学生活动、关注学习形式。用文化的方式教音乐,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音乐教学,而是将音乐纳入文化语境之中,用充满文化气质的音乐教学去激活学生的缪斯天性,去开启学生的学习之旅,去丰盈学生的美好人生。

【参考文献】

[1]张明慧.浅析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感的培养[J].通俗歌曲,2015(11).

[2]张雯.浅析如何提升小学音乐教学的趣味性[J].学苑教育,2019(2).

猜你喜欢

音乐文化音乐教学
如何将声乐学习作为音乐文化的积累
《粤江流域人民史》之广西壮族音乐文化《刘三姐》
论吉林省少数民族戏剧发展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
四川德昌傈僳族葫芦笙音乐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策略研究
西方音乐的魅力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