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沂蒙儿女魂

2019-11-07刘梦

艺术评鉴 2019年18期
关键词:艺术特征

刘梦

摘要: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底蕴,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们创造出了不同的文明。山东民歌是广大山东人民在日常生活、劳动中创作出来的,也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山东地区的民歌有很多种类,其中风格最为鲜明且分布最广的就是小调类型的歌曲了。小调是山东民歌的典型音乐类型。《沂蒙山小调》在山东地区传唱广泛,也是山东民歌的典型代表之一。因此,本篇文章对《沂蒙山小调》进行相关研究,进而对其曲调结构、创作历史、风格特色、艺术价值等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沂蒙山小调   山东民歌   艺术特征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8-0014-02

一、《沂蒙山小调》创作背景

这首曲子的创作时期在20世纪40年代,此时沂蒙山区正逢内外交困的艰难时期。外有日本侵略者的各种“扫荡”,国内又有国民党的破坏活动,国民党通过地方性的反动势力破坏共产党的革命根据地。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共产党不仅用武装力量与内外势力进行抗争,还通过文化宣传活动对反动势力进行舆论批判,在当时产生了重大积极影响,就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沂蒙山小调》诞生了。《沂蒙山小调》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与演变,在其出现的初期有另一个名字就是《反对黄沙会》,这也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歌曲的内容也不断发生了变化和调整,旋律也有了新的变化。《沂蒙山小调》在各个历史时期都被加入了时代内涵,激励着老区人民不断前进,为后代子孙学习这段历史提供了很好的历史依据。这首小调创作于战乱年代,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不仅没有消失,还传播到了很多地区,这就是其创作过程的特别之处,也正是如此丰富的演变经历才使其深受大众的喜爱。

二、《沂蒙山小调》音乐特色分析

(一)曲式结构

《沂蒙山小调》这首曲子分为4个乐句,属于一段体分节歌的架构。小调的第一句歌词由两个乐句组成,后者是前者的变化乐句,歌曲后面的乐句与前两乐句在曲调上是不同的。节奏上错落有致,强弱递增,这种音乐创作手法就是《鱼咬尾》,也是我国民歌的常用创作方法。《沂蒙山小调》的每个乐句都分为三个小节,这三个小节的节奏较为一致,在句子结束时作了拖腔处理,结束的乐音为re、do、la、sol,这样一来歌曲更具抒情性,而且使上下句更好地衔接起来。《沂蒙山小调》作为一首典型的山地民歌,具备了民族歌曲的突出特点,结构上短小精悍、简单淳朴,有较强的抒情效果,在创作手法上,不仅运用了拖腔,还使用了很多陈词,使歌曲更具民族特色,且旋律舒展、感情奔放,就可以看出本曲带有山歌的风味;而本曲的四句规整性曲式结构,又体现出小调的特质,因此也可以确定本曲是一首带有山歌风味的小调。

(二)旋律和调式

《沂蒙山小调》是我国山东地区民歌的典型代表,它所采用的调式是加变宫的徽调,从音阶方面来看,本曲第一乐句第一小节以re- sol- mi-re 开始,本乐句总共用到re sol mi do这四个音,而第二乐句(从第四小节开始)以re-sol-re 开始,用到re sol mi do la五个音。一二乐句相比,其开始小节(第一小节和第四小节),都是由re sol起音的,与第二第五小节相比,其主音是基本一致的,如第二小节第一拍是mi,而第五小节第一拍是mi sol,其中mi这个音在重拍,强调的是mi,所以其主音是一样的;第二小节第二三拍与第五小节二三拍的节奏一样,都属二八节奏;第一乐句的第三小节和第二乐句的第三小节(也就是第六小节)的节奏完全一样,都是有三拍组成,所以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是基本相似的,假如把第一乐句叫做起因句,那毫无疑问第二乐句就是第一乐句的承接句。承接句与起因句相比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发展变化,所谓的相似之处就如上述分析,而发展变化的部分就在于用到的音扩大了,在第二乐句中多了一个la这个音。第三乐句从第七小节开始,与前两乐句相比,这一乐句变化的部分较多,最重要的变化是加入了si这个音,在中国民族调式中,si叫做变宫,属于偏音,如果出现偏音,也就意味着调式发生了变化,有了转调的可能,特别是有两个大三度音程关系:第三乐句第一小节(总乐句中的第七小节)中的do与mi,第二小节(总乐句中的第八小节)中的sol与si,都是大三度音程,大三度音程在民族调式中起到确定调式调性的作用,而两个大三度音程的出现根本没办法让我们确定调式调性,反而起到了模糊调性的作用,所以这个第三乐句我们完全可以把它称作变化句。第四乐句从第十小节开始,如果说前三乐句还有相似之处的话,那么第四乐句应该算是对前三乐句的综合,我们权且把它称作综合句吧。所谓综合,首先是所用音上的综合,第一乐句用到re sol mi do这四个音,第二乐句用到re sol mi do la五个音,第三乐句又加入了一个si,第四乐句将前面所有的音都加入进来,用到re sol mi do la si六个音;第四乐句的节奏亦发生了变化,与前三乐句相比,第四乐句加入了附点节奏,而且第三小节(也就是总乐句的第十二小节,全乐曲的最后一小节)只有一拍,与前面的每个乐句的最后一小节都有三拍来结束,可以说也是一种变化。

所以这样的四句:起因句、承接句、變化句和综合句,完全可以称作是起承转合的四句体结构,曲调富于变换,由高转低,止于徽音。曲子的节拍主要是4/4形式,节奏较为和缓,更有利于表达山东民众的淳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三、《沂蒙山小调》演唱技巧分析

(一)呼吸与咬字

呼吸的调整对于演唱《沂蒙山小调》来说十分重要,并且要在演唱之前就做好准备,演唱者要保持呼吸状态的稳定,每个音都能流畅,不能过于急躁,影响到整支曲子的和谐与节奏。在《沂蒙山小调》的旋律中,准确的咬字对于歌曲情感的传递十分重要,在演唱中,如果咬字不清晰,歌曲也就不能打动更多的听众。因此,演唱者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咬字。一个字是由头、腹、尾三部分组成的。鱼咬尾是一种作曲手法,它经常在一些民间小曲中被用到,它是中国民间音乐的一种传统作曲技法。《沂蒙山小调》就用到了这种技法,第一乐句的尾音是re,第二乐句的首音是以re开始的,第二乐句以do结束,第三乐句则以do开始,很明显这是鱼咬尾在本曲中的应用,有种首尾呼应的感觉。

(二)情感表达

在演唱《沂蒙山小调》时,表演者要在音乐开始时就进入状态,想象自己置身于沂蒙山区,把自己当成一名土生土长的山东人,发自内心地表达出自己对家乡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前两句虽然没有具体介绍沂蒙山的风景,但是能够将人们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想要进一步了解沂蒙山有什么样的好风光,表演者就要始终保持着较为兴奋的状态,尤其是唱到“上”字的时候,用干净利落的下滑音勾起听众的兴趣。第二句具体说了沂蒙山的好景色,青山绿水、牛羊遍地,在演唱这一部分时,情感可以稍微内敛,声音适当压低,这样可以实现音量与情感的融合,细细地阐述家乡的美丽景色。后面的三、四段歌词描写了沂蒙山人们生活富足,安居乐业,党的领导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幸福。在演唱时,歌词的力度可以适当加强,充分的表达内心的情感,逐渐达到“情景交融”。

四、结语

《沂蒙山小调》是一首优秀的山东民歌。它不仅描绘了山东沂蒙山区的美丽景色,也表现了人们的幸福生活与对共产党的赞扬。经历了数十年,仍然得以广泛传唱,是因为它的旋律独具特色,且具有很强的可变性,可以运用多种多样的创作技巧对其进行改编,进而表达不同的感情与情景。《沂蒙山小调》的名字中就提示了它的音乐类型,即小调,因此整首曲子的结构简洁,旋律舒展、轻松活泼,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山歌的表达方式。因此,《沂蒙山小调》也被认为具有双重属性,这在我国的音乐作品中是不太多见的。

参考文献:

[1]于海营.浅析山东民歌的形成及风格[J].音乐大观,2014,(10).

[2]赵瑾.山东民歌所蕴含的正义意识和民族精神[J].现代企业教育,2012,(12).

[3]白云虎.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艺术浅析[J].品牌,2014,(12).

[4]张星.浅析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的艺术特点[J].通俗歌曲,2016,(02).

[5]于冬玲.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的句式结构分析[J].北方音樂,2014,(05).

[6]赵法玲.如何演绎《沂蒙山小调》[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4,(04).

猜你喜欢

艺术特征
国内主旋律真实改编商业电影的艺术特征探究
中国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与传承发展研究
电视摄像技术中的画面构图艺术分析
北海与上海两地水彩画比较研究
以《美丽的磨坊姑娘》为例小议声乐套曲的艺术特征及价值
对话凡高
广西贺州过山瑶尖头头饰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
汉语言文字的艺术特性与创新设计
电影《煎饼侠》的大众艺术美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