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在电路原理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2019-11-07赵雪莹
赵雪莹
摘要:在电路原理课程教学中,一直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经常会出现成绩好,动手能力差,甚至有些学生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是创新教学的一个指导理念。文章通过课堂和实验的教学实践,说明启发式教学方法在电路原理教学中是如何运用的。教师既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又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电路原理;教学实践;创新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6-0182-02
我国高校的首要任务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是取得教学成功的重要途径之一。启发式教学是当前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在电路原理的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上,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将教师与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在教学活动中追求师生思维活动的协调与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使教学过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实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最终达到本课教学目标。
一、电路原理教学现状
电路原理是高校本科教学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为许多专业的后续若干课程提供理论支持,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前提条件。该课程又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电子技术基础的相关知识,提高专业知识水平、职业技能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但是课程内容本身比较枯燥,许多知识内容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逻辑能力。这种情况下,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不高,主要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来完成基础知识的传授,通过学生的课后作业练习和实验等完成知识的内化。然而,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经常会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长久以来,我们采用知识本位的教学目标,全盘讲授的教学方法,量化评分的评价手段,剥夺学生独立探究的机会,严重占用学生自学时间。教师在课堂上通常只通过多媒体课件分析电路的原理及运行结果,偏重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从教师到学生的单向传输关系已经形成,学生习惯于接受,自主学习能力和独自处理事物的能力严重缺乏;只重视教学的社会价值,不重视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相关因素,未能做到因材施教;“一刀切”把不同特质的学生按照统一固定的模式进行培养,严重忽视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新性。
3.知识应用与探究的不足。传统教学比较看重学生的文化知识掌握水平,所以教学时重视知识的接受、记忆,轻视知识的探究与应用,致使学生动手能力较差,严重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课堂教学中,缺少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项目。
4.考核方法陈旧。考核形式为期末笔试+平时成绩+实验成绩,期末笔试成绩比例偏大,这种评价方式虽然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对一些基本概念、知识、理论的掌握情况,但无法全面地反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为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学生学习环境,亟待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这些弊端。
二、启发式教学内容
在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教育发展阶段,如何更好地开展电路原理理论教学,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引导与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如何鼓励学生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基础上提出新想法、新观点,即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如何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科技创新活动和电子大赛活动,从中获取新的知识和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已经成为电路原理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与难点。根据这些年对教学的研究与应用,探讨如下。
1.知识模块的划分选择和教学课件视频的制作。依据学习认知规律、学科结构以及教学需求,划分知识模块,安排教学内容和顺序。在原课件的基础上,通过文字的规范表达,设定适合阅读的字体、字号和色彩,统一符号、公式和计量符的标准等,制作通用性强、信息量大、适合网络教学的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要求内容设计简洁、美观,文本、图形等可视元素搭配协调得当,吸引学生的兴趣。
2.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课堂是质疑问难的主要场所,是通过对话探求真理的地方,是师生在互动中内化技能、创生知识的过程。这必然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在课堂上敏感地意识到多数学生的困惑,及时形成解决方案并给予引导。学生会提出各种问题或假设,有些问题或假设教师可能从来没遇到过。因此,任课教师既要有扎实的本学科知识、广博的跨学科知识储备,又要有敏锐的思维能力,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课堂讨论组织技巧和引导能力。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3.甄选设计项目。选择具有典型性、普遍性,且有一定实际参考价值的项目,以促进学生对原有知识的联想,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其目的不仅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或技能,掌握基本操作技能,而且要求学生根据实践情境,综合运用已有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创造性地处理实际问题,促进知识与技能的升华,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4.实践环节考评。根据学生所选题目的层次,从需求分析、构思设计或者验证实验、调试到最终实现、结果分析再到研究结果的正确陈述,以及课堂上与教师和同学的交流等,考评实践环节。结果固然重要,但不应是评定学生实践环节成绩的主要依据。
三、启发式教学的实施方案和研究方法
由于传统教学采用灌输型模式,根据电路原理课程中的教学内容、知识体系、知识点组合等情况,选择实践性较强的章节,进行启发式课堂教学,过程如下。
1.课前自学。课前教师要给学生布置需要完成的准备工作:学习内容、学习要求、重难点、任务完成情况、评价规则等。知识的传授一般由教师提供的教学课件和视频来完成,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学生初步完成知识、技能等的接受、理解,学习知识点和操作技巧。教师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形成平时成绩,既鼓励学生的主动学习行为,也便于了解学生学习情况,顺利实施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之前,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同时会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2.课中消化。首先,教师对学生所遇到的重难点进行集中讲解和答疑;接着,向学生抛出具体的实践项目任务,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分组,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学生自主探究或协作学习,教师从旁观察学生的探究讨论进度,并在适宜的时候进行指导或辅导,营造积极、宽松的课堂氛围,灵活使用互动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引导学生的探究讨论方向,防止学习的表面化和肤浅化。讨论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成果交流和自评,即通过有指导的任务探究、成果展示、交流与自评,深化对知识的理解,熟练掌握知识和技能,最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
3.课后升华。通过以上两个阶段的学习,学生基本上已经理解并掌握了相关知识,但仍然需要提供一些练习,促使学生课后自主探究与反思,促进知识、技能的进一步内化、拓展与升华。教师根据学生自学反馈,挖掘出学生学习的难点及其薄弱环节,设计出更高水平的巩固练习或活动主题,促进学生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并把活动主题上传到群共享。
4.反馈评价。启发式教学不但注重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还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其中,对结果的评价,强调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对过程的评价,强调学生学习中各个环节、学习体会、课堂效果调查等方面的表现,真正做到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
四、结束语
对传统电路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在电路原理课程中充分体现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的工程教育理念,已是大势所趋。通过以上应用和研究,启发式教学逐渐改变以往学生被动学习的传统教学模式,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采用启发、讨论、参与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切实提高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提高學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数量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