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英语教学现状和思考

2019-11-07罗俊鸿

校园英语·下旬 2019年10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独立学院人才培养

【摘要】自从“一带一路”提出以来,世界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中国也越来越融入世界。所以新时代的中国需要更多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作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产物,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又一次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特别是独立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学,该如何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才能更好地承担这一任务。本文基于这个问题,分析了独立学院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目标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独立学院;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罗俊鸿,南开大学滨海学院。

无论是T·莱维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经濟全球化”,还是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都说明如今的世界已经是逐渐走向一体化的时代。这是使得我国对于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有了很大的增长。而我国的教育,特别是大学英语教育对于这类人才的培养,承担了重要的责任。其中民办独立学院在国家深化教育改革的进程中,不断地加强发挥自身优势,也在加快自身英语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贾平新指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英语教学,所以独立学院在大学英语教学方面,为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对于英语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的完善,势在必行。独立学院教学改革和完善过程当中,也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以下两点现状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独立学院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英语教学现状

1. 独立院校学生英语口语水平与《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差距较大。《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旨在引导我国英语教学和测试加强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它于2018年由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正式发布,作为国家语委语言文字规范正式实施。《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将划分为九个等级,其中,五六级对应大学。以交际最为重要的口语要求为例,量表要求:

五级:能就社会热点问题或专业领域内熟悉的话题与他人展开讨论,对他人的发言、插话等做出恰当的反应和评论。能就与社会文化和学习相关的指定话题发表有一定深度的个人见解,语言丰富、表达流畅、思路清晰。能在处理日常纠纷、突发情况时,进行有效的口头交流或协商。

六级:能就社会热点问题或专业领域内熟悉的话题与他人展开讨论,对他人的发言、插话等做出 恰当的反应和评论。能就与社会文化和学习相关的指定话题发表有一定深度的个人见解,语言丰富、表达流畅、思路清晰。能在处理日常纠纷、突发情况时,进行有效的口头交流或协商。

对比大学英语四级口语考试成绩(十五分制)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能拿最多的为C+(10.9-9.5分),全国大学英语四级口语考试评分标准及等级描述三项为:语言准确性和范围;话语的长短和连贯性;语言灵活性和适切性。学生最终口语成绩为三项之和。

在这一分数段中以语言灵活性和适切性这一项为例,这一标准等级的描述为:

4分:能够较积极地参与讨论,但有时内容不切题或未能与小组成员直接交流,语言的使用基本上能与语境、功能和目的相适应。

3分:不能积极参与讨论,有时无法适应新话题或讨论内容的改变。

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参加四级口语考试的学生所能达到的实际口语水平,与《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所对应的五级、六级大学水平的口语相差较大。而Wisenan 认为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就要通过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并且合理、有效地将知识、动机和技巧加以运用,达到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所以,对于英语基础更为薄弱的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说,口语交际方面,特别是跨文化交际则更难实现。

2.独立学院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与《大学英语课程标准》制定的英语课程任务差异较大。标准规定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宽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3 年 12 月 30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的讲话精神中指出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

然而,独立学院的学生由于英语基础普遍水平较低,对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功利性较强,最常见的想法是他们喜欢用英语证书给自己 “镀金”,增加就业筹码。而作为英语学习引导者的大学英语教师,有时难免会迎合学生这种学习动机,而忽视了课程标准提出的任务和要求。对照很多独立学院英语教学的方向,以及目前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性和动机,离国家提出的目标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二、独立学院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英语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1.对于学期教学计划的改革和完善。对于独立学院学生的英语培养首先需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学期教学计划制定中分配一些课时加强语法、词汇的学习和考核,考核内容要根据学校自身情况进行出题,可适当调整难易度。同时要加强口语教学和比例。有条件的学院可进行分级式、进阶式分班教学,而不是盲目追赶教学进度。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要参照《英语能力等量表》和《大学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学生,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在选择教材方面,应根据学生程度分班后,配备与之相适应的教材。

2.对于教师教学手段和目标的明确和完善。独立学院也属于本科高等院校,英语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应牢记国家培养高等人才的初衷和目标来开展教学,而非一味迎合学生的口味和应付各种等级考试。在教学中应把教学重点放在通过教授学生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加强引导学生如何使用英语满足日常需求,并同时学会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当然,这对教师的自身能力和视野也有更高的要求,独立学院在此方面应加大对英语教师的培养和教育。

3.对于课外学习活动的重视。独立学院的学生对于课外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兴趣相对较高,对于学生课外活动的设置,特别是口语方面的活动,可以加大投入,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各种丰富的现代教学手段,如网络平台、微课、慕课等展示自己并扩展自身的知识面和视野。教师在与学生共享学习材料上,更多的增加中华文化内涵的内容,并多思考如何将这些内容与跨文化交际的结合点,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去挖掘更多有深度的内容,增加学生的研究创新能力,同时也加强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如今的大学英语课程早已不是简单的教学生如何通过各种等级考试和简单的日常会话了。新时代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英语教学,结合高校思政会议精神,有了更高的要求,独立学院也不例外。在这个前提要求下,独立学院的英语教学要利用好国家政策,完善和加强自身教学改革,逐步培养出更多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从而适应社会竞争和国际竞争。

参考文献:

[1]戴瑛.高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渗透[J].才智,2018 (4):85.

[2]吴征.“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民办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思路[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9:88-89

[3]张娜.基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J].教育观察,2019:92-94.

[4]王茗涵.“讲好中国故事”要求下的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模式初探[J].教学改革,2018(10):141.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独立学院人才培养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