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跟骨轴位改良方法对跟骨骨折术后复查诊断价值

2019-11-07张月敬安运锋蒋华生唐武杰通讯作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22期
关键词:跖骨探测器摄影

张月敬,安运锋,蒋华生,唐武杰(通讯作者)

(1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四医院放射科 广西 桂林 541002)

(2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四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广西 桂林 541002)

(3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四医院脊柱骨病科 广西 桂林 541002)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影像设备也是于时具进,各种数字化摄影设备在各级医院得到普及,其中DR机基本取代了传统的X线和CR机[1]。我院于2008至今先后安装飞利浦单平板、GE6000及锐珂双平板DR机。由于DR探测器相对固定,不如传统X或CR检查移动方便,对于跟骨骨折患者,通过常规的跟骨轴方法在DR机中摄影,图像质量已经无法满足基本诊断要求。为了进一步改进跟骨轴位摄影技术,满足临床医生诊断要求,本文将对我科室改良的跟骨骨折术后患者跟骨轴位摄影技术进行探讨,为改善医学影像中常规跟骨轴位摄影技术提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1月—2019年5月,来我院进行跟骨骨折治疗术后患者54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12例,年龄2~68岁。随机分配到各个检查室,使用改进方法及常规方法在菲利普Digital Dlas、GE Definum 6000和DRX-Evolution等设备进行摄影,研究对象分为改进组及常规组。

1.2 检查方法

①常规跟骨轴位摄影方法:患者仰卧或者坐于摄影台上,患者伸直足尖向上,患者自己用绷带牵拉足趾(由于病例为骨折患者此步骤省略),踝部极度背屈。被检踝关节置于探测器中心。照射野和探测器包括整个跟骨,摄影距离为100cm。中心线向头侧倾斜35°~45°,通过第三跖骨基底部对准跟距关节射入探测器中心。②改进跟骨轴位摄影方法:患者俯卧于检查床,被检侧伸直,将小腿1/3延伸至检查床外,足跟部紧贴探测器中心,摄影距离120cm。中心线向足侧倾斜35°~40°,通过足跟部射入探测器中心,如下图1。

图1 跟骨轴位改良摄影方法

1.3 操作要求及标准影响判断

①改进方法注意事项:应用改进跟骨轴位摄影时,先做跟骨侧位片,根据情况,然患者足部尽量能踩平探测器,且跟骨正中矢状面垂直于探测器。此时越贴近探测跟骨体约能清晰的显示于图像上。如若或者不便可让其家属帮忙扶住小腿,但其不能超过检查体小腿下1/3,免得图像出现运动伪影。此外,改进方法主要是俯卧位,但是对于跟骨轴位,不管是单平板、双平板探测器DR及有无跟骨外伤者均可适用。②影像显示标注:跟骨轴位影像,跟骨体和跟骨各突出均显示清晰。全跟骨显示于图像正中,显示被检侧跟骨的骨质、关节面及周围软组织。骨小梁、周围软组织显示清晰。

2 结果

由于多数患者跟骨为石膏及内固定术后,常规投照摄影时,多数患者跟骨被石膏或者钢钉内固定限制足部向背屈,尤其石膏外固定患者基跖骨向足底弯曲,造成跟骨体与跖骨底及距骨重叠,导致跟骨体显示不清,对跟骨术后康复诊断造成很大影响,如图2a所视。使用改进后摄影技术,跟骨从入射角度避开了跖骨和距骨的重叠。使得跟骨体和跟骨各突能够清晰显示(如图2b),对跟骨术后患者临床康复情况诊断有很好的帮助。

图2 跟骨骨折患者不同摄影方法效果

3 讨论

跟骨轴位片在诊断跟骨骨折术后恢复诊断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2]。临床中跟骨骨折发生率高,在跗骨骨折人群中占60%~70%,其中发生粉碎性跟骨骨折累及跟距关节面人群,骨折术后一般需要石膏外固定(严重者进行钢钉内固定),一般在影像摄影诊断中难度较大[3]。临床上对该类人群跟骨的高度、长度、宽度、跟距关节情况诊断对患者后期的恢复预判至关重要。因此,临床上要求有高质量跟骨轴位片以便能清晰的显示跟骨体和跟骨各突出及关节面以及石膏外固定有无移位(钢钉术后跟骨骨愈合情况),从而有效提高对患者跟骨康复情况的明确的诊断。我科室根据临床诊断需求,积极探索改良跟骨轴位摄影技术方法,大大提高了我科医师影像诊断水平。通过很好的显示骨折术后跟骨体及关节,有效促进明确诊断患者跟骨骨折术后恢复情况,使得临床对后期治疗及预判更加清晰。

猜你喜欢

跖骨探测器摄影
第二章 探测器有反应
EN菌的引力波探测器
第二章 探测器有反应
跖骨近端Z形截骨短缩手术治疗成人症状性Morton趾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有7颗彗星已经被探测器造访过
最美的摄影
跖骨缓慢延长植骨治疗严重跖骨短小畸形
常见跖骨畸形的外科治疗
跖骨头坏死截骨筋膜瓣包裹治疗跖骨头无菌性坏死1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