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CT检查后造影剂诱发肾病的防治和护理
2019-11-07伍玉玲
伍玉玲
(绵阳市中心医院肾病科 四川 绵阳 621000)
增强CT检查的过程中,需应用造影剂,以提高影像的清晰度,提升疾病检出率。但造影剂的应用,易诱发肾病,如未给予干预,可增加肾功能衰竭的可能,严重甚至可导致患者死亡。加强对造影剂诱发肾病的预防,是提高增强CT检查安全性的关键。本文于本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增强CT检查患者中,随机选取50例作为样本,阐述了造影剂诱发肾病的防治和护理方法,观察了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n=25)性别:男/女=16/9,年龄(48.59±11.38)岁。对照组(n=25)性别:男/女=15/10,年龄(49.69±12.30)岁。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造影剂的准备、注射、注射后的不良反应观察等。
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对造影剂诱发肾病进行预防,方法如下:(1)风险分析:护士应于检查前,对患者的肾功能进行观察。针对高危患者,需给予等渗或低渗造影剂30~100ml,预防并发症。检查后3个月内,不得重复检查。(2)水化:护士可采用0.45%生理盐水于造影前1~2h以1ml/(kg·h)的剂量给予患者静脉滴注,持续至造影后4h,或口服补液,给予水化,降低造影剂诱发肾病的发生率。(3)血液滤过:有研究指出,血液滤过有助于清除造影剂。对此,护士应遵医嘱采用流体静脉梯度促血浆液体通过滤过膜滤过,降低造影剂诱发肾病的发生率。(4)健康教育:增强CT检查前,护士应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了解其有无肾功能异常。此外,还需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告知患者检查后发生造影剂诱发肾病的可能,使患者能够主动进行自我观察,并对并发症进行预防,使护理安全性得以提升。(5)针对高龄、充血性心力衰竭、糖尿病、血管病变者,应重点给予干预,降低造影剂诱发肾病的发生率。
2 结果
2.1 造影剂诱发肾病发生率
观察组造影剂诱发肾病发生率5%,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造影剂诱发肾病发生率[n(%)]
2.2 患者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检查前、中、后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3.54±3.03)分、(95.18±3.19)分及(97.00±2.88)分,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患者满意度对比(±s,分)
表2 患者满意度对比(±s,分)
组别 n 检查前 检查中 检查后观察组25 93.54±3.03 95.18±3.19 97.00±2.88对照组 25 76.20±5.00 74.13±7.14 78.29±5.60 P- <0.05 <0.05 <0.05
3 讨论
临床研究发现,造影剂诱发肾病的发生,与高龄、充血性心力衰竭、糖尿病、血管病变等因素有关。针对患者实施的常规护理,内容以造影剂的准备、注射、注射后的不良反应观察等为主[1]。虽可在发生风险时,及时给予解决,但难以实现对造影剂诱发肾病的预防。本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后,造影剂诱发肾病发生率30%,提示该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本组患者检查前、中、后护理满意度,分别为(76.20±5.00)分、(74.13±7.14)分及(78.29±5.60)分,提示护士护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为改善预后,本院对造影剂诱发肾病进行了预防。各项预防方法中,对患者发生该并发症的风险进行评估,有助于及早采取针对性措施对其进行预防,改善护理效果[2]。采用0.45%生理盐水于造影前1~2h以1ml/(kg·h)的剂量给予患者静脉滴注,可达到水化的目的,对患者造影剂诱发肾功能发生率的降低,可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将血液滤过应用到增强CT检查患者的干预过程中,可缩短造影剂清除时间,预防肾功能损伤。增强CT检查前,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有助于提升其自我干预能力。针对高龄、充血性心力衰竭、糖尿病、血管病变者重点给予干预,可提高护理内容的完善性与针对性,改善护理效果。本文研究发现,实施上述护理措施后,造影剂诱发肾病发生率5%,与常规护理相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本组患者检查前、中、后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3.54±3.03)分、(95.18±3.19)分及(97.00±2.88)分,与常规护理相比,优势显著(P<0.05)。
综上所述,增强CT检查期间,通过分析风险、给予水化、给予血液滤过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干预,可有效预防造影剂诱发肾病,提升患者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