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T2FLAIR序列在神经系统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2019-11-07王玉群周爱平王守章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22期
关键词:顶叶信号强度脑外伤

颜 兵,王玉群,周爱平,王守章

(浙江新安国际医院 浙江 嘉兴 314031)

近几年,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MRI检测技术出现突破性的进展。国内外临床普遍应用MRI检查的增强T1WI序列显示颅脑神经系统病变,但临床实践发现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增强T2FLAIR序列是一种新型的脉冲序列,有研究将增强T2FLAIR序列应用到脑膜病变诊断中,发现该序列能够提高皮质、脑室旁病变的信噪比,减少因脑脊液流动所出现的伪影,有望成为神经系统检查的常规序列[1]。现为进一步明确增强T2FLAIR序列在颅脑神经系统病变中的应用价值,特作如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5月我院及上海华山医院收治的经临床证实为颅脑神经系统病变的52例患者,其中31例男,21例女,年龄20~80岁,平均(60.03±5.11)岁,包括3例结核性脑膜炎、5例病毒性脑膜炎、16例脑肿瘤、11例脑外伤、17例缺血性脑疾病。

1.2 检查方法

选用美国GE signa 1.5T磁共振成像系统和8通道头颈联合线圈。患者平卧于检查床上,技师参照《磁共振成像技术指南》的相关标准进行头颅扫描定位,并选择横轴位、矢状位、冠状位,完成MR平扫、增强T1WI序列以及增强T2FLAIR序列扫描。

表1 不同序列扫描检查的信号强度对比(±s)

表1 不同序列扫描检查的信号强度对比(±s)

注:与增强T1WI序列相比,*P<0.05。

75 899.95±53.26 1103.40±94.75 1046.58±238.18 1225.79±52.76增强T2FLAIR序列 1375.26±36.80* 1153.65±45.56* 1605.46±112.92* 1280.20±178.17* 1368.07±66.74*结核性脑膜炎(n=3) 病毒性脑膜炎(n=5) 脑肿瘤(n=16) 脑外伤(n=11) 缺血性脑疾病(n=17)增强 T1WI序列 1190.71±76.

1.3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16.0软件,计数资料予以χ2检验,计量资料予以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不同序列扫描检查的信号强度对比

增强T2FLAIR序列在各种神经系统病变中的信号强度均较增强T1WI序列显著升高(P<0.05),见表1。

2.2 不同序列扫描检查病灶的检出率对比

增强T2FLAIR序列对病毒性脑膜炎、脑肿瘤、缺血性脑疾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增强T1WI序列(P<0.05),但在结核性脑膜炎、脑外伤方面的检出率无明显的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不同序列扫描检查病灶的检出率对比

图A~C为病毒性脑膜炎患者的MRI检查影像图,A图为平扫T2FLAIR显示双侧额顶叶脑沟内稍长T2信号,左侧明显;B图为增强T1WI序列显示双侧额顶叶脑沟内强化影,难以区分是血管强化还是柔脑膜强化;C图为增强T2FLAIR序列显示双侧额顶叶柔脑膜广泛强化,左侧明显,能够更好地反映病灶的真实累及范围。

3 讨论

增强T2FLAIR序列属于一种抑制自由水的重T2加权MRI扫描序列,其工作原理主要是在90°脉冲激活前通过予以180°的反转脉冲以让+z轴各个检查组长的纵向磁化矢量翻转到-z轴的方向,随后各个组织的磁化矢量会根据其各自的T1弛豫时间逐渐恢复到+z轴,在此过程中产生的MR信号即可判断其病变情况,此种序列能够抑制脑脊液信号,获得较为清晰的T2加权程度的T2WI图像[2]。本研究结果也显示,与常规增强T1WI序列相比,增强T2FLAIR序列对各种神经系统病变组织的检查信号强度更高,且对病毒性脑膜炎、脑肿瘤、缺血性脑疾病的检出率更高,与方佃刚[3]的研究结果类似。但方佃刚的研究还报道增强T2FLAIR序列对结核性脑膜炎、脑外伤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增强T1WI序列,与本研究报道不相符,这可能与本研究样本量过少有关,故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研究。

综上,增强T2FLAIR序列的图像信号强度较高,能够有效减少伪影,有助于提高神经系统病变的检出率,可成为神经系统病变MRI检查的首选增强扫描序列。

猜你喜欢

顶叶信号强度脑外伤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不同扫描信号强度对视盘RNFL厚度分析的影响
早期气管切开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电子自旋共振波谱法检测60Co-γ射线辐照中药材
脑外伤病人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MRI测量中国汉族不同性别正常人顶叶体积
室内定位信号强度—距离关系模型构建与分析
脑双侧顶叶多发异常强化信号的MRI影像学特征分析
WiFi信号强度空间分辨率的研究分析
早期介入认知训练改善脑外伤后抑郁的观察
去雄携带顶叶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