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急性胰腺炎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9-11-07陈彩红
陈彩红
(吉林市中心医院 消化内科,吉林 吉林 132011)
0 引言
急性胰腺炎为临床常见急腹症类型,致病因素复杂,且病情进展快,若患者未及时得到有效干预,则可引发严重并发症,增加疾病病死风险[1-2]。急性胰腺炎病理改变较多,如细胞因子与炎性因子异常激活、微循环与内环境紊乱等,故疾病治疗应注重补液、纠正酸碱失衡及水电解质紊乱、改善胰腺血液循环、预防感染、抑制胰酶分泌等,并对脏器功能予以有效保护[3-4]。本研究选取我院急性胰腺炎患者43 例,探讨其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急性胰腺炎患者43 例(2017 年11月至2019 年4 月),男24 例,女19 例;年龄26~68 岁,平均(49.67±11.13)岁;发病至入院时间8.1~61.6 h,平均(36.30±10.79)h;致病因素:胆源性21 例,酒精性18 例,其他4 例。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选取标准
纳入:(1)年龄<70 岁;(2)知晓本研究,签署同意书;(3)发病至入院时间为8.1~61.6 h。排除:(1)合并肾肝等脏器器质性病变者;(2)过敏体质及对研究药物具有过敏史者;(3)合并上消化道溃疡穿孔及胆管梗阻者;(4)合并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病变者。
1.3 治疗方法
入院后给予所有患者内科治疗:(1)抗感染,静脉注射头孢噻肟钠0.5 g/d、口服甲硝唑0.75 g/d,共7 d;(2)抑制消化液分泌,静脉滴注20 U 乌司他丁+500 mL 生理盐水,皮下注射奥曲肽0.1 mg/次、2 次/d,共治疗14 d;(3)对症支持干预,禁食禁水,维持酸碱及水电解质平衡,积极补充充足血容量、吸氧,若存在呕吐恶心、腹胀、腹痛则给予胃肠道减压干预,待临床症状消失、血流动力学稳定,则给予早期胃肠外营养。
1.4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血淀粉酶、血常规恢复正常,胰腺水肿等消失为显效;血淀粉酶、血常规明显改善,且影像学检查显示水肿、胰腺坏死吸收>50 % 为有效;未至上述标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5]。(2)治疗前后APACHE Ⅱ评分、C 反应蛋白(CRP)、血淀粉酶、乳酸脱氢酶水平。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本组显效32 例、有效8 例、无效3 例,总有效率93.02 %(40/43)。
2.2 临床指标
治疗后本组APACHE Ⅱ评分、CRP、血淀粉酶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乳酸脱氢酶水平较治疗前增高(P<0.05),见表1。
表1 临床指标(±s,n=43)
表1 临床指标(±s,n=43)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病理机制较复杂,初期胰酶异常活化引发机体细胞免疫反应,形成炎性因子级联瀑布反应,而免疫细胞可大量分泌促炎因子,致使微循环异常,造成胰腺及胰外器官缺血、坏死、低灌注[6]。同时,若急性胰腺炎患者未及时得到有效干预,则随病情进展及加剧,机体可进一步生成炎性因子,加剧炎性反应程度及病情程度,构成恶性循环,故疾病一经确诊应及时给予有效干预治疗[7-8]。针对急性胰腺炎病理机制,本研究采取抗感染、抑制消化液分泌、对症支持等措施对患者实施综合干预,通过禁食、胃肠减压等以致胰腺分泌,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且补充血容量、吸氧等可确保机体重要脏器功能得以维持,防止发生衰减,促使疾病及早转归。此外,给予乌司他丁进行消化液分泌抑制干预,可减少胰酶生成量,对胰腺功能予以保护,避免出现应激性溃疡及消化道出血,防止病情进展;奥曲肽也可显著降低胰酶相关酶含量,对胰腺细胞产生保护作用,降低疾病并发症发生风险,促使胰腺损伤修复[9-10]。同时,头孢噻肟钠、甲硝唑均为临床常用抗生素药物,其可防治感染及炎症,改善机体内环境。本研究结果显示,经内科对应治疗后,本组总有效率可达93.02 %,且APACHE Ⅱ评分及血清CRP、血淀粉酶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表明经内科保守治疗可有效改善急性胰腺炎患者健康状态,调节血清相关指标水平,促使疾病良好转归。
综上所述,采取内科保守治疗措施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干预,可有效调节血淀粉酶、乳酸脱氢酶等含量,改善机体状况,治疗有效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