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四力”本领的实践与思考
——全国党刊全媒体“践行‘四力’莆田行”采访活动实践
2019-11-07吴晨倩
文/吴晨倩
2018年8月21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
“四力”要求,是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宣传思想干部和广大新闻工作者提出的政治建设、本领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的方向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2月19日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也明确指出:“好的新闻报道,要靠好的作风文风来完成,靠好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得来。”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四力”指示,根据中宣部的部署,为推动全国党刊全媒体干部人才队伍不断锻造“四力”本领,更好地履行党中央赋予新闻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全国党刊全媒体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主题宣传为契机,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亲自推动的木兰溪治理20周年之际,走进福建省莆田市,深入开展增强“四力”教育实践暨采访调研活动。来自全国47家中央和地方党刊近120名全媒体记者,追寻木兰溪生态环境治理的历史足迹,进村组、访民众、走河坝、进社区,探寻木兰溪全流域综合治理的成功经验,全方位、多角度地报道莆田木兰溪践行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推出了一大批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精品力作。
实践证明,在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上,习近平总书记的“四力”要求,以其鲜明的价值引领和问题导向,为广大新闻工作者指明了目标方向与实践路径。
躬身实践,切实增强“脚力”
“脚力”是宣传思想和新闻舆论工作的基石,也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好“脚力”要求新闻工作者增强政治定力,身体力行,深入践行群众路线,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广阔的基层,火热的现场,是淬炼作风、锻炼本领的最佳“操练场”。
切实增强“脚力”,需要站稳人民立场。“一粒种子,植入泥土才能生根发芽;一名新闻工作者,深入人民才能锻炼成长。”新闻舆论工作离开了实际,就缺乏根基;离开了群众,就缺乏依托和受众。行稳致远,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现场、深入群众,才能了解事实真相、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才能更真实地反映群众呼声,更及时地回应社会关切,更充分地满足群众的精神需求;才能让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
因此,增强“脚力”是新闻来自实践的本源性要求,蕴含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其核心价值是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好群众路线,是一个联系人民群众,做好群众工作的过程。
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要满怀人民情怀,带着老百姓关切,带着饱满的情感,始终把传播党的声音、政府的作为和满足人民群众信息需求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实践和基层当做最好的课堂,把人民群众当做最好的老师,持之以恒地深入基层,时刻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忧患着人民群众的忧患,欢乐着人民群众的欢乐,感动着人民群众的感动。
切实增强“脚力”,需要保持政治定力。如今,随着互联网迅猛发展,信息纷至沓来、繁杂多变,舆论场日趋复杂,呈现出各种价值观的交锋、各种意见主张的表达,如果缺乏政治定力,必然会人云亦云、无所适从。
切实增强“脚力”,需要坚持身体力行。面对社会上的各种呼声,更加需要新闻工作者迈开步子,俯下身子,沉下心来,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感知风云际会、体察国情民意。更加需要新闻工作者在关乎党和国家以及人民立场的大是大非面前保持“乱云飞度仍从容”的政治定力,在现实中看清方向。因此,新闻工作者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报道什么、新闻采访的触角伸向哪里,都必须符合党的要求,围绕党中央指引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在政治上坚定、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同心同向,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得以贯彻实施。
党刊记者“在路上”,心中才会有时代;党刊记者在基层,心里才会有群众;党刊记者在现场,思想才能常怀感动。一言概之,锻造“四力”本领需要政治头脑清醒,需要脚力奔走。通过“脚力”的丈量,党刊新闻工作者才有了正确的目标和明确的方向,才能更好地认识世情、体悟国情、领略党情、感受民情。
去伪存真,探根溯源,切实增强“眼力”
“眼力”,是新闻工作者高品质专业素养的外化。
“世事洞明皆学问”,眼力,即新闻的发现力和洞察力。好“眼力”就是要“看得到”“看得准”“看得深”。“不畏浮云遮望眼。”增强“眼力”,就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各种言论、观点、思潮等进行准确快速的辨识鉴别,做到一叶不障目、浮云不遮眼,善于发现问题、明辨是非、捕捉亮点、抓住根本。既要能在“显微镜”下察看基层百态,又要能在“瞭望塔”上感知时代发展趋势;既能从战略全局观大势,又能从细微处察丝毫;既能分清真假,又能辨别是非。
增强“眼力”,需要有“瞭望塔”的宽广。登高望远,把握好新时代大势。在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纷繁复杂的形势下,新闻工作者必须以宽广的眼界审时度势,把握现在,透视未来。善观世界大势,善谋美好未来。必须把新闻舆论工作放到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去谋划。立足国家战略,聚焦“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聚焦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把握好思想认识的共同点、情感交流的共鸣点、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化解矛盾的切入点,回应社会关切,有针对性地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
增强“眼力”,需要有“显微镜”的精细。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练就过人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在增强政治意识,提高政治的洞察力上下功夫。善于通过表象抓住事物的主流和本质,看到主流,不受支流影响,看到本质,不受表象迷惑。去伪存真、深入探究,发现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和相互联系,抓住关键点,深入挖掘新闻价值和典型事例。
一滴水见太阳。锻造“四力”本领需要通过眼力的广大、精微,“见人之所见,见人之所未见”。通过眼力的观察、明辨,使党刊全媒体主流新闻舆论作品有焦点、有支点,在“乱花渐欲迷人眼”时冷静观察、沉着应对,从而发掘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全媒体新闻作品。
去粗取精,抽丝剥茧,切实增强“脑力”
“脑力”贯穿于“四力”的各个环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引领和核心。也是新闻工作者思想水平、政治水平和理论水平的集中体现。
《论语》云,“学而不思则罔”,就是告诉我们,勤学更应善思。好记者,要做到脑中有政治、心中知大局。“脑力”深刻蕴含和体现了新闻舆论工作的政治信仰、政治立场、政治觉悟、政治能力和政治智慧。增强“脑力”,就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多思善谋,着眼于政治的高度,思辨的深度,遵循规律,站稳立场,确保导向正确。
增强“脑力”,要强化导向意识,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摆在首位。党刊全媒体舆论引导工作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更是政治性很强的工作,最根本的是要讲政治立场,若是没有清醒的政治头脑,坚定正确的舆论导向,就无法做好党刊舆论工作。
强化导向意识,要求新闻舆论工作者,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遵循,坚持党性原则,在新闻舆论工作中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增强“脑力”,要求党刊新闻工作者学习、掌握、切实提高理论水平、专业能力。深厚的理论素养,是锻造政治辨识力,提高辩证思维能力的根基,有助于新闻工作者站稳政治立场。在波云诡谲的时代变化面前,拥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才能“咬定青山不放松”,深化对新闻舆论工作规律的认识,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练就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
增强“脑力”的落脚点是守正创新。“守正”就是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的理论思想指导、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创新”是在“守正”的基础上进行突破和超越,做到既坚守立场又不固步自封,既顺应规律又敢于创新,深刻认识新变化、新机遇、新挑战。在深入总结、思考中吐故纳新,始终保持思维活力和思想创造力。
深刻为本,生动为魂,切实增强“笔力”
脚力、眼力、脑力,最终要通过“笔力”来反映,“笔力”是党刊全媒体新闻工作者履职本领的专业体现——“脚力”的奔走,“眼力”的洞察,“脑力”的思考,离不开“笔力”的呈现。
精彩之作必有神来之笔,“笔力”并非狭义的写作能力,它涵盖新闻舆论工作更广泛的生产、表达、呈现、传播等各方面。因此,切实增强“笔力”就需要紧跟时代步伐、顺应时代潮流,在写作模式、呈现方式和传播形式上下功夫。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增强受众意识、善于创新,勇于变革、始终秉持党性思维、群众思维、实践思维,全方位地创新理念、内容、方法手段、机制体制,努力适应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趋势,努力打造有个性、有特色的表达呈现方式,避免千篇一律、重复雷同,做到让受众爱听、爱看、爱传,从而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传播实效。
实践证明,受众喜闻乐见、爱不释手的优秀新闻作品往往既有思想深度,又有情感厚度;既有知识广度,又有精神高度;既深刻深邃,又生动活泼。这就需要新闻舆论工作者有非凡的“笔力”。而练就非凡“笔力”,就要拿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追求态度,勇于尝试,常写多练。“笔杆如剑多磨砺,稿纸作山勤登攀”,写出“上接天气、下接地气”、入人心、浸心肺的精品佳作。
增强“笔力”,需要养成优良文风。新闻报道如果脱离生活、远离群众、不接地气、空话连篇、言之无物,不仅会招致受众反感,也容易失去群众信任。因此,新闻报道要摆脱形式上的枯燥呆板,避免内容上的空洞抽象,少一些空泛说教,多一些真情实感;少一些抽象道理,多一些鲜活事例。善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说老百姓通俗易懂的话,报道贴近人民群众的事。真正做到写得正、写得实、写得活,以富于精炼、生动的语言和清新、平实的文风增强新闻作品的吸引力、感染力和生命力。
增强“笔力”,需要创新主流舆论呈现方式。在传播渠道畅通、便捷、多元的当下,创新主流舆论呈现方式,就是要善于通过生动的形式、多样的手段表达,全方位适应时代要求、满足受众需要。要充分运用微信、微博、客户端等互联网、大数据层出不穷的新型传播平台,利用好各种新技术,以微视频、H5、机器新闻等各种新的传播形式,将新闻报道以清新、活泼、时尚的方式呈现出来。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正是有了笔力深入浅出的表达,才能让主流思想主流价值入脑入心,最终才能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增强“四力”,蕴含了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新思想丰富深刻的内涵,是总书记对新时代新闻工作者的殷切希望。在舆论生态复杂多元的今天,党刊全媒体新闻工作者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党性为根本,以人民为中心,记录伟大时代,讲好中国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唱响奋进凯歌,凝新聚力,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不断锻造“四力”本领,切实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党和人民信赖的精品力作。